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波斯)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之一,也是全球为数不多仍保持着自身文明独特性的国家。时至今日,作为具有广泛区域影响力的伊斯兰大国,伊朗以其丰富的能源储备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即便如此, 伊朗看起来却一直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为什么伊朗政府公然表示不愿适应西方意识形态?伊朗何时、何故转为什叶派国家?哪些因素诱发了1 979 年的伊斯兰革命?伊朗的核 计划 真是为了 拥有核武器 吗 ? 哈梅内伊是否是 独裁者? 究竟是谁在掌管这个国家? 一系列与伊朗相关的疑问呼之欲出。要解答这些疑问,必须深入了解伊朗历史。 本书通过问答的方式,逐一解释了与伊朗密切相关的那些重要问题的历史根源与演变过程。叙述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纵贯至21世纪初期,提取关键事件与节点,剖析影响与后果。本书一改通常从西方和外交视角落笔的历史写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一书通过对接受朱子学的主体 两班 的全面考察,找寻在韩国当今社会仍有深厚传统的儒学文化的历史脉络。该书从 两班是什么 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对两班阶层的形成过程展开层层剖析。透过对日记、族谱、财产分割文书等两班家收藏古文书的详细分析,清晰地展现了两班阶层形成的社会经济史层面的关联性,丰富准确地复原了两班的历史实体。作者通过通俗而有说服力的叙述所呈现的两班的社会史,使读者有机会深入了解两班的实体,并领略到传统的历史性。
颠覆 冲击 反应 模式 令读者耳目一新的分析方法 #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历史 #世界变动与日本变革的联动 #世界史潮流在日本的本土化 #全球史视野下的幕末危机和明治维新 #条约和外交 #国家和国境 #殖民地的统治和抵抗 ★世界各地在 关联 中以各种形式 互动 ,世界历史的主导 潮流 不断蔓延,并按照当地方式 本土化 ,不同地区的历史因此 联动 起来 ★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历史是利用世界权力关系的旋涡发展的,有时利用旋涡边缘的形势,有时利用旋涡中心的形势。 本书以国际关系史为基础,描述了1840年代至1910年代,在欧美列强积极扩张、民众运动此起彼伏的庞大背景下,世界紧张局势的形成和转移,旧秩序的崩坏和新秩序的诞生,以及日本是如何捕捉这些世界历史 潮流 ,并将其 本土化 的。
韩国是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到90年代末已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这30余年间的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 汉江奇迹 。韩国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希望又是挑战;既然韩国成功了,那么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能。 然而,究竟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许多人认为,韩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战略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关键原因。但本书在考察韩国历史上的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工业政策后,指向了另一个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却被忽略的因素 世界市场。
《日本论日本人》是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系列之一。《日本论》和《日本人》是戴季陶和蒋百里在长期身日观察了解日本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剖析日本社会、文化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代表性的著作。内容包括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渊源、社会习俗、民族精神、政治人物等。
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 燕行使 )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 壬辰之战 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 朝鲜使者 的故事。 从元代到清末,从汉城到燕京,从倾慕到鄙夷,无数燕行使穿梭于贡道,越过高山与深河,传递*的情报和中国观察。中国确曾居于朝鲜人世界观的中心,明亡清盛却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以 小中华 自居的他们,一边咀嚼着明朝灭亡的悲伤,一边在思索该何去何从
天启一朝,内忧外患迭起,大明王朝步入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兴还是毁灭,历史拐点上的大明王朝面临着空前的生死抉择。 在这个晦暗不明的历史时期,充斥着朋党争斗的刀光剑影。东林党崛起,阉党坐大,诸多朋党及各类官员夤缘攀附,各种官场权谋尽显。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全书视角独特,史料翔实,细节生动,人物典型,史实与史论密切融合,以非虚构写作还原历史真相;趣味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揭示事件本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看点纷呈。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在人们的印象中,印度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口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同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仅从这些表面上看起来的相似之处认识印度,得出的结论会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 作者长期在印度工作,曾任中兴通讯印度公司CEO,在早期中兴通讯开拓印度市场时发现过很多不可思议的奇怪现象,如,印度的极度追求低价的文化,印度人结婚女方要送丰厚的嫁妆,印度人对时间的概念等等,以及美国硅谷巨头为何存在相当数量的印度CEO等。 印度与中国就像正负电子一样,表面上极其相似,但是性质完全相反。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方方面面,导致对印度的看法会与实际情况有极大偏差,对政治、经济的决策造成误导。 本书从进化论的大视角深入研究了印度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像庖丁解牛一样为读者解析
