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一条安静的小巷里,有一栋老房子。往上爬六段楼梯,左转,就是穆罗姆采夫的家。1902 年10 月的某个夜晚,我们走进他家,在那里待了整整100 年。我们认识了穆罗姆采夫家族的几代人,也认识了他们的邻居和朋友;我们目睹了他们的相聚和分离、快乐和悲伤、希望和失落,经历了许多俄罗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中所经历的一切。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仅有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研究著述。书中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既论述了大革命的开创性和决裂性,又论述了它的连续性,认为大革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旧制度与大革命》对大革命以来法国历史的反复性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书。
全书展现了英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包括21世纪以来到当下的历史,阐释了这个国家的兴盛之道,透视了其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揭示了英国民族的禀赋和创造力,展现了其所开创的现代文明,以及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作者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英国通史》自版问世以来,一再加印,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
本书以 史纲 的写作方式,围绕 超大规模共同体 这个核心概念勾勒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并由此模型透视西方历史和文明的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全书包括一条主线、三个主题单元,以时间为序深入分析罗马的王制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破解罗马这一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底层逻辑。在剖析罗马历史的同时,本书也对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同为 大国 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全书阐述了英国的兴盛之道,透视了其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揭示了英国民族的禀赋和创造力,展现了其所开创的现代文明。作者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自问世以来,一再加印,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
本书旨在通过梳理苏联崩溃的基本事实和历史过程,探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为何会发生。这里所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指的是以苏联解体或苏联崩溃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转型,即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转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遭受挫折的最重要原因,是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及领导集团丧失了共产主义信念,完全否认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内心推崇和服膺资本主义制度,追求个人的无限财富,主动实施了改变社会制度的所谓改革,并利用掌握的舆论阵地、党的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器,强力推行 新思维 ,在缺少对最高权力有效监督、制约的条件下,短时间内摧毁了庞大的苏联体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地展示南斯拉夫历史的学术专著。旨在从大量可得到的证据、学术研究和外交报告中集合足够的线索,将两个南斯拉夫和它们的起源、将两个南斯拉夫各自的实力及其弱点连接起来,并且将其血腥的失败和完整的历史背景连接起来,从而提供颇具启发性的新的分析或阐释。 本书可作为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南斯拉夫历史的重要参考读物。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格兰》是一本历史、文化著作,聚焦莎士比亚的写作背景和观众的观剧背景,展示了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莎翁剧中的命运、复仇、爱情、政治、公正及他人,为当代读者理解莎士比亚戏剧呈现了还原的历史化的语境。作者将早期现代(15-17世纪)英格兰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国际背景和文化一一道来,与莎士比亚戏剧的章节原段互相印证,带领读者进入那个科学与魔法并存、不同信仰各异、人们的眼界和所接收的信息爆炸式增长、城乡发展迅速,社会文化缤纷多彩的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格兰。 本书共十三个章节。分别叙述了莎士比亚时代的世界观(科学与神秘主义,第一章)、地理风貌(第二章)、经济发展(第三章)、城市变化(第四章)、从兰开斯特到都铎王朝的历史承继(第五、六、七章)、社会变迁(第八章)、医
