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饥荒和战争基本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 神性 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 常识 ,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 无价值的群体 ,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大国浮沉500年:经济和地理背后的世界史》是超人气历史作家温伯陵,继《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一看就懂的史记》后的全新力作,作者仍然延续其擅长的通俗易懂写法,作者这次放眼世界,用独特的角度解构世界大局,帮你厘清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千丝万缕的脉络,彻底看懂当今世界大局的形成、演变和未来趋势。 作者打破中国文人写作时的含蓄、伏笔、留白的文风,利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严密的史料分析,使用通俗的比喻、直白的语言描述,直击历史事件的核心本质,把很多普通人记忆中散落的历史、地理、经济知识碎片串联、组合起来,拼合成一副全面、完整的世界局势全图,读罢令人醍醐灌顶、思路顿开,让普通人也能领略到 一览众山小 的伟人胸襟、韬略。 本书不仅是一部世界史,更是一部揭示经济与地理如何交织影响大国命运的史诗
著名海外汉学家、李约瑟的学生白馥兰,及其伙伴芭芭拉 哈恩、约翰 博斯科 卢杜萨米、蒂亚戈 萨拉瓦共同进行的农业人类学研究。对比不同文明视野下的农业智慧,发掘鲜为人知的农业文明:中东的郁金香品种研发系统领先世界几百年;阿拉伯的椰枣绿洲文明包罗万象、兼收并蓄;令亚洲古文明勃兴的灌溉工程、改变西方人饮食习惯的可可豆、创造绿洲文明的椰枣树、日本小农的手作酱油、鼓励了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土豆 农业改变世界的同时,世界也重塑着农业 这本书主要反对了史学界被欧洲中心主义统治的现象,采取了多文明比较的视野,对中国的粟种植,轮种,农作物多样化交口称赞。本书也是一本技术史类的图书,作者对植物的物性进行了历史性剖析。通过详细解剖植物变成作物后,文化和意义层面的转变,探究农业对人类的影响。
要写一部有趣、易读、易懂,而又不动辄上百万字的世界史著作,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威尔斯在《全球通史》中卓越地完成了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本书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将古、古、古罗马、英国、美国、法国等超级大国的起落兴衰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球通史》所提供的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一点也不输于任何皇皇史学巨著。
本书旨在探讨我国自己的世界史知识体系,为书写中国自己的世界史教科书搭建框架,提供思路。全书以马克思的 世界历史 理论为指导,阐释世界历史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交叉并举的客观事实,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作者强调在世界史书写中应摒弃 西方中心主义 ,重视除少数几个大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的历史,注意人类交往的历史和 世界历史 的形成过程,这些理念将有助于我国新的世界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为读者提供更为完整的世界史知识、传播正确的世界史观。
宠物,究竟是寄托感情的伴侣,还是供权力支配的对象?段义孚先生这本大家小书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或许颠覆你的认知,不仅促使你重新审视家里的一盆花或一只猫,还指向对政治、历史、社会、自然、职场、家庭等事务的全新解释。总之,它引领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并温柔以待。
明朝万历年间,也是世界史中的大航海时代,利玛窦从意大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从介绍神秘的西方记忆法开始,传播西方文化。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打入热衷科举考试、重视背诵诗书的士大夫群体,他披僧袍,又着儒衫,通过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来打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史景迁从利玛窦留下的八个记忆碎片 四个汉字(武、要、利、好)和四幅版画,搭建起这座记忆宫殿。步入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他将利玛窦的事业视为十六世纪晚期 欧洲扩张运动 的一部分,将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三教的并立与西方世界内部的宗教论战相互映照,将十六世纪澳门商贸成败的细节与耶稣会士同明朝官员边界暧昧的关系相互勾连。 穿梭于十六世纪晚期的世界图景中,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和史实在史景迁的笔下连缀汇集。一览两两相望的欧洲与中国,通过利玛窦的眼睛,儒家
