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亚述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埃卡特·弗拉姆 著 世界古文明两河文明中东美索不达米亚 当当网正版书籍
    •   ( 138 条评论 )
    • 埃卡特·弗拉姆Eckart Frahm) /2024-10-29/ 中信出版社
    • 1843年,法国考古学家博塔的团队在伊拉克摩苏尔东北的一个小村庄附近挖出了几块奇怪而有趣的浮雕和刻着铭文的石头,一个神秘古文明的面纱自此被揭开。这个古文明就是亚述。 从公元前23世纪见于历史记录,到公元前612年帝国首都尼尼微沦陷,亚述约2000年的历史,是一个底格里斯河畔小城邦经过几起几落,成为横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然后又骤然陨落的故事。 同罗马一样,亚述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城邦。这个城邦就是阿淑尔。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淑尔获得政治独立。在接下来的300年里,即所谓的古亚述时期,它是一个由民众大会和君主共同统治的贸易城邦,通过锡和纺织品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从公元前1700年左右开始,阿淑尔陷入300多年的 黑暗时代 ,被米坦尼等外部势力支配。 公元前1363年左右,阿淑尔摆脱米坦尼控制,开始蜕变为一个领土

    • ¥53.8 ¥98 折扣:5.5折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 14 条评论 )
    • [韩]弗拉基米尔·吉洪诺夫Vladimir Tikhonov) 著,刘荣荣 译 /2025-03-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国际环境如何影响朝鲜民族运动中 自我 的形成?中国和苏联的革命如何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影响近代朝鲜知识分子思想?日据时期的抗日独立运动中朝鲜人如何看待日本?朝鲜对于自身在世界上的理想地位和更光明的国家未来的愿景往往与国外的榜样(积极的和消极的)、威胁(感知的和真实的)、海外盟友联系在一起。 19世纪80年代至1945年是朝鲜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朝鲜对现代性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东部、西部和北部邻国形象的影响。中国、日本和俄国在某些时期象征着现代威胁,但也代表着另类现代性的可能,并最终为朝鲜的前殖民地时期和殖民地时期的现代性提供了一种样本。

    • ¥46 ¥78 折扣:5.9折
    •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
    •   ( 3020 条评论 )
    • 昝涛 /2022-05-31/ 中信出版社
    • 中东,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诞生了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孕育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成就了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伟大帝国的辉煌。 然而如今,中东却成了动荡和战乱的代名词。宗教冲突和战争频发,民众抗议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肆虐。文明的摇篮如何变成了混乱的温床? 在《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攻中东研究20多年的昝涛老师,将为您揭开中东乱局的真相,探讨中东动荡的根源。全书从历史的视角切入,先是回顾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奥斯曼 土耳其文明给当代中东留下的遗产,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中东五个大国的现状: 伊朗,在经历了 伊斯兰革命 之后,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拉扯下动荡不断;伊拉克,经过被美国主导的重建,前途依旧不甚明朗;埃

    • ¥42.9 ¥78 折扣:5.5折
    • 敌人与邻居: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一片土地两个民族,战火背后的百年恩怨,理解巴以冲突里
    •   ( 4307 条评论 )
    • [英] 伊恩·布莱克(Ian Black) /2019-09-20/ 中信出版社
    • 巴勒斯坦的这片土地,是犹太人经卷上所指的应许之地,也是许多阿拉伯人世世代代的居所。1917年,奥斯曼帝国即将落败,结束在这里4个世纪的统治;英国外交大臣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民族家园。一个世纪的撕扯与动荡就此开启。 分歧从一开始就难以调和。从19世纪末首批犹太定居点的建立、20世纪30年代的阿拉伯起义,到以色列在1948年的建国、1967年的六日战争,再到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以及2002年以来修建的隔离墙 对于同样的事件,双方说法截然不同。犹太复国主义者眼中的公正和胜利,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则是不公、失败、流亡和羞辱。 对于这片土地上两个民族百年难解的纷争,记者兼历史学家伊恩 布莱克意识到,只能通过关注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历史以及彼此来理解。于是,他借助文献资料、解密档案、口述历史,还