1930年前后,爆发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市场上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一落千丈,作为苏联主要外汇收入的粮食、木材和石油的出口所得大幅减少,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对机器设备和各种物资、技术的进口需求;与此同时,苏联国内的大饥荒也使大批民众面临断粮的危险。 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多次提到的 外宾商店 就出现在这个危机的年代。 这是苏联*次也是*一次允许自己的民众在 外宾商店 这个 苏联的商店 里使用外汇、沙皇金币和其他贵重有价物品进行支付,以换取他们生存所需的粮食和其他物品。 1933 年,外宾商店收集的贵重有价物品的价值相当于当年苏联工业进口额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外宾商店也完成了另一项重大社会使命,为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撑过饥荒岁月提供了机会。 外宾商店的盛衰历程展现了苏
法兰西人的习性经久不变,以至于在两三千年前人们为其勾画的肖像中,就可分辨出其现在的模样;同时,法兰西人的思想和爱好又是那样多变,以至于后变成连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样子。本书生动地描述了法兰西人的独特禀赋和追求创造,展现了法兰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华彩乐章,讲述了从史前与高卢时期、法兰克人国家、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代、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第五共和国,以及希拉克、萨科齐、奥朗德和马克龙率领的21世纪以来的法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本书以现时代的眼光重新考察和叙述了自古至今的法国历史,条理清楚地展现了法国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面貌,凝聚了作者长期的治史心的,融合了国内外研究的崭新成果,是一部纵贯古今、
如果有人能被称作英国著名双面间谍金 菲尔比的苏联版本,那个人就是奥列格 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两个克格勃特工的儿子,他在苏联*好的情报机构接受训练,1968年正式参与情报工作,后来成为苏联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但从1973年起,他开始秘密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冷战逐渐走向终点,随着美苏两大强权之间的猜疑达到*,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爆发的边缘,戈尔季耶夫斯基*终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战略思维的关键情报,并在幕后为苏联和英国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因为军情六处极力想维系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它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姓名,中央情报局因而痴迷于弄清英国这位*别情报提供者的身份。*终,他们的痴迷将戈尔季耶夫斯基逼上了绝路:被指派去调查戈尔季耶夫斯基身份的中央情报局官员
本书系统而简明地叙述了西班牙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史前和罗马时期的西班牙,西哥特王国时期的西班牙,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晚期,不可能的帝国,世界霸主的兴衰,潮涨潮落,自由主义及其反动,1931年以来的西班牙。本书由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前院长雷蒙德 卡尔领衔主笔,图文并茂,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又适合普通读者需求。主要作者是雷蒙德 卡尔(Raymond Carr,1875-1980,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前学院院长,著有《现代西班牙》等),本书其他作者还有塞巴斯蒂安 巴尔福尔、罗格 柯林斯等西班牙史专家。
奴隶制助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奴隶贸易有关的种植园主、造船厂厂主和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在欧洲建立了银行和重工业,并将资本主义的影响扩大到了全世界。埃里克 威廉斯在本书中提出了这些强有力的观点,认为英国政府在1807年废除奴隶贸易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而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 威廉斯将经济史观与道德论证结合起来,研究了奴隶制在助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驳斥了经济和道德进步的传统观念,指出了非洲奴隶贸易在欧洲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出,成熟的工业资本主义反向助力了摧毁奴隶制。在确立商业资本主义的剥削及其与种族态度的联系时,作者采用了历史主义的观点,为未来的研究定下了基调。 作者的深刻批判领先于时代多年,成为研究大英帝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奴隶制的基础。本书也成为理解现代性与后殖民
金雀花王朝的初代国王从诺曼王朝手里继承的是一个四分五裂、流血漂橹的残破国家,随后却将它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帝国,其版图在*时刻从苏格兰一直延伸到耶路撒冷。在这部史诗式的叙述历史中,丹 琼斯提出了一个观点:都铎王朝的君主们远远比不上之前的金雀花国王们,那些同样血气方刚、英勇无畏而足智多谋的帝王。 金雀花王朝的王后当中也涌现了一批性格刚烈的女强人。征服者威廉的孙女玛蒂尔达宁愿掀起一场血腥的内战,也不肯放弃对王位的权利主张。阿基坦的埃莉诺先是当上了法兰西王后,后来又成了英格兰王后。埃莉诺的儿子之一,狮心王理查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勇敢地向萨拉丁发出挑战,不料在归途中遭到暗算。埃莉诺的另一个儿子,约翰国王,则被迫向自己的臣民屈服,签署了《大宪章》,这份契约就是我们今天的《权利法案》的基石
