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黄宗智教授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专著, 农业经济史三部曲 zui后一部。书中从18 世纪中国与英格兰的对比出发,探究两者农业经济的差异所在,并以此来看待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中的 内卷化 问题和小农经济发展的问题。本书还检视了统筹城乡试验区的实践,探讨了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相关的问题,如:源自城乡差别的农民工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应该怎样将之置于国民经济整体中来认识?一定程度上的城乡差别,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全书立足本土、从实践出发,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农村社会经济现实的思考。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是一套记录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资料丛书,收录的是流散于社会的各种民间文献,包括日记、笔记、记录、信函、小报、表格、账册、课本等。与已经出版的许多中国当代史资料不同,这套丛书反映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境遇等内容,为读者提供记录底层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23:章元善日记》收录的是 姑苏五老 、民建创始人之一章元善1949年至1966年的日记记录。时间总跨度达十八年,内容十分博杂,既记录了作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变迁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处理主题安史之后唐帝国的重建,将西方新史学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唐史研究领域,极具学术敏锐度,对于此一问题有了极大的推进,也是很吸引人的话题。
《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面、简要地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诞生以来至今的伟大发展历程,共分为十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2)新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5)拨乱反正与伟大历史转折;(6)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8) 一国两制 与祖国统一;(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学发展;(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新征程。 A Brief History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briefly, yet comprehensively, presents the great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49. It consists of 10 chapters, i.e., (1)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2) Consolidation of the New Regime and Recove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3)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Basic System;
从清初顺治年间的招民开垦,到康乾时期的封禁与弛禁,从清末关东解禁,到民国时期大移民,从“满洲国”抢劳工,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的“开发北大荒”,300年间,至少有3000万移民因为各种原因,挑着担子,带着无奈,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期望,背井离乡,或翻山越岭,或漂洋过海,奔赴冰天雪地的关东,在那里开疆拓土,或耕作,或开矿,或经商,或卖艺,闯出了一段延续300余年的历史篇章。
逯耀东教授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四十馀年,范围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史学史、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史。擅长历史随笔、文化散文的写作,一生勤于著述,笔耕不辍,历年所撰史学论集、散文集二十馀种。《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为逯耀东教授研究魏晋史的代表作,广为学界所知。该书着重考察这一时期史学主流之外出现的一系列非儒家价值体系的新史学写作形式,并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流变,探讨这些新史学写作形式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基础。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国史讲话 春秋》之全系列作品合集 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克强等几代领导人敬重的史学大师写的国民读物 上古,在一般人的概念里,那里有各种瑰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例如盘古开天地、女娲巧补天、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以及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等。几千年来,这些传说被当成信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接近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夏商周,除了夏启夺位、商汤灭桀、文王伐纣,以及比干剜心、姜尚钓鱼、周公吐哺等君圣臣贤的故事,还有似是而非的“奴隶社会”的定性外,记忆中似乎再无其他深刻的烙印。这一段几乎长达两千年的历史,真的仅此而已? 都说春秋乱,刺客多,例如,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
从事文史研究的学人,不能缺少版本目录学这把钥匙。辛德勇教授从自己的藏书中,选编出一册清代经部书籍的书影,并对每一部书的版本信息做了说明。这些旧刻本古籍,与他的读书与研究密不可分。编选出版这部书影,既是与同道学人交流文史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也有助于清代版本学研究的走向深入,以揭示版刻特征变化背后的历史文化脉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者结合时代特点,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在查阅、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叙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力图编写一本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材。
我们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是什么? 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许倬云先生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多元互动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饮食、医药、居住,所重视的多元和谐,求均匀而忌偏差,趋中和而不过分,种种观念,依旧可见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一代代中国人美好高贵的精神、真实的人性,多不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而在市井陋巷、山野乡村,街谈巷议、共话桑麻……从开天辟地到江湖豪侠,从男女私情到精怪现象,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代表了
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后世僧侣不远万里赴印度求法的典范。 本书以《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传》等古籍资料为依托,通过实地对玄奘西行沿途的塔尔寺遗址、榆林窟、莫贺延碛、高昌故城、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石窟、碎叶城遗址、怛罗斯城、巴米扬大佛、那烂陀寺遗址、阿旃陀石窟等地的考察,以当代考察与历史史料相结合的形式触摸古遗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沿途的人文历史,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