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如下问题:究竟是出于什么事件、哪些错误与何等失策,使这样一群法国人抛弃了他们的初心,不再向往他们视为神圣的自由,而甘心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成为世界霸主的奴仆? 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一个更加强大且更加专制的政府却从中诞生。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政府重新得以集权,让人们用极大代价换来的自由付诸东流,只留下空洞的表象?这个将普选权视为人民主权的政府,是如何让选举人不明真相、无从商议、无法选择?它是怎样将议会无声的屈从当作自由表决?同时,它又凭什么取消了国民自治权,对权利的种种保障,以及思想、言论及写作自由? 托克维尔的这部传世之作,让世人可以更理性、更开放地看待法国大革命。
作者: 刘为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书号 :978-7-308-18991-0 预计出版日期: 2019.03. 开本及净尺寸: 16 开 150x230 字数: 93 千 页码: 123 装帧: 平装 定价: 40 元 读者对象:一般读者 上架建议:文化读物
党卫队在初期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兼有保镖性质的宣传小分队。随着纳粹势力的崛起,它在海因里希 希姆莱的把持之下,巧妙地利用党内权力之争(消灭冲锋队和罗姆,排挤戈林)逐渐渗透到其他国家机器中,包括警察和军队。希特勒给它的题词是: 党卫队,你的荣誉便是忠诚。 它终变成了希特勒的个人工具,以疯狂执行种族灭绝政策而自命的所谓精英组织。纳粹德国令人发指的罪行无不同党卫队联系在一起。
纳粹起家的一个道德号召就是要铲除魏玛共和国的腐败,但是纳粹自己也没有在德国建立起清明的政治。第三帝国的腐败是成体制的、自上而下的全员腐败。纳粹政权以腐败手段谋求体制的稳定,因此腐败行为受到纳粹当局的默许。即便少量腐败行为遭到了制裁,也只是为了纳粹党内小团体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的目的。弗兰克巴约尔查阅了大量的庭审记录、新闻报道、党内报告等历史资料,他的研究揭示了纳粹德国的自我毁灭之路。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内省,造就出许多性格分明的人物──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 增订版增加了从工业革命至二次世界大战这一部分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欧洲文明演进的思考:某种欧洲精神能够发展到维持一个完整的欧洲联邦吗?在一个由多种混合起源汇聚而成的文明中,欧盟将何去何从?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
《古典时代的终结:罗马帝国晚期的历史》以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且又发人深省的方式,记述了公元 284 年至 565 年古典时代晚期的历史。除了对历史事件简洁明晰的介绍外,作者还尤为着力于揭示古典时代对于现代性的现实意义。而这一点更是突出体现在,不论是教权与皇权的矛盾、法典的编纂,还是古典文化在日耳曼人国家中的传承,乃至古典时代城市生活的存续,都对中世纪及近代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古今众多学者而言,古希腊罗马时期是一个在众多方面都深受战争和军事影响的时代。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在编纂学上很大程度是战事记录,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众多文学和造型艺术作品都是以杀戮、战斗和战争作为主题的。本书简明扼要地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军事史做一个基础导论,中心内容是军事史中的结构和社会史、战略战术以及政治因素,作者在书中对从荷马时代到古希腊罗马后期的军事史上各个重要的路标和转折点均做出了概述。
在本书中,赫尔穆特 施耐德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技术和工艺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做出了概述,并以清晰易懂、内容丰富又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在简短地介绍了古希腊罗马的技术在埃及及古代近东的起源之后,作者就将论述的中心推进至对希腊和罗马文明的阐述中去。他对农业、农产品加工、采矿和冶金、手工业、建筑工程、运输业、基础设施建设、文字交流、机械学、计时技术和军事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当时相关的专业书籍文献针对工艺所进行过的理论探讨予以了阐释。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 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内省,造就出许多性格分明的人物──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 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 增订版增加了从工业革命至二次世界大战这一部分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欧洲文明演进的思考:某种欧洲精神能够发展到维持一个完整的欧洲联邦吗?在一个由多种混合起源汇聚而成的文明中,欧盟将何去何从?
