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一场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沉浸在一片和平和繁荣中。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个 黄金年代 。然而浮华背后,另一场世界大战的风暴正在酝酿。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继续主导着世界秩序,它们在全球拥有大片殖民地。而这引起了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的不满。这三个19世纪末新崛起的国家也在追逐自己的帝国利益,但它们发现,留给它们的空间有限。后来,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下,这三个国家把郁积多年的仇恨转变成了新一轮帝国主义扩张行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占中国东北。这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为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随后,苏联和美国也相继被卷入战争,战争还蔓延到了北太平
《文明I》 一书脱胎于玛丽 比尔德应英国广播公司邀约撰写的纪录片 Civilisations 第二集和第四集的内容。这个纪录片项目着重挑战了之前文化界对 单一的西方文明 (the civilisation)的推崇,将视野扩大到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及其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 比尔德围绕历史上各种文明对 人体 和 神明 两种形象的呈现展开论述,并介绍了古人和今人围绕这些形象有过的诸多讨论和争议,在展示或精美、或朴拙、或华丽、或极简的各种形象艺术的同时,她还时时敦促她的读者去思考和质疑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那些关于何为艺术中的 美 ,何为信仰中的 诚 的陈词滥调,以及主流艺术史观里有关艺术风格流变的常规叙事。比尔德在这本书里有力地提示我们,形象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观看者和批评者,而形象的生命只有在后世观者复调式的阐释和批评声音中才得以真正
《先知三部曲》是波兰思想家伊萨克·多伊彻的经典之作,出版后引起广泛影响,一直是苏俄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托洛茨基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基础文献,作者所依据的史料极为丰富,叙述详尽而有层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歌德曾说:“一个人如果看到了罗马,他就看到了一切。”作为古代世界中首屈一指的大帝国,罗马人曾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纳入疆域,罗马人开创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管理模式以及公共工程等,至今仍影响着西方社会,成为现代西方文明永不衰竭的活水源头。诸王传说、政体沿革、凯旋荣光、权力辉煌、英雄陨落,都将在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罗马帝国发展演变史中清晰呈现。让我们一起在历史、人文、哲学智慧中获得浸润,激荡心中的美德和恢宏理想,了解有温度的“永恒之城”罗马,了解当今的西方社会与世界格局。
世界史是关于我们是谁的故事。 它讲述我们的祖先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第 个国家,讲述伟大文明的兴亡,讲述胜利者与失败者 阅读世界史,让我们在不同时空中旅行,也让我们理解现代世界以及我们自身是如何被塑造的。 《世界史的故事》(全6册),由美国博雅教育传奇人物苏珊 怀斯 鲍尔,用264个故事写成。从文明诞生,讲到文艺复兴后的崭新世界,博学扎实、生动易读,是一部通识力作。 你可能会对历史大部头望而却步,但是,没有人能拒绝故事。《世界史的故事》中有大流士、曹操、萨拉丁、平清盛等风云人物,也有第 位史诗英雄、第 个有规划的城市的建立等重大历史时刻,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历史重获血肉与精神。 同时,它也是一部崭新的、真正具备国际视野的世界史。它注重文明间的交互,而且不再以西方为中心,而是呈现出东亚、南
我们将会怎样被记住?历史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的冒险、勇气、抱负、愚昧而产生。如果没有详细的记载,我们将无法知道拿破仑曾经用一个沙箱制定了自己作战计划,用旗语向军队传递作战信息;我们也不会知道哥伦布踏上了美国国土却将它误当作印度,并且还将当地人命名为印第安人。《历史》一书详细的记载了迄今为止的整个世界史。阅读此书,我们将了解到尼禄施暴基督徒的细节,忽必烈汗择妻纳妾的方式,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遇见了谁,再到一个卑微的小铁匠如何影响整个世界宗教。本书展示了百张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图上标有详细的符号,记录了每个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具体信息。本书展示了成百上千张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图上标有详细的符号,记录了每个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具体信息。在这里,作者对每个历史时期都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爆发的*规模的战争,也是伤亡惨重,破坏性强的全球性战争。