和平是种反常吗? 牛津大学国际历史系的名誉教授玛格丽特 麦克米伦通过对九个章节的详细解读,从古希腊和罗马到百年战争,到美国内战,再到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对从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及当下战争中所获教训的反思,从历史学、政治学、文学、人类学、生物学和其他多个学科的角度,探讨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类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而我们又将付出什么代价。同时,通过分析战争的起因、方法与手段等,作者审视了战争以何种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而我们在政治构架、科技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变迁又是如何影响战争进行的。本书集中讨论了大量颇具争议的话题:战争是何时开始的?为何战争被描述为所有人类活动中具组织性的?为何战士几乎都是男性?战争是否曾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作者也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战争的诸多层面。我
嗜血、魔药、暗夜飞行、化身动物、裸身集会 巫师信仰,社会禁忌和社会恐惧的表达方式 勾勒出人类心理的共同结构。 本书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学高级教授罗纳德 赫顿的巫师研究专著。作者以尽可能广泛和深入的视角切入近代早期巫师审判,将巫术视为从古至今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追溯了巫术观念和猎巫文化的发源和流变。作者综合英美和欧陆学者的观点和研究路径,结合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方法,考察了世界各地人们对巫师及其他类似的信仰的态度以及巫师嫌疑人的遭遇。其视域跨越非洲、中东、南亚、澳大利亚以及美洲,洞见贯穿古代异教时期到当代社会。本书是巫师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致力于消除人类社会对巫术的恐惧。
内容简介: 《万国天津:全球化历史的另类视角》是法国学者辛加拉维鲁依据大量档案文献,撰写的一部研究八国联军临时政府对天津进行殖民统治的历史专著。自列强在北京与清政府开始谈判以来,联军便在天津组织了临时政府,统治这座城市长达两年零一个月之久,直到 1902年 8 月 15 日才将之移交给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1859-1916)。 在国内研究庚子国变和八国联军侵华史的相关论著中,有关天津临时政府及其管治史的著述并不多见。本书更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历史叙事而独树一帜。
何为 以色列地 ?它既不是当代作为民族国家的以色列国,也不是历史上新月沃地出现的犹太王国。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犹太复国主义不断累加、增添的历史概念,它的边界不断浮动,为当代以色列国扩张领土提供了历史合法性。 《虚构的犹太民族》出版之后,施罗默 桑德并未想到,在21世纪初还有如此多批评家引述历史权利的说辞,为犹太复国主义的殖民活动辩护。本书即是对这些质疑的回复。作为一个应由犹太人民统治的、变动着的领土空间, 以色列地 是如何被虚构出来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桑德从历史证据入手,详述自《旧约》时期的犹太民族流亡神话到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和扩张,解构了犹太人对以色列地的 历史权利 概念以及相关的民族主义叙事。桑德认为,犹太民族所谓的法律 历史逻辑的*目的,就是构建领土攫取的道德正当性。 我没意识到
《人类的故事》是房龙所著的一部具有现场感的人类成长史,也是通俗写史的开山之作。房龙以幽默、流畅的笔法,将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讲述成了一个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 人类成长故事 。从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到罗马帝国的衰落,从城市的萌芽到机器对人类的奴役,从文艺复兴到科技进步,从耶稣受难到宗教纷争,从地理大发现到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变革等,讲述了人类的诞生、童年、成长、无知、求索、苦痛、斗争、进步 全书以全景加特写式的通俗笔法,娓娓道来,是一部能同时给人带来见识、趣味和情怀的经典之作。《人类的故事》自成书以来,被译成30多种文字,成为亿万人的历史通识阅读枕边书。 《人类的故事》既是一部具有现场感的人类成长史,也将镜头贴近局部和具体的英雄或普通人,讲述了具体人物的困境、情绪和选择,这其中有犹太人的漫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系列,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品的,规模宏大的一组历史丛书项目,是其100多年历史文化内容的培育与积累,共有30种图书。本套丛书内容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制图家、摄影师、插画家和编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精心创制。立足于历史与文明的思索,以时间轴展开对世界各地文明及人类历史发展变量的解读和记录。 19世纪的关键词是 革命 人口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思想的革命。诸多革命因素导致新国际秩序建立,各国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紧密,*终形成各国互相依存的状态。本书讲述了这一世纪里,整个世界的政治、社会、经济动荡变幻,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明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在这些动荡与秩序重组过程中,所酝酿的战争因子。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书目 《*初的法老》《埃及帝国》《古
