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 《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形式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国史编年》为多卷本,自1949年起,每年独立成卷,采用纲目体编写。《国史编年》一般由纲文、 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部分条目史事简单,将纲目合一,仅以纲文记事。与纲目文内容相关的重要文献或史料,分别以文献或附录形式附在纲文或目文之后,并标明资料来源。对纲目文涉及的人名、地名等,
《陈独秀南京狱中资料汇编》一书达百万字之钜,是目前国内*为详尽记录和反映陈独秀自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在上海被捕、各方营救、庭审、判决上诉、改判、入狱到释放及南京狱中生活等方面的资料汇编,集民国档案文献、报刊书籍、往来书信、本人著述于一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此书又是一部研究创新之作,两千余条注释均反映了编者的匠心与成果。其中一是认真考证了一批陈独秀及当时名家来往书信的年月;二是发掘出了新资料如《中国论坛》、《密勒氏评论报》等五六种外文报及百余种国内报刊、大量书信及相关资料;三是编者在书中撰写的 导读 、 跋 和 陈独秀狱中大事记 等结合*的史料,展现了陈独秀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些不仅便于读者了解文献的相关背景,而且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史料书,对深入研究陈独秀生平和思想,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收入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丛书。本书以宋代文化思想的发展为背景,从一个时期具体文学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创作倾向和审美追求入手,总结作家在创作方法、审美情趣、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结合文学理论批评,按照文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时间段落,对有宋三百二十年(960—1279)中国文学思想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作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揭示宋代文学思想在继往开来的发展过程中所解决的新问题,所开创的新思路,认识其特点和规律。本书内容详实,讨论严谨,深入浅出。此次重新出版,改正了原书稿中一些错误。
《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面、简要地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诞生以来至今的伟大发展历程,共分为十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2)新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5)拨乱反正与伟大历史转折;(6)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8) 一国两制 与祖国统一;(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学发展;(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新征程。 A Brief History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briefly, yet comprehensively, presents the great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49. It consists of 10 chapters, i.e., (1)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2) Consolidation of the New Regime and Recove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3)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Basic System;
《当代中国社会大事典( 1978 2015)》(全四卷)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建设、推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线,真实记录这一时期社会领域改革发展的演变脉络、重大事件和辉煌成就。*卷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体制改革、民主法治与社会规范等内容;第二卷收录了中国在收入分配、劳动就业、劳动关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各项法律法规;第三卷收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食品安全等相关内容与法律法规;第四卷收录了网络社会与信息安全、保障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社会发展综合统计、中国社会学发展大事记等内容。 《大事典》兼具学术理论创新、实践经验总结、体制制度变迁综述等多方面的特征,并在功能定位、理论视角和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纂,是以编年体(纲目)形式,逐日、全面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详尽反映新中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曲折。本系列从1949年卷开始,此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之1964年卷,由中央档案馆参编。本卷起止时间为196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书稿由纲文、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组成。同时,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书稿中用了几十件中央档案馆过去未公开发表过的档案,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 《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国史编年》为多卷本,自1949年起,每年独立成卷,采用纲目体编写。《国史编年》一般由纲文、 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部分条目史事简单,将纲目合一,仅以纲文记事。与纲目文内容相关的重要文献或史料,分别以文献或附录形式附在纲文或目文之后,并标明资料来源。对纲目文涉及的人名、地名等,作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 《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国史编年》为多卷本,自1949年起,每年独立成卷,采用纲目体编写。《国史编年》一般由纲文、 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部分条目史事简单,将纲目合一,仅以纲文记事。与纲目文内容相关的重要文献或史料,分别以文献或附录形式附在纲文或目文之后,并标明资料来源。对纲目文涉及的人名、地名等,作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 《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国史编年》为多卷本,自1949年起,每年独立成卷,采用纲目体编写。《国史编年》一般由纲文、 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部分条目史事简单,将纲目合一,仅以纲文记事。与纲目文内容相关的重要文献或史料,分别以文献或附录形式附在纲文或目文之后,并标明资料来源。对纲目文涉及的人名、地名等,作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 《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国史编年》为多卷本,自1949年起,每年独立成卷,采用纲目体编写。《国史编年》一般由纲文、 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部分条目史事简单,将纲目合一,仅以纲文记事。与纲目文内容相关的重要文献或史料,分别以文献或附录形式附在纲文或目文之后,并标明资料来源。对纲目文涉及的人名、地名等,作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纂,是以编年体(纲目)形式,逐日、全面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详尽反映新中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曲折。本系列从1949年卷开始,此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之2017年卷,由中央档案馆参编。本卷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书稿由纲文、目文、注释、附录等组成,资料来源权威,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7年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第九卷,起止时间为195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泉著的《陶瓷简史(从石器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以通俗易懂的解读,通过火、土、釉、形、彩、窑、艺七个篇章,讲述了从石器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世界陶瓷的发展历程。全书图文并茂、旁征博引、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被誉为“一本书让你读懂陶瓷的历史”。
司马迁写《史记》,强调“成一家之言”。“言”就是议论、理想和主张。司马迁的“一家之言”熔铸在《史记》中,表现为他对哲学、人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伦理、道德各个领域的观点,内容极其丰富。司马迁又是一位语言巨匠,《史记》字里行间蕴藏许多精言妙语,内涵深厚的人生哲理,它将给予我们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可以作为我们人生修养的座右铭。因此,“史记精言妙语”是《史记》思想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涉及广阔的历史内容,其中包含许多典故,引出许多历史人物,读者在欣赏中仿佛置身于历史人物的环境中,面对面亲切交谈,不知不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知古鉴今,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本书选题“史记精言妙语”,实质就是从《史记》一书中采摭的司马迁语录,既是一部备查司马迁“一家之言”的工具书,同时又是
对于历史事实的呈现和理解会随着历史叙述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在中国传统社会,只有一个主要的历史叙述模式,即基于儒家“三纲五常”伦理观念构建的,以帝王将相为书写主体的历史叙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虽然在具体的历史事实上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对于历史事实的理解却鲜有分歧。但是自甲午惨败之后,中国传统的历史叙述模式之专业性受到质疑,并很快被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取代。 由于族群意识的影响,清末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对中国传统历史叙述模式的替代是从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统历史叙述模式演变成三个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国史叙述模式、种族史叙述模式、现代地方史志叙述模式。这三个模式在理论上各成体系,在清末亦皆有所实践。 甲午惨败后,原本封闭的“天朝”已经被打碎,每一个对国家、种族和故乡还有感情的人,都要
本书以人物暗含的时间为线,讲述了从马可 波罗到清帝退位几百年间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该书亦涉及到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日俄战争、清帝退位等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且配以精美图片呼应内容,其中亦不乏首见。无论是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从中都会有所裨益。
全景解读主宰世界历史进程的隋唐帝国兴衰史 隋唐两个王朝的渊源极深,不仅因为唐朝开国君主与隋朝统治者有亲戚和臣属关系,更在于唐王朝继承并发扬了隋朝的政治体制,两个王朝几乎是一个连贯的整体,隋朝几近于唐王朝的“前奏”和“序幕”。 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是一个高度自信的王朝,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平等相待,一幅海纳百川和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与王者风范。 有了隋朝的铺垫,大唐王朝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Z强盛、影响力Z为深远的封建王朝。直到如今,海外华人也被称为“唐人”,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传统服饰也被称作“唐装”,大唐王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大唐王朝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周边亚洲国家的历史进程,某种意义上讲,也主宰了中世纪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