这场大战,从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在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和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之间展开。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平方。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人,4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套装共3册)》,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时代,是 此在 科学化的时代,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首波经济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时代,是民族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时代。但同时,在今人眼中,19世纪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一个辉煌的昨日世界。本书从世界史的角度描绘和剖析了这段历史,一个欧亚美非各大洲经历剧变与全球化诞生的时代。国际历史学会前主席于尔根 科卡称此书是 德国历史写作中的里程碑 , 奥斯特哈默也因此被誉为 有关19世纪的布罗代尔 。
本书为《日本通史》全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册。上册始于史前时代,终于江户时代末,扼要阐释这一历史时段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主要论说“国家三个要素”即国土、国民、政权的形成;叙述“文化三根支柱”即神道、佛教、儒教的由来及思想主张;分析“武家三个时代”即镰仓、室町、江户时代的兴衰和武士道的渊源;梳理“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结束纷乱的战国时代,使日本进入长期和平统一历史的进程。下册始于明治维新,终于平成时代,主要阐释下列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是一场集政变、革命、改革为一体的变革?为什么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了日本以后的历史?为什么日俄战争后日本加入了“白人俱乐部”?为什么大正时代被称为“日本的乌托邦时代”?为什么昭和时代军国主义甚嚣尘上?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能够迅速
为什么说发展是一道窄门?为什么说世俗化是民主制也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什么那些新兴国家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失败?本书以作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十年游历见闻为基础,以世界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为主线,以观察世界、总结发展经验为归旨,通过讲述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考这些国家传统与改革、贸易全球化、世俗化与发展等问题,分析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不发达境遇的原因,映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道路探索的不容易,并从经验教训的角度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镜鉴。本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审视视角,突破一直以来向发达经济体探索学习的思维,转而关注新兴欠发达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新维度。
在美国历史中,美洲土著居民通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他们要么是白人需要克服的障碍,要么被排除在美国自独立建国到成为强大 的奋斗史之外,即便美国历 持久的印第安人也没多少故事被传颂。不过,近年来这种长期忽视美洲原住民历史的形势正在改变,许多新一代的学者坚持认为,任何完整的美国历史都不应该抹杀美洲原住民尤其是印第安民族为生存和复兴所做的努力。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内德·黑鹰将五个世纪美洲的征服者们和原住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西班牙殖民探险到20世纪末美洲原住民自决的兴起,展现了美洲原住民的光辉事迹,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点,在对美国历史的重述中承认了美洲原住民持久的力量、能动性和生存合法性,对美国两百年的历史进行了 真实的描述,使本书成为一部 的著作。
史旨在从 视角探讨历史事件的过程和趋势,关注的是不同地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联系和影响,目的在于突破史学界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论”。本书从史学角度分析了 化的演进历程,旨在呈现东西文明交流、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在展现人类社会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文明成就之际,也打开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新局面。
全书从历史学、考古学的视角,考察了犹太民族的起源;讲述了犹太人在历史上,尤其是纳粹德国时期遭受的驱逐和迫害,以及以色列作为现代国家的艰难建国历程。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对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和一个国家的四千多年的卓越而广阔的历史描绘和叙述,展现了犹太人的性格、想象力以及对全世界的深刻影响,揭示了犹太人在经历那么多残忍迫害之后仍能为全人类做出如此卓越贡献的秘密。
