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能被称作英国著名双面间谍金·菲尔比的苏联版本,那个人就是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两个克格勃特工的儿子,他在苏联优选的情报机构接受训练,1968年正式参与情报工作,后来成为苏联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但从1973年起,他开始秘密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冷战逐渐走向终点,随着美苏两大强权之间的猜疑达到很好,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爆发的边缘,戈尔季耶夫斯基最终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战略思维的关键情报,并在幕后为苏联和英国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因为军情六处极力想维系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它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姓名,中央情报局因而痴迷于弄清英国这位优选别情报提供者的身份。最终,他们的痴迷将戈尔季耶夫斯基逼上了绝路:被指派去调查戈尔季耶夫斯基身份的中
大航海时代拉开了世界全球化的序幕,人类历史因此有了巨大的演进,人类文明的中心由此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区域,可以说,也开启了西方崛起的海洋文明时代。 《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作者是牛津大学名誉博士,有着“美国文学之父”美誉的华盛顿·欧文。他带着饱满的感情,以哥伦布的航行为线索,用生动的笔触带我们领略了诸多大航海时代的传奇。向我们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各国众生相。
英国最漫长、最血腥的一系列战争发生在15世纪。英国王位在经历了七次暴力的更换之后,两个家族为了最终的统治权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是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丹·琼斯在本书中描写了在英国统治时间最长的金雀花王朝如何分崩离析,并被都铎所取代。书中出线了亨利四世、理查三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爱德华九世和亨利八世等人物,以及陶顿战役、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莎士比亚笔下的世界在本书里得到真实的展现。
金雀花王朝的初代国王从诺曼王朝手里继承的是一个四分五裂、流血漂橹的残破国家,随后却将它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帝国,其版图在巅峰时刻从苏格兰一直延伸到耶路撒冷。在这部史诗式的叙述历史中,丹·琼斯提出了一个观点:都铎王朝的君主们远远比不上之前的金雀花国王们,那些同样血气方刚、英勇无畏而足智多谋的帝王。 金雀花王朝的王后当中也涌现了一批性格刚烈的女强人。征服者威廉的孙女玛蒂尔达宁愿掀起一场血腥的内战,也不肯放弃对王位的权利主张。阿基坦的埃莉诺先是当上了法兰西王后,后来又成了英格兰王后。埃莉诺的儿子之一,狮心王理查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勇敢地向萨拉丁发出挑战,不料在归途中遭到暗算。埃莉诺的另一个儿子,约翰国王,则被迫向自己的臣民屈服,签署了《大宪章》,这份契约就是我们今天的《权利法案》的基石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为决定由谁来继承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从1701年持续到1714年,战场从西欧蔓延到公海和美洲大陆。 在这部逻辑清晰、笔触犀利的著作中,作者描述和分析了战争期间各国复杂的政治策略和一系列军事行动,其中还包括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东方、瑞典和俄罗斯在北方构成的威胁。战场并不局限于欧洲,还有美洲和公海。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法国、西班牙、英国、荷兰、奥地利和葡萄牙是主要参战国,还有萨伏伊、普鲁士、汉诺威和丹麦也被拖进了战争漩涡。 这场战争以法国王子稳坐马德里王位而告终,古老的西班牙帝国遭到列强瓜分。 加值得注意的是,战前处于难以撼动的统治地位的法国在战后被压制了将近90年,欧洲从而形成了权力均势,直到军事天才拿破仑皇帝横空出世。
1944年6月6日,盟军以较低的伤亡率登陆诺曼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参战盟军将士已然被视为英勇无畏的化身,而对于战役的成功,另一个因素同样不应忽视:在登陆作战的背后,有一个双面间谍团队为之保驾护航。这支队伍便是军情五处塔尔·罗伯逊创建的“双十系统”,英国情报部门以此为核心发起了一场 性欺敌行动。波波夫、切尔尼亚夫斯基、莉莉·谢尔盖耶夫、胡安·普霍尔、埃尔薇拉分别从不同角度向德方发送虚假情报,共同编织出一张强大的欺骗网, 终帮助盟军顺利登陆。五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使得这个真实且罕为人知的间谍故事毫不单调;双重身份的转换、个人恩怨的抉择、关键时刻的突发状况,令叙事牵动人心。本·麦金泰尔用生动、轻快的语言勾勒出英雄的模样,并将二战 大的一场欺骗行动带入大众视野。
莉齐·克林汉姆著的《饥饿帝国(精)》选取了二十道美食作为研究大英帝国历史的切入点,通过非洲人如何教美国人种植水稻、东印度公司如何把鸦片变成茶叶、美国人如何成为世界上吃得 的人等历史事件,详细阐述了从十六世纪至今,英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经贸发展、物种迁移、人员流动、技术革新的历史过程。 事实上 我们吃的每一餐仍然包含着帝国的味道。从远东到新大陆,从鳕鱼、牛肉到香料、茶和糖,帝国利用 的可食用资源,使英国民众得以告别贫穷、单调、 望的滋味,迎来食物丰腴的年代。作者莉齐·克林汉姆以其新颖而独特的讲述方式,生动描绘了这些食物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理解帝国的形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食物与其他历史资料一样,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明进程和社会思潮。本书不仅展现了大英帝
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从人类身体的角度解读中世纪历史、艺术和医学,不仅仅是从身体整体,亦从身体的各部位、甚至细致到身体解剖“切片”的角度来串联中世纪的这段趣史。 在中世纪历史过程中,人类的身体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身体被认为是人类存在的核心,是一个不同部分进行整体运作 终形成的完整有机组织。另一方面,在中世纪语境中,身体还有一层超脱于物理层面之外的, 加复杂的奇妙的象征含义。身体经由这两层解读,在视觉、社会、政治、 、文化、艺术等众多方面,对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书由英国DK公司组织编写,介绍了宗教(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稣)、政治(华盛顿、丘吉尔、戴高乐)、军事(拿破仑、艾森豪威尔)、社会活动(马拉拉、)商业(马云)等领域的领军人物的生平及事迹,这些领导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凯尔泰斯?伊姆莱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这是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也是祈祷着走进毒气室的“存在”。——维克多?弗兰克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深重的罪行进行最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最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进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
达尔文盛赞“奋进”号为人类文明拓展了半个地球。彼得·摩尔在大量研究资料基础上,以其充满魅力的文笔,为人们讲述这段为达尔文赞誉的伟大航行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英国煤炭贸易,到探索南太平洋,再到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彼得·摩尔通过讲述“奋进”号于1764至1778年间三个阶段的航行历程,展现了英国自七年战争以来的政治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在南太平洋进行的科考探索,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前夕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政治博弈和斗争。 “奋进”号既是启蒙精神的继承者,也是18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她见证了乔治王朝时期的威尔克斯事件,参与了英国皇家学会在南太平洋的金星凌日观测,并在詹姆斯·库克船长的指挥下,发现了澳大利亚东海岸;最终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被拆解并沉没在纽波特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