在百万册的洋洋洒洒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以及荣获“中国好书奖”并20万册的《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之后,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又撰写了这部重磅作品——《龙兴:五千年的长征》。 这本书从制度与治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矛盾的角度,深刻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诸多“大事因缘”,是一部通史。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开辟,中篇为稳定,下篇为复兴。沿着殷周之变、周秦之变、魏晋隋唐之变、唐宋之变,通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讲到今天“数千年未有之新时代”,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阐释中国制度变革逻辑,解读中华民族复兴。 全书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是一部从制度与治理角度总结历代得失的学术思想史,更是一部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中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史
本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极简史。全书以编年体为形式,以年份主题词为着眼点,以讲故事、述历史为叙述方式,全景式描绘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程。书中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
蔡美彪编著的《中华史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奎元院长遵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出版简史的提议。《中 华史纲》是提供给工作忙碌的同志们朋友们,用不多的时间浏览一下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概状。叙事酌取 要旨,文字务求简约,以省篇幅。《中华史纲》作者蔡美彪先生以85岁高龄,殚精竭虑,字斟句酌,穷一 生积学,历三载时光,独自撰著的一部精要而不失完 备的中国通史。
《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内容简介:明清时期,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卫所移民,招垦移民等三次移民潮。这些移民既有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汉族移民,也有来自湖南、贵州、重庆等地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移民。本文在文献梳理以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明清移民和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就移民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移民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他们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互动与整合,促进了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
《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 初编 东北边疆卷十四 东三省纪略》 不仅是一部关于东三省的重要方志,更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该书对东三省的疆域沿革、边塞及铁路等情况做了详细论述。资料翔实,旁征博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看到《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这个书名,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拿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来说,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例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略决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都是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为什么偏偏要挑出1947年这一年来写呢? 当然,前面说到的那此年,都可以而且值得写一本研究专著;而1947年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有它特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二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反过来,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发生的
本书在徐中舒先生手写讲义的基础上,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录音补充,由徐先生的孙子——四川学报编审、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师徐亮工整理而成。是作者多年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内容包括自原始社会至秦朝的历史。从中可见徐中舒先生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多学科交叉研究先秦史的独到视角和治学门径及基于扎实的古文字功底而对先秦史料的得心应手的、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治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态度。 本书既可给读者以丰富的先秦史知识,又为当今的青年学子和教师树立了高尚的为人、为师的榜样。
《老中国之死·走向共和:晚清历史报告(插图本)》作者对孙中山先生是否与日本确有交易,没有任何研究,因此只是移述了相关史料,并期待着历史学家的研究结论。对袁世凯与日本进行“二十一条”谈判,《老中国之死·走向共和:晚清历史报告(插图本)》作者的观点是:,既然当时的中国无力与日本进行一场战争,那么,进行谈判是中国政府的选择;第二,在谈判中,袁世凯及其同僚竭尽全力,挽回不少国家权益,使所谓“二十一条”经过谈判而签订的文本,具有条约性质的,只剩下了十条左右。据此,历史指控袁世凯“卖国”,我以为此说不能成立。
本书为作者于1931年所撰写之讲义,上自秦人一统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为一尚未完编之断代史。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秉其一贯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史学要旨,深入浅出地梳理了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指呈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辉煌时期的精要所在。诚如作者所言,“学者就吾所讲,退而循诵马班两史,庶有窥乎秦汉两代史迹之大概。即有精治马班原史,涉猎吾书,亦足供讨论钻研之一助。”
英国水手鲁滨逊遭遇船难,漂流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在这种 与世隔 的地方,时刻需要与大自然进行搏斗,必须让自己保持理智。他在岛上将一个当地土著由食人族手中救出。而当他在面对不同种族、宗教、文化的人时, 个反应是要取得优势的地位。因此,他将土著取名为“星期五”,叫他称呼自己“主人”。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鲁滨逊因这个土著而改变了自己。也由于他们之间的友谊,他才得以存活下去。不幸的是“星期五”后来被奴隶贩子射杀。鲁滨逊在两年的流浪生涯之后,带着这段友谊的怀念,以及全新的自己,回到了家乡。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西厢记(插图版)》内容简介:《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