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图志:毛泽东》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从建国前夕至其去世这段时期走过的历史历程,真实再现了1949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伟人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伟人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伟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书中载入300余幅手泽东这段发月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有的照片还是首次还原色彩,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戎马倥偬,满身征尘;他们在群雄四起、局势动荡的年代里,始终为了
内容简介: 林明,女,1930年4月生于北京,1937年入香山慈幼院第二校部,1946年转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1952年5月正式参加工作,在天津市新华医院做护理员,后自学考入医生行列。1955年底结婚,1956年9月随家属调至山西省太原市新华化工厂,在该厂医务室工作。1957年9月调入太原市新建路门诊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工作,直至1989年9月退休。林明与丈夫吕新婚后育有三位子女,即长子吕伟然(小名大方)、长女吕大庆和次子吕大成。 自1957年始,林明有了记账的习惯,且一直保持至现在。她将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收支记录在册,日期、物品、价格一应俱全,每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都一目了然。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她从小接受的良好教育,林明为我们留存了这批珍贵的家庭日常收支资料。由于各种原因,1957年至1976年8月9日、1984年8月至1994年5月的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处理主题安史之后唐帝国的重建,将西方新史学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唐史研究领域,极具学术敏锐度,对于此一问题有了极大的推进,也是很吸引人的话题。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处理主题安史之后唐帝国的重建,将西方新史学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唐史研究领域,极具学术敏锐度,对于此一问题有了极大的推进,也是很吸引人的话题。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处理主题安史之后唐帝国的重建,将西方新史学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唐史研究领域,极具学术敏锐度,对于此一问题有了极大的推进,也是很吸引人的话题。
历史学家杨宽先生积五十年治学研究之重要成果。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是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本书是黄宗智教授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专著,“农业经济史三部曲” 一部。书中从18 世纪中国与英格兰的对比出发,探究两者农业经济的差异所在,并以此来看待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中的“内卷化”问题和小农经济发展的问题。本书还检视了统筹城乡试验区的实践,探讨了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相关的问题,如:源自城乡差别的农民工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应该怎样将之置于国民经济整体中来认识?一定程度上的城乡差别,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全书立足本土、从实践出发,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农村社会经济现实的思考。
无
中俄两国人民分别创造了璀璨的中国文化和俄罗斯文化,双边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类型独特,影响深远。《中俄文化交流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运用中俄文献,首次对两国近四百年来在各文化领域交流的过程和内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双向梳理,揭示各个历史时期中俄文化交流的动因和特点。
连玲玲著的《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精)》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的意义,特别思考这种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如何借由创造全新的消费经验,传播现代消费主义。百货公司与传统商店很明显的差异在于规模:建筑之大,往往占据整个街区;商品之多,足以涵盖人生所有需求;而其经营原则乃以交易量优选化,来达成利润优选化的目标。不过,百货公司不只是人与物的集散地,也是观察社会关系的视镜及权力再现的空间。由于这个行业在阶级、国族、性别等层面有较为复杂的组成元素,我们可以借此打破许多既定的界线,重新析论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从“人”的角度来看,百货公司原意是对所有人出售所有物品的“环球供货商”,是华人/洋人、男人/女人、中产阶级/劳工阶级的交会处,然而在消费主义的运作逻辑
世本》是先秦重要的史籍之一,原本已佚,历代学者对其作了大量的辑注工作,尤其是清代学者。一九五七年商务印书馆将清人王谟、孙冯翼、陈其荣、秦嘉谟、张澍、雷学淇、茆泮林、王梓材等八人的《世本》辑本加以排印、校勘、汇集,整理出版了《世本八种》,此书久未重印,学界还有较大需求,我局此次依据商务印书馆一九五七年版影印出版,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这是一部*全面、*客观、*宏大的军政类图书。它用纪传体讲述了共产党的历史。它回答了共产党为什么能统一大陆,人民为什么能当家作主的历史问题。全书二百余万字,条分缕析的结构,深入浅出的文字,配以千余幅稀见的高清历史老照片。它不仅仅适合对共产党史感兴趣的读者,而且从中能品读出管理学、成功学的道理。同时也因为此书持论公允,也是一套不错的、区别于以往一边的史观的学生课外书籍,党史毕竟是中国人成长过程中必知的历史。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领导核心之所以能统一大陆,*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代领导核心和所依靠的干部队伍是一个信仰坚定、不怕流血牺牲、不计个人私利、一心为国为民、纪律严明、团结一致的智慧群体,从而使他们建立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支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摈弃老路、堵住斜路、打开新路的伟大转折时期。 《1977-1982:实现转折,打开新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心,对这6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一加以叙述。 《1977-1982:实现转折,打开新路》从“抓纲治国”方针的提出写起,对这一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否定“两个凡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真理标准大讨论、初理冤假错案、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中美建交,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理论工作务虚会的召开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继续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民经济的调整、经济特区的创建、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两案”的审理和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和通过等,都进行了
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媒体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也通过无所不在的新媒体,得到了从没有的传播,流传久远的文化遗产也因此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传承到传播》旨在搭建非遗保护、媒体传播、社会教育等相关学科领域互动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增强非遗传播力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以全球史的视野细讲晚明史的新作——“重写晚明史”系列之一。 内忧与外患,是晚明王朝面临的一个生死难题。在这个两难之境间,朝廷的急于求治却遇到了大臣的相互倾轧。边关沦陷,中原土崩,大明王朝在朝臣不断的党争和倾轧中“气数”殆尽。 本书分四章:章《崇祯:清查阉党逆案》,第二章《辽东:大明王朝的隐患》,第三章《皇帝急于求治,大臣倾轧不已》,第四章《民众反乱,中原土崩瓦解》。作者站在全球史的角度聚焦晚明王朝,史识、史见与历史新知交融笔下;在遍阅晚明各种史料的基础上,由朝廷间的日常细节建构晚明大历史。
从1933年1月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在江西中央苏区共事相识,历经反“围剿”、长征、延安风云,到1943年3月中央领导集体更换,张闻天不再担任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三人在政治上合作共事整整十年之久。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重要时期,一段难以忘却的峥嵘岁月。 《历史转折中的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恢复和重现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本来面貌,充分揭示毛、张、周在合作中各自的伟人风范、人格魅力和心路历程。
本研究的中心论题是明代文学思潮的流变,研究特点一是着眼综合的、整体的、交叉的研究,不仅综观作家、作品、流派、文体种种文学现象,而且兼涉文学之外又与文学密切相关的艺术思潮、学术思潮、文化思潮和社会思潮。二是着眼动态的、流程的研究。注意思潮的流动性、异变性、阶段性、趋势性,内在的动力和联系。三是在注重把握总体趋势和内在脉搏的同时,又重视对具体作家、作品、风格、流派的个案研究和实证考案,以微显宏,以宏观微。全书将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文化动态研究用于古代文学研究,重在探究文学发展大势和内在规律,突破了一般文学史的书写模式,对学科创新建设是有意义的。对观察当今文学现状,制订文艺文化策略提供了一种历史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