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内省,造就出许多性格分明的人物──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 增订版增加了从工业革命至二次世界大战这一部分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欧洲文明演进的思考:某种欧洲精神能够发展到维持一个完整的欧洲联邦吗?在一个由多种混合起源汇聚而成的文明中,欧盟将何去何从?
●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对二战中纳粹的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批判总结,提出著名的 平庸的恶 的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争论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正当性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 蒙森导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 犹太问题*终解决方案 重要执行者阿道夫 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 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 平庸的恶 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 听命行事 或 国家行为 的借口得
普鲁士是一个神话。对某些人来说,它代表着秩序、正直与宽容;对其他人来说,它却集军国主义与反动作风于一身。身为普鲁士人的塞巴斯提安.哈夫纳抛开旧有的传说,娓娓道出这个国家的历史。 哈夫纳解释了普鲁士的特殊之处,表明它是一个人工化的产物:普鲁士需要极度强烈的自保意志,才得以将分散各地的国土凝聚成一个相互连贯的整体。在数百年的演进过程当中,普鲁士是由民情迥异的德意志与斯拉夫殖民地区共同生长而成,缺乏共通的血源或宗教基础、没有天然的疆界,以致它只能说是一个 理性国家 。廉洁的政府以及对宗教的宽容,使得普鲁士成为十八世纪欧洲*现代化的国家。它的危机閞始于法国大革命,它在建立德意志帝国之后陷入缓慢的死亡,国家社会主义则促成普鲁士的毁灭。 哈夫纳探讨这个不寻常的国度时,心中不存偏见、抱持
浪漫的法国竟是曾经的欧洲霸主,这个激荡与浪漫共存的国度,是如何多次称霸欧洲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法国经历了什么? 《法国简史》由历史学家玛丽 普拉特 帕米利写就,本书共分十九章,内容从早期的高卢一直写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高卢战争、北欧入侵、与英格兰约翰王的对战、图卢兹与阿比尔教派战争、拿破仑称霸欧洲、普法战争 容纳了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是全方位了解法国历史的著作。作者以片段式的写作方式为针,以法国历史大事件为线,串起整个法国的大历史。用通俗的语言,短小精干的段落,全景呈现法国是如何将欧洲霸主的气魄和浪漫优雅而结合。世界史硕士翻译,增加6292字注释。想要了解现在的法国,就要读一读《法国简史》。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前景。 俄罗斯帝国 象征着一个拥有宏伟磅礴的世界大国,但大部分人却没有参与其中。产生这种不协调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俄罗斯人需要抗衡恶劣的自然条件;必须处理奇怪的民族问题 但它还是进入了大国的行列。《俄国简史》全面展现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彪悍的俄罗斯人民的崛起。 《俄国简史》由历史学家玛丽 普拉特 帕米利写就,全书共二十六章,内容从地理环境和种族的演变开始写起,容纳了俄罗斯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是全方位了解俄国历史的著作。作者擅长于从历史故事写起,串起整个俄国的大历史。语言通俗易懂,文章短小精干,既能全景了解俄国的大历史,又能着重研读每一个历史事件。翻开每一页,看每一个小标题或者每一个小段落,都能开始阅读。想要了解现在的俄罗斯,就要读一
近代早期欧洲扩张成功的原因,西方学界常用 军事革命论 来解释:中世纪晚期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推动了军事革命和国家创建,由此赋予欧洲国家以竞争优势,使其可以主宰非西方政治体。 剑桥大学教授杰森 沙曼认为这一观点夸大了欧洲在历史上所具有的优势。在本书中,他仔细考察了近代早期欧洲人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扩张,提出与传统诠释对立的犀利观点:在近代早期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军事革命的成果并未在其海外征服中发挥重大作用,欧洲人的技术、战术在东南亚及非洲的丛林里很难施展威力;而在美洲,传染病造成几百万当地居民的死亡,才使得欧洲人轻易摧毁当地政权;面对强大的莫卧儿王朝和明清帝国,葡萄牙人是依靠顺服策略和当地政权对海上贸易并无兴趣的倾向才拓展了海上贸易;荷兰和英国进行扩张和征服的主体是获得特许权的公司