着眼于中世纪欧洲世界,分析大学与官僚系统在德国近代化中的作用,考量“二战”后再次统一的德国将占据怎样的位置,通过诸主题描绘出“欧洲中的德意志”的形象。日耳曼世界、神圣罗马帝国、宗教改革、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千余年的激变,以通史形式一一厘清要点。
本书简明扼要地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军事史做一个基础导论,中心内容是军事史中的结构和社会史、战略战术以及政治因素,作者在书中对从荷马时代到古希腊罗马后期的军事史上各个重要的路标和转折点均做出了概述。
“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从罗马帝国、英帝国、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再讲到美利坚,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全面解析这些 的演进脉络、文明成就、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并从这些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中,探讨关于人类历史与文明演进的共性因素。 本书纵览罗马帝国的起源、兴盛以及衰败的历史发展脉络,描述了地中海的蕞尔小族,用武力和鲜血铸造了一个 的庞大帝国, 终经受不住岁月摧残、蛮族打击而走向灭亡的两千年历史进程。作者文笔犀利,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大事件具体而微,完整再现历史。 血性尚武的罗马人,训练有素的军队,张弛有度的政治制度,后世引为圭臬的法律,泽被后世的建筑、史学和文学,包容的谦卑和博大的胸怀,成就了长年占据环地中海舞台中心,横跨古代亚、欧、非三大洲的“永恒之城”罗马。
“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从罗马帝国、英帝国、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再讲到美利坚,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全面解析这些 的演进脉络、文明成就、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并从这些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中,探讨关于人类历史与文明演进的共性因素。 本书纵览古代不列颠到现代英国的历史,描述英国从一个海岛小国,凭借工业革命而日益强盛的国力,成为所向 的海上霸主,逐步建立地球上 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直至褪去光芒的兴衰过程。作者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大事件具体而微,完整再现历史。 英国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 进的国家,促进世界步人工业经济时代: 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两党制和责任内阁制,是为世界资本主义 新型政治制度的样板: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的进化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
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1993年的 ,娜塔莎在家里放了一张俄语唱片,身旁的清洁女工娜斯佳突然泪流满面,她这才意识到,娜斯佳是母亲去世后 和自己产生交集的乌克兰人,她不仅在基辅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土木工程师……她是怎么从乌克兰的 工程师摇身一变成了柏林清洁女工的?为什么没有护照也要去德国?又如何和大学恋人分别,再嫁给了德国的楼房管理员?《娜斯佳的眼泪》延续了“马里乌波尔三部曲”前两部的脉络,聚焦于一位来德的乌克兰女性,串联起无数东欧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遭遇,讲述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缝隙与时代转折下,一个人的破碎与一代人的四散流离。
18世纪80年代是一个今人兴奋而又焦虑不安的时期。启蒙主义运动的影响和美国革命的实践,似乎向欧洲的知识分子表明,一个他们翘首盼望的以自由民主为标志的新时代即将到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无异于证实了这个时代的到来。 法国大革命不仅是法国与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一起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它所产生的长远影响,一直延伸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然而,这看似熟悉的历史大事件仍然让人觉得难以捉摸。它的意义因读者而异,这场革命让法国进入恐怖统治时期:张牙舞爪的暴徒嗜杀成性,断头台刀片的滑落声没完没了,令人胆寒,这些画面构成了法国大革命的主旋律。因而若干历史学家认为,恐怖统治时期的暴力事件足以定义法国大革命,它一无是处。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误解。在这本书中,伊恩·
固若金汤、战备充足的阿卡是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的据点。当这座城市于1291年陷落时,基督徒历时二百年的圣地征战走向了血腥的终结。罗杰·克劳利以他惯有的华丽语言和直观叙事,记述了阿卡所承受的凌厉打击——时代之前最猛烈的狂轰滥炸,使这座曾坚如磐石屹立于地中海岸边的堡垒城市化为一片废墟。“诅咒之塔”即此次围攻战的焦点所在。作为十字军防线上的最后一关,这座塔楼的得失象征着旧世界的瓦解和新时代的来临。克劳利的叙事基于法医取证式的研究成果,并大量采用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他对十字军时代那些戏剧性的结局有着精彩的分析,为理解世界历史上这一关键转折点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
“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从罗马帝国、英帝国、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再讲到美利坚,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全面解析这些 的演进脉络、文明成就、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并从这些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中,探讨关于人类历史与文明演进的共性因素。 本书纵览古代高卢到现代法国的历史,描述法国从王朝到共和国、帝国和共和国的演变历程和政治变迁。 古老动荡的法兰西,政权频繁 迭兴替,政治家博弈权谋,人文星空光辉灿烂。作者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大事件具体而微,完整再现历史。 战马嘶吼的高卢大地上,法兰西人民为自由、民主、人权、博爱而战:法兰西贵族名媛以香水、美食、时装和红唇 世界的时尚:伏尔泰、卢梭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家,启智开蒙,奠定整个西方世界现代思维的基础。这是一个充满浪漫的人文理性而又具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