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一书遴选来自20个国家、54个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珍藏的文物100件,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从人类的繁衍开始讲起,止于21世纪的重大发现发明。以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故事、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基因为主要讲述对象,通过文物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其中突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辉煌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别开生面的世界文明史通俗读物。
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渴望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希望永久和平。但巴黎和会及《凡尔赛和约》并没有结束旧世界各大国、小国之间的紧张对立局势,反而是将这些紧张局势延长到战后时期,并在此基础上造成了新的冲突,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德国历史学家埃卡特 孔兹带我们回到一战结束、凡尔赛体系建立的那个时期。从客观、中立的角度,通过一个个历史细节,生动还原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背后的复杂博弈,探讨了国际秩序的未来发展方向,揭示了所有对世界抱有和平的期望都不过是巨大的幻想,因为不管是战胜的协约国,还是战败的德国及其他战败国,都无意建立真正的和平。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上承维也纳体系,下启雅尔塔体系,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旧秩序中大国博弈背后的底层逻辑,也能让我们看清当今复杂的世界局势
本书为一部世界军事历史类图书。为《太平洋战争全史书系》(全5卷)的第三卷。于史料基础上,本书主要描写了1943年太平洋战争上日、美两军相持不下,拉锯南太平洋的战况。日、美两军鏖战太平洋战场,决战空海之间。本书以高度的史实把握能力、材料的甄别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对读者普及世界军事史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何炳松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何先生将 民族复兴 作为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主旨,跳出惯常的 欧洲中心论 ,放眼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所构成的整体世界。书中以亚洲为起点,叙述从世界文化的起源至欧洲如何逐渐主导了近代世界史的进程,以及世界列强的形成和殖民事业的发展,中间还穿插了东方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欧洲的影响。他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立场,并依照 综合研究 这一科学新标准,将人类政治、经济、学术、教育和宗教等活动交互错综的情形同时进行研究,向读者全面展示了人类文化的演进史,非常系统地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是一部史无前例的新史学巨著。
1944年,日本前方战局日益恶化,后方资源山穷水尽。为了保住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东亚所获得的政治特权,这场日益难打的仗将如何继续打下去?美国如何才能以更小的代价战胜日本?如何才能在战争中将美国的利益*化? 本书首次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从日美双方的国内政治博弈,海陆相争的将帅争衡,电报往来中的一些不为人所注目的细节,重新为诸多所谓的 不解之谜 寻找真正的答案。
这是一部以黄金为中心的人类发展史的通俗读本。全书共6章,第1章 古代的黄金;第2章 地中海世界与印度洋世界;第3章 世界大贸易时代;第4章 从地中海到大西洋;第5章 大西洋时代;第6章 近代的黄金。
《幸运的宠儿》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 麦卡洛的历史小说系列 罗马主宰 的第五、六册。这套小说描写了古罗马*激荡的历史时刻,无数历史巨人是其中的主角:马略、苏拉、恺撒、庞培。 流传至今的历史资料对于古罗马的历史是断断续续的,而考琳 麦卡洛通过小说的手法历史巧妙连接成生动的故事。而小说对于历史的严谨性又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因为这套书授予了作者荣誉历史博士的崇高称号,也让这套小说成为了一段佳话。
《北大历史课》包括中国与世界历史两部分,以北大著名历史教授们的教学指导为方向,按照时间顺序,精编了华夏文明上至盘古开天的神话传说下至*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的长达五千年历史的浩瀚长卷。世界史部分则展现了从古文明时期到二战后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历史概况。在选材上反映了各个时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以典型事例为题,通俗易懂。站在大师的高度看世界,读历史,一书在手,谈古论今,鉴往知来。