    • ¥55.4 ¥108 折扣:5.1折
    • 信仰与利益之网:僧侣、海商与中日交流(839—1403)李怡文 著 史学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32 条评论 )
    • 李怡文 著, 冯立君,傅亭瑄 译 /2025-01-01/ 北京大学
    • 从公元839年 一次日本遣唐使归国,到1403年日本足利幕府与明朝正式恢复官方朝贡贸易,中日两国的官方外交中断了近六个世纪。但在此期间,随着海商和 僧侣建立起日益密切的联系,一个充满活力的中日海上贸易网络蓬勃发展。基于对寺院记录、诗歌、书信、传世图像和实物以及考古发现等多类史料的细致研究,本书描绘了当时东亚海域世界生动多彩的景象,展示了海商与僧侣两个群体如何利用彼此的资源并密切合作,共同促进贸易网络与 网络的融合,联合构建了中日之间“ -商业”交流网络,以及这一网络如何在朝贡体系的框架之外运作。同时,本书以新颖的手法诠释 记录,为 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读。

    • ¥42.67 ¥80 折扣:5.3折
    • 黄沙下的世界 埃及学黄金时代的探险与考古 埃及学家托比·威尔金森 著 西方争夺古埃及财富的惊心动魄的历史 尼罗河 埃及考
    •   ( 122 条评论 )
    • 托比·威尔金森 /2023-03-01/ 中信出版社
    • 西方对古埃及的迷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收藏埃及文物的做法早在古罗马就已相当普遍。没有什么能比在埃及的黄沙中挖掘法老时代的黄金宝藏更令人兴奋。几个世纪以来,尼罗河的文物一直是西方人想象力和灵感的源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真正的学科 埃及学。 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埃及学的鼎盛时期,这一复杂年代见证了所有伟大的发现,促使西方反复出现 埃及热 。这一学术研究与探险故事的黄金时代以两个划时代的事件为始终:1822年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以及整整100年后图坦卡蒙墓的发现。前者提供了解开法老文明之谜的钥匙,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不断前往埃及寻找更多文物;后者展现了法老文明的繁荣和复杂,为西方在埃及的主导地位敲响了丧钟。 剑桥埃及考古学家托比 威尔金森的《黄沙下的世界》以埃及学发展的时间线为主轴,对埃及学

    • ¥70.3 ¥128 折扣:5.5折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英]亚历山德拉.格林,花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方寸系列 202411
    •   ( 22 条评论 )
    • [英]亚历山德拉.格林,花蚀 /2024-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稳定的季风与山海并存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南亚的气候与物质条件。这里是南亚次大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中心,历史上中国、印度乃至阿拉伯文明随着东来西往的商人来到这里,与本地的一切交汇。16世纪,欧洲人抵达东南亚,将这里带入大航海时代,东南亚逐步成为开放与多样性并存的国际化区域。从世界遗产吴哥窟与婆罗浮屠,到手工艺、表演和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元素,随着季风而来的新思想不断被融入本土框架,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文化艺术特征。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精选400余件时间跨度约6000年的大英博物馆珍贵藏品,展示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不曾间断的跨文化互动。这些藏品涉及东南亚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珍贵的金银器、瓷器、雕塑和串珠,到日常使用的皮影、蜡染布料、乡土乐器与编织器物,在呈现原材料、艺术审美和制作技术多样性的同时

    • ¥79 ¥158 折扣:5折
    • 印度5000年
    •   ( 297 条评论 )
    • 约翰?祖布尔茨基 /2023-06-26/ 中信出版社
    • 它是亚洲东西两部分之间的支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它是和中国并列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和第四大宗教的发源地。如今,它的人口位列世界人口榜头位,它的影响力已超越印度洋、覆盖全球。它就是印度,一个神奇而又充满矛盾的国家,一个与中国巨龙毗邻而居的南亚巨象。 与中国历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连续的大一统王朝不同,印度历史呈现出一种断裂感、破碎感。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等地便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文明的覆盖面积一度超过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到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可能的大干旱终结了印度河文明,一拨接一拨的雅利安人涌入印度。从这时开始到印度共和国成立,这片次大陆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势力入侵。来自西北的波斯人、希腊人、伊斯兰势力和来自东方的贵霜人、匈奴人,通过次大陆西北

    • ¥48.3 ¥88 折扣:5.5折
    • 两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揭秘
    •   ( 5 条评论 )
    • 李彦 /2025-03-13/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两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揭秘》是深入探索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作品。书中聚焦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这片古老土地,通过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揭示了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的兴衰历程。作者详细解读了楔形文字、法典、建筑与宗教仪式,展现了美索不达米亚在文字、法律、天文学等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书中还探讨了自然环境、战争与贸易对这一文明的影响。本书不仅还原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辉煌历史,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

