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是 大多数对日本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人必定知道的话题。武士道及其相关的思想史,是日本前近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中译本的出版将让中国的读者看到一部以武士为切入点的日本通史。 作为日本学界“武士论”的 人,作者将其学术生涯中的核心学说:武士的起源论、平家政权幕府论、东亚视角下的武人政权比较研究,用通俗简明的方式传达给读者。并且,作者还对影视作品中的武士形象、关于战国时代的战斗的坊间传说、对这些传说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日本战史》的编纂背景、关于武士道的各种虚实说法,以及近年流行的“刀剑热”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说。本书能让日本武士相关的刻板印象得到纠正,读者们也能从本书所引用的史料和列举的参考文献得到了解、研究日本史的线索与启示。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直到二战战败,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 上至世界很好的优秀人才,下至日本的平民百姓,为何认定“唯有战争才是出路” 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通过层层推进的多维分析,深入浅出地探究了当时日本为政者和国民如何看待世界局势、为何每一次都最终选择了战争。在这本被称为“日本近代史研究最前沿”的著作中,她回答了历史是如何推进的、战争是如何发生的等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从更多元的视角理解日本近代目前几次改变国运的战争。 加藤阳子向读者呈现的是一个世界交互相连的动态画面,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日本的“内部决策”,从而在一个更高的维度重新审视日本过去的位置。她很少简单地提出结论,而是不断地指引通往结论之门的方向,读者必能从中感受到历史学的趣味和吸引力。
本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泰国这个文明古国自古至今的历史,即自史前时期、前素可泰王朝时期、素可泰王朝时期、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吞武里王朝时期至曼谷王朝的历史,以及自拉玛五世以来泰国融入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本书的具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作者通晓中文、泰文和英文,广泛收集各语种文献史料,尤其是充分运用珍贵的中文史料来描述古代泰国历史,形成了本书的一个亮点;二是作者在泰国生活了10多年,走遍了整个泰国,采用实地考察泰国人文地理与史籍记载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生动显示了历史的细节和真实感;三是注重考察泰国吸收和融合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历史过程,论述了泰国这个 的特点。
卡塔尔的神奇表现在诸多方面:国小人少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富甲天下而不过分炫耀,更少财大气粗的傲慢之状;作为地名其历史悠久,作为国家而属新兴;虽起步相 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各方面向现代化建设迈进之中,十分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传统和风俗习惯;在为数有限的人口中,四分之三为外籍人,但相互共处和睦并相得益彰;虽出于 历史传统为男人的天下,而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逊于须眉;取消新闻检查和新闻部的建制在地区国家中独树一帜,如此等等,充分反映了卡塔尔与众不同的特性,在各种矛盾之中享有和谐的 平衡,令人刮目。
卡塔尔在中东扮演了什么角色?与其他海湾国家的角色有什么不同?阿萨尼部落如何塑造了现代卡塔尔的历史?这个传统的部落社会如何适应其作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的状态? 艾伦·J.弗洛姆赫尔兹在深刻理解史料的基础上,以自己在卡塔尔的亲身经历为依托,撰写出了关于卡塔尔的这本精彩着作,将成为对卡塔尔感兴趣之人的图书,对于兴趣更加广泛,想要理解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动态的人也会很有帮助。
本书以极其详尽的史料解读和还原了莱特湾海战、莱特战役、吕宋岛战役、硫磺岛战役、李梅火攻、冲绳岛战役,以及美国对日投 内幕和日本面临败亡大局已定时的纠结、无奈与应对。对交战双方战略部署、高层权力博弈、战役指挥以及指挥官及士兵素养、情报运用、 配置、战技术的革新、基层官兵的战场视角等细节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和对比,并配以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将读者带入硝烟弥漫的太平洋战场,展开对历史命运轮回的多维思考。
\"本书以详尽的史料还原了布干维尔岛战役、马绍尔群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新几内亚战役、贝里琉岛登陆战、菲律宾战役等太平洋战场经典战役。对截杀山本五十六的周密布置,麦克阿瑟重返菲律宾实现复仇大计,及其 “蛙跳战术”有着浓墨重彩的描述。对交战双方战略部署、高层权力博弈、战役指挥、情报运用、 配置、战技术的革新、基层官兵的战场视角等细节进行了精彩的解读。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将读者带入硝烟弥漫的太平洋战场。\"
瓜岛战役让太平洋战争发生了根本性转折,而该战役的惨烈战况也成为无数老兵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本书以极其详尽的史料(包括参战老兵的回忆资料),还原了瓜岛战役如火如荼真实战况,对交战双方战略部署、高层权力博弈、战役指挥以及指挥官及士兵素养、情报运用、 配置、战技术的革新、基层官兵的战场视角等细节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和对比,并配以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将读者带入硝烟弥漫的太平洋战场。