本书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世界简史,也是一部真正的具有扎实学识功底的史学大家撰写的通俗历史作品。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对东方文化,也略有涉及。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枯燥凝重的。但本书将历史故事化,又加入了大量精美的插图,全面展现世界各国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历史发展状况,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感受历史、思考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睿见卓识,深化并拓展人生阅历。
《世界博物馆》从全球精选出250座博物馆,并精心划分为十二大类别,涵盖文化艺术、自然科技、历史考古等各个领域,包括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艺术博物馆, 芬兰极圈博物馆、日本鄂霍次克流冰馆等自然史博物馆,埃及博物馆、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考古博物馆…… 它就像一位金牌解说员,以丰富细腻的生动解说,配合2000多幅精美高清的图片,带你身临其境地畅游博物馆,饱览千万年前的传世珍藏,领略人类文明之美。
《教化: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原书为三卷本,德文版出版于1934—1947年。第一卷“早期希腊”和第二卷“阿提卡精神的高峰与危机”描述了希腊文化在古风和古典时代的基础、成长和危机,以雅典的崩溃而告终;第三卷“伟大教育家和教育体系的时代”处理了古希腊在柏拉图时代的思想史。在这个时代,希腊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所珍视的一切——国家、权力、自由,但仍然坚持着教化的传统和理念。教化在书中作为研究希腊文化整体的基础,用来解释希腊性格形成的历史过程与他们建构理想人格的思想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该书构成了对整个早期和古典时期希腊教化传统的重要综合性考察和对西方文明基础的深刻而永恒的研究。正如耶格尔所言:“本书不仅面向学界,也面向所有在我们延续数千年的文明陷入今天的生存危机时再次寻找通往希腊文明道路的人。 ” 《
本书是一部欧洲宫廷权贵争权夺利的斗争史,也是一部近代早期欧洲政治发展演变史。作者选取了20个分布于17-18世纪的历史“瞬间”,观察隶属于这些“瞬间”的人生历程如何相互交织,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世界娓娓道来。 大家族中世世代代反复出现的名字,出生在权力网络中的精英、周旋于由男性主导的权力世界中的宫廷女性……这些围绕着国王、未能名留青史的“小人物”演绎着权力的行使方式,他们有意无意之间参与或推动了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历史。有鉴于此,作者抛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从历史中的“小人物”着眼,聚焦欧洲诸王的宫廷生活,用历史中众多非高光人物串联起了1642-1799年这一个半世纪的欧洲历史,在不断推进的精彩叙事中将登场人物连成了一张欧洲精英社会的人物关系网,并通过爬梳当时欧洲诸王与宫廷贵族的行事轨
《焚书》 知识的保存从来都是一项艰苦的斗争:享誉古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因管理不善而日渐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额投入才使牛津的新图书馆得以建成;纳粹政权纵火焚烧了成千上万册犹太人的书籍;卡夫卡的手稿则有可能因为他生前的遗嘱而不见于后世。在本书中,博德利图书馆馆长理查德 奥文登横跨三千年的历史记录和资料,介绍了从泥板到云数据存储时代的知识受难史,探讨了知识保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图书管理员和档案馆馆员等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和牺牲也在书中有精彩的呈现。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类文明史。通过此书,我们应该理解,图书馆和档案馆不仅仅是存储文献的地方,也与当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紧密的互动,为社会的健康运转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 奥文登也向整个社会提出倡议:凝聚制定公
阿富汗位于亚洲和中东的交汇处,几千年来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阿富汗是一个文化和种族多元化的国家,但又因冲突、政治不稳定和人民大规模流离失所而分裂。在这部权威插图历史书中,乔纳森·L.李讲述了一个在政治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动荡不安的地区的小型部落联盟如何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故事。李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把当前阿富汗面临的冲突放在历史背景中考察,并对西方关于这个国家先入为主的观念发起挑战。李以编年史的方式记录了这个地区的君主统治和杜兰尼王朝,集中关注了该地区的每个统治者和他们在平衡部落、种族、地区和宗教的各个派系上所做的努力,进而考察了社会和宪法改革中的挣扎以及伊斯兰和共产主义派别的崛起。他通过考察波兰历史,阿富汗政府官员回忆录,英国政府和印度办事处档案文件,近期新公开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