    • ¥46.8 ¥78 折扣:6折
    • 菲律宾史新论 包茂红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504
    •   ( 0 条评论 )
    • /2025-0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菲律宾与中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历史上交往频繁,中国古籍中有丰富记载。但是,在真正史学意义上,中国人对菲律宾史的研究还很薄弱。菲律宾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且在文化上有着 既不东也不西,但既东又西 的特点,在新时代推进菲律宾史研究,不仅能丰富对菲律宾历史的认识,还有助于中国学界借助国际菲律宾史研究的转型,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历史研究中发出中国声音。 本书收入了中国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关于菲律宾史研究的新成果,不但拓宽了菲律宾史的研究范围,还深化了已有的菲律宾史研究,更为未来的菲律宾史研究提供了新起点。

    • ¥49 ¥98 折扣:5折
    • 甲骨文丛书·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   ( 23 条评论 )
    • 陆大鹏 译 /2014-09-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世纪*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史诗之一,阿拉伯起义和争夺中东的秘密较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披露此前不为人知的真相。用T.E.劳伦斯的话来说,*次世界大战中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是 插曲的插曲 。当时,欧洲的战壕内厮杀正酣,血流成河,西方的参战者很少注意到中东战区。所以,中东的战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小群冒险家和下级军官来塑造的,他们离权力的核心很遥远。库尔特普吕弗是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在德国驻开罗大使馆工作,他的秘密任务是煽动反对英国统治的伊斯兰圣战。亚伦亚伦森是一位著名农学家和热忱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赢得了叙利亚的奥斯曼总督的信任。威廉耶鲁是家道中落的美国豪门后嗣,受雇于标准石油公司。他前往奥斯曼帝国,对土耳其人弄虚作假,以便获得珍贵的石油开采权。故事的中心是劳伦斯。1914年初,他还是

    • ¥39.5 ¥79 折扣:5折
    • 日本武士史(精)
    •   ( 26 条评论 )
    • (日)高桥昌明|责编:沈艺|译者:黄霄龙... /2020-09-01/ 社科文献
    • 武士是 大多数对日本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人必定知道的话题。武士道及其相关的思想史,是日本前近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中译本的出版将让中国的读者看到一部以武士为切入点的日本通史。 作为日本学界“武士论”的 人,作者将其学术生涯中的核心学说:武士的起源论、平家政权幕府论、东亚视角下的武人政权比较研究,用通俗简明的方式传达给读者。并且,作者还对影视作品中的武士形象、关于战国时代的战斗的坊间传说、对这些传说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日本战史》的编纂背景、关于武士道的各种虚实说法,以及近年流行的“刀剑热”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说。本书能让日本武士相关的刻板印象得到纠正,读者们也能从本书所引用的史料和列举的参考文献得到了解、研究日本史的线索与启示。

    • ¥29.3 ¥59 折扣:5折
    • 恒河的神性:古印度诱惑
    •   ( 4 条评论 )
    • 陈春锋 /2025-02-14/ 中国画报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恒河在古印度文化、宗教与历史中独特地位的作品。恒河不仅是印度的圣河,更是印度教信仰中神圣与纯洁的象征。书中通过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宗教仪式和社会习俗,展现了恒河如何深刻影响古印度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结构,同时,还分析了恒河在文学、艺术和哲学中的表现,揭示了其作为文化符号的多重意义。本书不仅是对恒河神性的解读,也是对古印度文明的一次全面探索,带领读者领略恒河所承载的深厚历史与文化魅力。

    • ¥46.8 ¥78 折扣:6折
    • 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
    •   ( 76 条评论 )
    • [日] 石泽良昭 /2019-12-31/ 北京日报
    • 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东南亚,面容似乎总是半露半掩。中国、印度、阿拉伯、欧美……全世界的文明在此碰撞交汇,而在纷繁多样的表象之下,则是当地不变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这种非线性发展的多文明世界,或许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选择。石泽良昭教授钻研东南亚历史五十余年,从遗址和碑文出发,重构吴哥王朝的历史全貌,展现东南亚昔日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独特的精神文化。