本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动态的、全球性的学术描述,尝试重构传统视角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域与时间框架,真正破除 欧美中心论 ,将区域视角放大至全球,重点包括在过往 二战 史中时常缺位的亚洲、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战争进程及其互相交织的政治与经济活动等,同时将传统认知中的 二战 时间框架扩展至1931 1953 年,将 二战 欧洲战场爆发前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冲突囊括在内,并将1945 年后亚洲战场的局部冲突纳入 二战 叙事框架,对世界格局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学术论述,对美国霸权作了较为深刻的透视,并指明由美国主导的 二战 史叙事存在较大的缺陷,1945 年后层出不穷的地区冲突就证明了美国推动建立的以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失败。
本书是一本将国际政治与历史叙事相结合的人文思想著作。 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西方世界崛起并主宰了地球,科技、经济、文化全面领先亚非拉诸国,更鼓励世界其他地区追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然而,在千年之交,面对经济停滞和内部政治分裂,西方世界发现自己开始衰落,像极了当年的罗马帝国。 在本书中,政治经济学家约翰 拉普利和历史学家彼得 希瑟利用罗马帝国的历史重新思考和演绎当代西方的危机状态,从新奇的角度,用独特的案例分析探讨了罗马和美国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和差异,解构了西方文明如何迎接挑战,获得新生的思路。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本书对于普通人了解历史和当前的局势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都铎王朝是让英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变革时代,短短118年,却创造了英国君主专制历史的黄金时期,成为欧洲史上最精彩、最重要的一环。 都铎王朝也是英国史上最声名狼藉的王室家族,相比于政治成就,其成员的情感生活更是丰富得令人无法忽视,引人好奇。 本书中,格里斯特伍德不光为我们还原了这个在英国史乃至世界史中至关重要的时期,揭示了爱情如何不可逆转地成就又毁灭这个王朝,还深度探索 宫廷爱情 这一概念,着重剖析女性角色在权力交锋中的推动力与重要性。
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渴望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希望永久和平。但巴黎和会及《凡尔赛和约》并没有结束旧世界各大国、小国之间的紧张对立局势,反而是将这些紧张局势延长到战后时期,并在此基础上造成了新的冲突,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德国历史学家埃卡特 孔兹带我们回到一战结束、凡尔赛体系建立的那个时期。从客观、中立的角度,通过一个个历史细节,生动还原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背后的复杂博弈,探讨了国际秩序的未来发展方向,揭示了所有对世界抱有和平的期望都不过是巨大的幻想,因为不管是战胜的协约国,还是战败的德国及其他战败国,都无意建立真正的和平。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上承维也纳体系,下启雅尔塔体系,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旧秩序中大国博弈背后的底层逻辑,也能让我们看清当今复杂的世界局势
《机械宇宙:艾萨克 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17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 天才的时代 ,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骚动的年代。尽管自然与超自然仍然密不可分,疾病是被认为是上帝降下的惩罚,天文学和占星术也并未分家,但是人们也在这个莎士比亚世纪的尾声开始梦想秩序完美的世界。 伽利略、哈雷、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尔 当17世纪晚期绝大多数人仅看到分崩离析的世界时,世界在这群早期科学家眼中却有着完美的秩序。这群人是当时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他们笃信宗教,他们试图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解读上帝的心意,并以此来认清楚这个世界。他们宣称,宇宙在表面的混乱下,其实像是结构复杂并运行完美的机械时钟。为此,他们大胆地进行科学实验验证事物的性质,透过望远镜向外观看探索广阔的宇宙,使用显微镜观察无尽向内探
从风帆时代的海上强国迦太基、古希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到如今的海空天大国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都是海空天文明的贡献者。从舟桨风帆木船,到蒸汽铁甲与核动力航母;从孔明灯热气球滑翔机,到飞机飞船空间站与深空探测器,海空天文明与力量在大国博弈中不断发展壮大。 航海、航空、航天(以下简称 海空天 )是文明与力量的象征,是大国强国的标志。本书站在海空天文明与力量之形成和发展的视角,以海空天装备和技术发展为主线,选取与海空天文明形成密切相关的国家和事件,按章节顺序展开,回顾15世纪以来的大国崛起与兴替。本书图文并茂,前后逻辑性较强,旨在给人以新的感触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