本书为 新知史 丛书之一,对黑海及周边的政治、民族、生活、军事等多方面的历史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从7000 8000年前诞生之日起,直至21世纪初,黑海及周边地区经历了种族冲突、经济崩溃和国家角力,但其共同资源和共同利益却根深蒂固。现在,黑海作为巴尔干半岛、中亚和中东交汇点的地区,它的意义远超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查尔斯 金在实地考察和广泛研究丰富史料的基础上,探讨了黑海的意义在于成为将不同宗教、语言、国家联系起来的桥梁而非边界,呼吁学界和黑海沿岸诸国认识到一体协作的重要性,共同处理黑海地区今日面对的问题。
在中世纪的帷幔下,任何自然灾祸和人为反抗都会被视为有魔鬼作祟,对强大力量的畏惧之情将邪恶的 始作俑者 女巫推上了审判席。教会带着一种阴沉的狂怒,宁枉勿纵地将她们绑缚在火刑柱上付之一炬,直到18世纪,欧洲各地仍旧在实行火刑,仅在西班牙就烧死了一千六百人 但真正作祟的其实是恶意,在重重迷雾的遮掩下,任何女性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都有可能被任何目击者指认为女巫,所以,令人畏惧的强大力量并不是邪恶的 始作俑者 ,而是罪名的百口莫辩。
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 不靠谱 的温斯顿 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 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 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 不惜代价赢得胜利? 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 在《至暗时刻》中,作者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圣殿骑士们既是修道士,也是骑士。 但更广为人知的是他们的骑士身份,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大都是他们的军事成就和政治声望 而关于他们作为修道士的日常生活却鲜有论述。实际上,圣殿骑士团的大多数成员都生活在远离战场的庄园内、城堡里,甚至和其他宗教修会的修道士一样过着团体生活。 那么,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庄园和资产?哪些人利用捐赠支持过他们?哪些人租用过他们的土地?又有哪些人曾经和他们一起生活? 海伦 尼科尔森利用各种现存史料,包括世俗法庭和教会法庭的记录、纳税记录、庄园账目和遗嘱,以及考古证据等,为我们构建了一幅欧洲圣殿骑士团的生活图景,为进一步了解圣殿骑士团提供了另类参考。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的一次重大危机。综观整个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历史,其内部冲突与国际矛盾一直层出不穷,从苏南冲突到民主德国的 六 一七 事件,从波兹南事件到匈牙利事件,从 布拉格之春 到波兰团结工会,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苏联与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认识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失败的原因。
老漫画中的历史 系列是一套以时政漫画为基本叙事元素,以重大事件为关键节点,依据时序编写而成的普及历史读物。作为系列的俄国篇,本书精选140余幅历史图画,以简洁的文字叙述历史背景,解说漫画的内涵和创作意图,形象地叙述和再现上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下至俄罗斯帝国崩溃的过程。全书共分6个章节30个条目,基本勾勒了俄国由蒙古的藩属发展为地跨亚欧的殖民大帝国,由欧洲 边缘国度 发展为 欧洲宪兵 ,由沙皇专制转型变奏,经历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走上十月革命道路、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历程。
本书是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经典著作,作者用精炼的文字编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整个历史,通过对纺纱织布、挖煤炼铁、技术创新、资本运转、童工生活等场景的精心刻画,将英国工业革命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指出,人口、科技、资本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阿什顿也明确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不只是工业上,还是 社会上的和思想上的 。作者在考察和叙述工业革命的同时,意识到经济过程的特点不是突然变化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应该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且不是*后一个阶段。这些都为我们多角度长时段的认识工业革命提供了借鉴和视角。
数百年间,威尼斯从一个弹丸之地崛起成为海上贸易强国,称霸地中海,一度是东西方世界贸易的中转站。从亚得里亚海到亚历山大港,从克里特岛到君士坦丁堡和黑海,威尼斯在地中海东部缔造了海洋商业帝国,而土耳其人则通过强大的陆海力量步步蚕食这个航海巨人的版图。《财富之城》所展示的是一部威尼斯共和国简史,侧重它在地中海世界的外交和战争,尤其是在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中的独特作用,以及作为基督教世界之盾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抗。这部作品充分利用了十字军、船长和商人们的*手材料以及大量国家档案,是一部关于商业和帝国、航海和海盗的传奇故事。