    • ¥49.5 ¥88 折扣:5.6折
    • 东线之战:1915年穿越巴尔干之旅/好望角
    •   ( 3 条评论 )
    • 约翰·塞拉斯·里德 著, /2025-02-20/ 浙江人民
    • 1915年, 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二年,美国左翼新闻记者约翰·塞拉斯·里德前往东线战场,试图见证和报道那些宏伟壮大的战争场景,比如“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比如“俄国向柏林进攻”。然而现实是,里德 错过了所有重要的战争,而是在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后方,开启了一场冒险之旅。他们到达萨洛尼卡,然后缓慢向北进入塞尔维亚,在半毁的贝尔格莱德,他们遭到萨瓦河对岸 奥地利阵地的 火袭击;他们参观了挤满死者和垂死者的 斑疹伤寒医院,骑马到达塞尔维亚北部的古切沃山顶,发现那里仍然堆满了去年战斗中腐烂的尸体;他们在崩溃的前线后方徘徊后,差点被当作德国间谍而被处决??在7个月的战后之行中,里德与伙伴跨越希腊、塞尔维亚、俄罗斯、罗马尼亚、土耳其;在那里,巴尔干地区的分裂、矛盾和冲突尽显无遗,当权者的意志与民族的情感貌合神

    • ¥38.9 ¥78 折扣:5折
    • 日本的近代是什么(问题史的考察)(精)
    •   ( 20 条评论 )
    • (日)三谷太一郎|译者:曹永洁... /2019-06-01/ 社科文献
    • 日本“近代”的模式范本——欧洲的“近代”是什么?政党政治是如何在日本产生的?资本主义在日本如何形成?日本为什么会成为殖民帝国?“殖民”的影响是什么?天皇制对近代日本的意义何在?日本将走向何处? 日本的近代化,是依照19世纪后半叶欧洲 国的模式进行的。白芝浩提出的欧洲“近代”的概念,以“基于讨论的统治”为中心,以“贸易”和“殖民”为系列概念组合而成。本书的课题,即参照白氏的“近代”概念,尝试阐明日本“近代”的特质。在重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础上,关注使日本近代国民 形成的政治向心力,经谁人之手、为什么及如何形成;从问题史的角度考察政党政治、资本主义、殖民帝国、天皇制这四个日本近代的主要因素的形成过程;并尝试解答日本近代存在的问题,以及日本将去往何处。

    • ¥34.2 ¥69 折扣:5折
    • 为什么是以色列
    •   ( 3 条评论 )
    • [美]米切尔·巴德 文奕 荣玉 李佳臻 欧阳 玉倩 徐新 /2017-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家园,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在谈论以色列时常常会有这样一系列问题:以色列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它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它与犹太人的历史联系是什么?它对于世界而言有什么独特之处?它在怎样的层面吸引世人的目光和注意?《为什么是以色列》从历史脉络逐一梳理了这些复杂的问题,在提供众多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事件过程的基础上,帮助读者从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了解以色列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 ¥29.5 ¥59 折扣:5折
    • 列国志卡塔尔
    •   ( 1 条评论 )
    • 孙培德史菊琴 编著 /2009-09-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卡塔尔的神奇表现在诸多方面:国小人少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富甲天下而不过分炫耀,更少财大气粗的傲慢之状;作为地名其历史悠久,作为国家而属新兴;虽起步相 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各方面向现代化建设迈进之中,十分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传统和风俗习惯;在为数有限的人口中,四分之三为外籍人,但相互共处和睦并相得益彰;虽出于 历史传统为男人的天下,而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逊于须眉;取消新闻检查和新闻部的建制在地区国家中独树一帜,如此等等,充分反映了卡塔尔与众不同的特性,在各种矛盾之中享有和谐的 平衡,令人刮目。

    • ¥17.5 ¥35 折扣:5折
    •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杨军等 著 2024073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28 条评论 )
    • 杨军 /2024-07-3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立足于区域史的视角,对朝鲜半岛古代史中的焦点问题、重点问题和盲点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在檀君朝鲜、卫氏朝鲜、高句丽与新罗等领域都有创新和突破。从区域结构的视角来看,在古代的前期,大同江流域才是朝鲜半岛经济文化的重心;而古代的后期,半岛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至庆尚道、忠清道、全罗道三道,北方旱作农业区衰败,仅是朝鲜王朝开发程度较低的边疆地区。朝鲜王朝向半岛东北部的扩张进展一直是比较缓慢的,在清代康熙年间穆克登查边以后,中朝两国始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河,朝鲜半岛这一自然地理区域与朝鲜王朝这一政权的疆域才最终相吻合。

    • ¥79.4 ¥158.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