《草原帝国》是一部经典中亚通史著作,由著名的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所著。《草原帝国》描绘了三千年来大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历史剧: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风起云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 上帝之鞭 掀起横贯欧亚的历史狂飙。 《草原帝国》以开阔的历史观为读者梳理出这些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背后共通的历史脉络,并书写了草原帝国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在迄今为止绵延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独霸一方、称雄一时的帝国。它们的兴衰更替构成了世界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它们为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是世界中古时期空前庞大的强盛帝国之一,是人类历史星空中一颗光彩夺目、辉煌璀璨的明珠。本书按照阿拉伯帝国的诞生、发展和衰亡的内在逻辑与过程,分上中下三篇,系统展现了阿拉伯帝国的孕育与发端、崛起与兴盛、衰落与灭亡的宏伟历史画卷。
本书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了马来西亚从史前时期到当代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全书分为 导论 14世纪前的马来半岛和婆罗洲 马六甲王国、马来诸王国与外来者(15世纪初 19世纪初) 英属马来亚的形成及初步发展(19世纪初-20世纪初) 英属马来亚的发展(20世纪初 1945年) 缔造马来(西)亚(1945 1969年) 快速发展的马来西亚(1970 1997年) 迈向21世纪的马来西亚(1997 2016年) 结语 等内容,脉络分明、文字畅晓,将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一脉贯穿,清晰地勾勒出马来西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科学客观地揭示了其内在特点和规律。
这本书以客观史料为基础,对120多年前甲午战争的前后过程做了全面、客观地梳理。更把 甲午战争 聚焦到 甲午海战 ,甚至再聚焦至海上的两场关键战役: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试图去还原当时战场上发生了什么。 书中以明确的时间线把关键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综合了中日两国的档案记录,更加技术流地呈现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战争细节。通过多角度地对比清朝和日本的社会差异,回顾历史的惨痛记忆,以期能够从中获取令我们反思和进步的东西。
1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分庭抗礼.标志着伊朗逐渐走上复兴的道路;殖民主义时代,西方的冲击瓦解着伊朗传统社会的基础;20世纪的宪政革命、白色革命和伊斯兰革命,构成伊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坐标。 《伊朗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
作为我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先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的国家之一,伊朗之于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她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却因常被西方媒体歪曲、丑化,使人不识真面目。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驻节伊朗五年的刘振堂先生,基于自己走访伊朗26个省,广泛接触伊朗政界、商界、文化界朋友的丰富经历,以及对伊朗社会方方面面的认真研究,以文化、资源和地缘三方面为重点,用饱含热情的笔触,从中国人的视角,直接、客观、全面地记录下一个真实的伊朗、多姿多彩的伊朗、自古以来善待中国的伊朗。对于赴伊朗旅游、工作、学习,从事与伊朗乃至西亚地区国际交流的人士,《伊朗零距离》(新一版)都是一部的好书。
鼎盛时期的奧斯曼帝国,令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萨法维王朝统治的伊朗相形见绌。东南欧与西亚、北非广大地区成为伊斯坦布尔苏丹的属地,黑海和红海俨然是奧斯曼帝国的内湖,多瑙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则被视作奧斯曼帝国横跨三洲之辽阔疆域的象征。 《奥斯曼帝国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本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泰国这个文明古国自古至今的历史,即自史前时期、前素可泰王朝时期、素可泰王朝时期、阿瑜托耶王朝时期、吞武里王朝时期至曼谷王朝的历史,以及自拉玛五世以来泰国融入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本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贯穿古今、全面系统的泰国通史。
《金印国家群的时代 东亚世界与弥生社会》,通过大量的考古学证据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从东亚地区的宏观视野研究了日本弥生时代稻作技术体系的建立、定居生活的发生、社会的阶层化、区域性中心的出现、日本列岛与汉王朝之间的交流和关系,以及日本早期国家的出现等问题,是当前世界考古学倡导的在全球史观下研究地区考古学的一个典型案例。本书对于中国学者研究战国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如何对东亚地区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格局,以及汉帝国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终在东亚地区建立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新的统治秩序等问题,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随着1948年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国,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达到高潮,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数十个阿拉伯村庄在战时被摧毁,黑泽废墟的阿拉伯村民即将被暴力驱逐出家园。一名当天执勤的年轻以色列士兵面对手无寸铁、毫无反抗能力的阿拉伯村民,发现自己在两条战线上搏斗:与村民搏斗,与自己的良知搏斗。作品揭示了战争对阿拉伯村民命运的影响,以及对参与战争行动的以色列士兵的心灵震撼。作者将以色列士兵的心灵冲突置于战争的背景之下,透视出战争的残酷性,以及过去数十年间以色列犹太人一直无法摆脱的自我意识与集体主义、良知与责任、个人信仰与国家利益的矛盾。作品发表于1949年5月,值第一次中东战争停火四个月之后。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希伯来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埃及地处阿拉伯东方(马什里格)与阿拉伯西方(马格里布)之间,可谓阿拉伯世界的核心所在,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形成特有的政治传统,法老专制主义遗产、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伊斯兰教的信仰构成了埃及政治生活的基本要素。 《埃及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