凯尔特神话承载着古老欧洲民族的信仰与传奇,深刻影响着现代文艺作品的奇幻脉络。本书深入解析凯尔特文明的哲学基底、历史沿革与自然信仰,从德鲁伊祭司的智慧、亚瑟王与库丘林的英雄史诗,到仙灵魔法与凯尔特绳结的神秘象征,系统梳理绿岛神话的起源与演变。书中精选近200幅珍贵插图,涵盖文物、文献书影、典藏画作及风景实拍,生动呈现凯尔特神界的恢弘场景。并联系《仲夏夜之梦》《塞尔达传说》《Fate》等作品,揭示凯尔特元素如何渗透影视、游戏与文学。权威作者迈克尔 克里根执笔,双教授译者精准呈现,既是神话入门指南,亦是奇幻文化的溯源宝典。
本书详细介绍了乌克兰的历史全貌与风土人情,着重于苏联时代和后苏联时代的历史。 早在冷战动摇世界之前,乌克兰地区的民族身份认同就在困扰着这个前苏联国家。乌克兰地处东欧与西亚之间,吸引了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群在在这理定居,终形成了强大的中世纪早期社会 基辅罗斯。通过本书,读者能够了解到处于黄金时代的基辅罗斯是如何走向崩溃的,也能聚焦苏联时代与后苏联时代乌克兰在建立稳定政权中做出的努力。作者保罗 库比塞克曾在乌克兰执教,本书是他在利沃夫国立大学做讲师时的研究成果,对乌克兰历史做了全面的考察。
1945年1月,德军从波兰撤退,100多万德国百姓、50多万德国军人撤回西欧,造成大量难民儿童。作者即难民儿童的后代,其父母均为战中被逐出家乡的德裔难民。逃亡发生那年,父亲9岁,之后对此事只字不提,过去的村庄不仅换了名字,连所属国籍都由德意志划归波兰。75年后的同一时间,父亲病危,女儿重新踏上他们当年的逃亡之路 这是一部家族离散史,也是一曲民族心灵悲歌。全书以西里西亚,这个三国交界的三角地带为中心,结合作者家人的经历、重走的沿途见闻,及亲历者的口述,历史的追踪与当下的记述、旅行与纪史结合,动人地重现了德 波 俄关系的矛盾与断层,用双脚重新丈量的方式提供了进入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一部内容丰富的葡萄牙历史读本,讲述了历史和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葡萄牙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西欧国家,但曾有一段十分辉煌的海洋历史。 从石器时代到古罗马,上古葡萄牙人如何被严酷的环境和政治制度所塑造?苏维汇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又先后为这里留下了怎样的统治痕迹?中世纪,葡萄牙人又如何收复了失去的土地?再后来,他们和强大的邻国西班牙又发生了怎样的统治权斗争?15-16世纪,是葡萄牙的高光时期,涌现了著名航海家达 伽马和恩里克王子,一跃成为全球帝国,囊括了巴西、西非、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直到*近200年才开始走向衰落,在20世纪它在欧盟中又扮演者怎样的角色?作者布莱克教授为您娓娓道来。
从地中海-亚细亚到伊朗高原的广袤地域,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的历史,从早期的灌溉农耕文明到城市国家的建立,从赫梯古王国的军事领袖到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缔造者,从腓尼基人的航海探险到伊朗人的迁徙,从古巴比伦之囚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民族和国家的兴衰,领土争夺与政治斗争,多元宗教和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共同在这片横跨地中海-亚细亚到伊朗高原的广袤地域中,勾勒出一幅纷繁、丰饶而深刻的历史画卷。书中还引入大量考古资料,力图为读者呈现古代这一广袤地域的真实面貌。
1944 1949年间希腊三次内战。作为冷战起源时期的重要国际危机,希腊内战在许多方面影响了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甚至影响了1945年中国国共谈判之前双方对局势的判断。内战结果让希腊在当时走上了与其他被苏联控制的卫星国所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在巴尔干对抗苏联的重要盟国。
《英国史》是我社“国别史”系列之一种。本书用简明的语言叙述英国从史前至当下的历史,是一部既有故事性又有学术性的通史。其中关于英国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评判,如“光荣革命”的性质、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两党制的形成等,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英国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源头、西方议会民主制的策源地、现代化的先驱、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贵族绅士的国度、西方文学的宝库,了解她的历史就等于抓住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源流,值得仔细阅读。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本书后附有译名对照及索引、国王世系表、大事年表和参考书目。
1948年、1961年两次柏林危机,危急万分,堪称冷战温度计的爆表时刻,但最终都化险为夷。柏林危机见证了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与苏联由盟友转变为敌人,进而在德国相互较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