2018年是以色列建国 (1948年5月14日,联合国投票承认以色列建国)。在本书中,萨洛蒙·马尔卡回顾了以色列这个 历 重要的70个日子。他以这种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以色列这个自建国之日起就饱受战争侵扰的 ,其历 或引人注目或意义非凡的关键日期。以色列的政治、外交、 关系,以及考古学、文化、艺术、社会、工业、生态学......都被作者重新审视。
哈全安所著的《哈里发 史(610-2000)》记述了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发 征服了西起伊比利亚半岛和马格里布、东到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辽阔疆域, 取代 教和琐罗亚斯德教而成为中东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本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泰国这个文明古国自古至今的历史,即自史前时期、前素可泰王朝时期、素可泰王朝时期、阿瑜托耶王朝时期、吞武里王朝时期至曼谷王朝的历史,以及自拉玛五世以来泰国融入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本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贯穿古今、全面系统的泰国通史。
《中东两千年》作者、译者均为研究中东史的 学者。全书以 历纪元为始,记录描述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起源、 渊源、文化交往、社会冲突、地域疆界等。直到近现代二十世纪末期的1994年,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古代、近代与现代的境况,尤其是对 文明的贡献。体现出学者研究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准则,是一本了解中东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有益读本。
本书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较为完整和细致地勾勒了它从起步到发展至很好,再到成为殖民地统治代理机构的转变,最后逐渐瓦解的全过程。全书共11章,首先介绍了不断崛起的诸国东印度公司,其次叙述了胡椒、肉桂等香料及棉织物的进口与销售,进而分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融资形式、组织架构、商品构成等,随后介绍了南海公司及其引起的金融危机,以及此后东印度公司的业务变化,最后述及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变化及其瓦解的过程。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脱工业化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重新回顾商业资本家的发展历程显得尤为必要,从这一点来看,本书对于现代商业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印度文明通史”课程讲义,简要概述了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展历程。 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遗址,一直到现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民族国家,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这里也是古代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环绕着印度次大陆,见证着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早在公元1世纪,来自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希腊商人已经学会利用季风的周期性,勇敢地驶向印度及更远的地方;同时,中国人也建造了可以航行于海洋进行国际贸易的巨大帆船。奢侈品海洋贸易快速发展起来,连接了罗马、希腊化中东、印度
这本《16-18世纪中亚历史地理文献》是一部史料学专著。凡治史者莫不重视史料,所谓 无史料即无历史 之说固然有些偏隘,但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俗话说得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说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问题,不通过史料的研究,是不可能的。 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 这本《16-18世纪中亚历史地理文献》作者艾哈迈多夫先生在前言中特别地引证了恩格斯的这段经典论述,并指出: 中世纪史料学以及任何其他史料性研究之基本和直接的任务,首先在于对历史文献进行挖掘、整理和批判性的研究,而批判性研究的前提是要对史料区别对待,善于从中汲取最全面、最重要的研究资料。
印度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东方大国。印度既有壮丽的河山、富庶的物产,又有复杂的地势、多变的气候;既有光耀人寰、彪炳史册的灿烂文明,又有几经沧桑、屡遭外侮的苦难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沧桑的历史变迁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印度人的心灵和记忆中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构成印度人一脉相承的永恒遗产和殷红鲜活的生命血液,在印度人的生活中时时刻刻显现,在印度人的血管中世世代代流淌。本书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宗教信仰、民族语言、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文习俗八个方面, 展示了真实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