《到芬兰车站: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是美国批评大家埃德蒙威尔逊的早期代表作,从历史写作与历史行动的关联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社会主义的观念是怎样一路由西向东旅行的。成书以来曾数次再版,广受赞誉。这本简体中文版是对繁体中文版的校订,更适合大陆读者阅读。
尼尔·麦格雷戈著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精)》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少见的巨献”。
从全球史的视角出发,对于起步晚于西欧的日本而言,工业化是原有的经济和社会体制响应来自欧洲工业经济的强烈力量而开始的发展。这样的工业化是一种“混血型”结构,扎根于本国传统经济和社会,又与外来的欧洲工业经济相互交融。因此,日本的工业化并不是对工业化的歪曲,而是“后发工业化”的独特表现。19 世纪中叶,以大炮和军舰为先导的西欧工业经济与锁国的幕藩体制下成熟的手工业和传统经济相遇,日本社会逐渐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派别。第一个派别以“西欧工业化”为目标,主张发展机械化大型工业;第二个派别以继续发展日本传统手工业为目标,给予欧洲工业经济以强有力的反应。这两个派别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日本的后发工业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英帝国是人类历 强大的殖民帝国,曾统治 1/4的陆地与人口:在其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是为“日不落帝国”。那么, 初仅是孤悬于欧洲大陆外的一个海岛,如何成为后来的庞大帝国? 美国 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缔造大英帝国(从史前时代到北美十三州独立)》一书中,以时间顺序为框架,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我们带回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被罗马人与野蛮人相继入侵、岛上七大王朝兴衰 替、与法国等大陆强国数百年的血腥厮杀、以商业和殖民称霸 、北美十三州反叛独立……通过对近2000年历史的仔细梳理,亚当斯从王权与议会的斗争、法制、 、文化等诸多方面,为大英帝国何以崛起及其在世界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为什么古希腊人可以从0到1创造出惊艳后世的制度和文明? 为什么只要读懂了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解读西方大部分经典和隐喻便一马平川? 希腊神话、城邦制度、雕塑建筑、悲剧哲学……古希腊的荣光照耀着整个人类历史,堪称西方文明之源头和典范。 照见古希腊文明的上下2000年,领略古典之美,可以从这本书开始。 赵林教授研究西学40载,10次实地考察访问,用非常真实的一手资料,带你走近雅典卫城、德尔菲遗址、希腊各个博物馆,重新认识荷马、梭伦、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 神话的感召、艺术的薄发、思想的脉动、天才的涌现。让我们相约在晨曦里的帕特农神庙、晚照下的奥林匹亚古运动场,与美之故乡的古希腊文明,于书中相见。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学者们都认为科学和技术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引擎。在他们看来,世界历史进程由科学革命推动,系统性的科学知识和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为这个世界提供了发展的原动力。如今,我们已不再随意使用这种笼统概括的说法,科学革命也不再单一化地代表历史的突变。借用伏尔泰谈及神圣罗马帝国的妙语,它“既不单一,也不科学,更非革命”。当时的世界既有工业革命式的生产力转变,也有适应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当然,这种观念的改变并不是要褪去那个时代的光环,而是始终在尝试中发现并保留知识与创新的魅力。
为什么所有能直立行走的人科动物中,现如今只有智人一种存在?又为什么偏偏是人类,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我们的基因密码中,承载着先祖们哪些波澜壮阔的历史?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说演化是一场由自然设定的游戏,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崛起于百兽之中的?从非洲大陆上待宰羔羊般的青铜玩家升级为主宰地球的*玩家,他们究竟配备了什么硬核技能?又加持了哪些高级外挂? 全书旁征博引国内外大量zui&新的研究资料,妙趣横生地为读者勾勒人类演化的五个重要阶段,带领读者走进考古学界各项发现、假说和证据,追寻岁月长河里人类交错弥长的根。作者逻辑严谨,语言幽默,将复杂的生物学、医学、地理、考古等多学科的知识用通俗有趣的方式讲解,生动再现700万年间人类演化过程中,那些独领风骚、不可思议的硬核过往,挖掘人类万千智慧的
罗斯公国是9—13世纪以基辅为中心、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一个多民族 ,其统治区域大致相当于 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区。罗斯被认为是俄、乌、白三国共同的文明起源。历史学家习惯上把这个 称为“基辅罗斯”。 在罗斯公国300多年的历史中,征战、商贸、外交、文化碰撞不断,无数英雄人物与传奇故事诞生。留里克开创了以他为名的王朝,奥列格、伊戈尔远征拜占庭,奥莉加夫人为夫复仇开启清明的摄政时代,“红太阳”弗拉基米尔、“智者”雅罗斯拉夫和莫诺马赫将 发展至 鼎盛的阶段……但纷乱血腥的内战与外患 终让罗斯分崩离析,1169年以后,罗斯的统治中心逐渐由基辅转移到了东北部的弗拉基米尔公国,统一的罗斯不复存在。 随着蒙古铁骑踏上东欧平原,罗斯被 尘封在历史的宝函中,但罗斯公国的解体奠定了 俄、乌、白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