《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两位作者拉莱 科林斯和多米尼克 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他们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八百多人,采用了其中五百三十六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根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或者所谓纪实小说),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本书再版多次,它所体现的对宏大事件报道的掌控能力,对涉及被访者、拥有海量细节素材的再现、穿插、配置
什么是 俄罗斯灵魂 或 俄罗斯性格 ,常常使东西方世界困惑不解。在对这一谜题的解答上,洛斯基的《俄罗斯人的性格》堪称经典之作。 俄罗斯人热衷于追求绝对价值和改造世界,对思想分歧绝不宽容。这一原初特点的背面是他们不能适度用力、不善于走中间道路、缺乏分寸,以致在对绝对价值的追求中产生出了另一极的特点,这使得他们善良与残忍共存、顽强与消极同在、自由与专制并存。 洛斯基在书中较为立体地展现了俄罗斯人性格的方方面面,堪称浓缩版的俄罗斯民族性格的 百科全书 。他站在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的角度,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从历史、文化、道德、心理等方面分析俄罗斯民族性格的诸多表现。他指出了俄罗斯人的宗教性,以及围绕这一特性所产生的种种特点,从而解释俄罗斯性格中的极端性,便于读者快速了解俄罗斯人的性
在二战后的法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的爆炸增长摧毁了农村原本的经济结构和环境,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学者、政客纷纷断言 农村已死 农民已死 。 然而,本书指出,在同一时期,不仅农民都在积极地拥抱现代化,而且 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观反而牢牢地攥住了法国人的想象力 , 法式乡村风格 甚至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至今的当代神话。面对人满为患的城市、不如人意的都市生活、让人异化的工作,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农村,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赋予农村生活象征性和物质性的价值,以寻求 现代化的解毒剂 。这反而让农村在现代世界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农村社会并没有因为农民的消失而消亡。相反,人们不断地重塑农村和城市的关系,这赋予了法国农村全新的活力,甚至为法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本书讲述了从古希腊罗马至今 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 中欧一些重要温泉小镇的历史。 在鼎盛时期,这些温泉小镇的功能集今日的大型医疗中心、康复疗养地、高尔夫度假村、会议综合体、时装秀场和音乐节于一身。在那个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传统医学相当原始,人们去温泉疗养地,一方面希望能治愈从痛风到癌症的一切疾病,另一方面也经常为了娱乐和社交。 这些温泉小镇是文化创意的温床,真正的艺术圣地 歌德、贝多芬、瓦格纳、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纷纷亮相登场;亦是高层政治的谋划地,欧洲政治家们齐聚于此,谈判条约、结成联盟、策划战争,改变了欧洲历史进程。 事实证明,大温泉根本不是人们常说的 永恒的 和谐绿洲,而是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现实的缩影。《中欧大温泉》如一面镶金框的明镜,
这是一部详细讲述君士坦丁堡在2500年中被不同的王朝和军队反复争夺的历史著作。 君士坦丁堡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在过去的2500年里,它被围困达四十次,被占领三至四次。大西洋和欧亚大陆草原之间的几乎所有势力都曾试图占领这座城市,但最终只有罗马皇帝、十字军、土耳其人取得成功。进入近代和现代,它依然是散发着迷人魅力的都城,被称为 全世界的欲望之都 。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D.格兰杰历经多年的搜集资料和撰写,将君士坦丁堡历次对外战争的细节娓娓道来,展现出一个古老城市的沧桑变化,也透彻地解答了为什么君士坦丁堡会遭受四十次包围,以及它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原因,是近年来此领域的权威读本。
你也许知道当今国际社会通行的 圆桌会议 ,但不一定知道 圆桌 与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关系;你也许了解西方 女士优先 的习俗,但不一定了解这种习俗与中世纪骑士爱情观念的关联;你或许喜爱马术、剑术等现代体育项目,但不见得熟悉西方此类 贵族运动 与中世纪骑士比武大赛的渊源 骑士不仅对中世纪,而且对西方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骑士独特的行为准则、价值信念,与教会的关系、与领主的关系、与贵妇人的关系都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历史叙事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本书以生动的笔法和丰富的图片展示中世纪骑士制度的方方面面,内容涉及骑士的日常生活、军事训练、比武大赛、征战、精神世界、情感生活、骑士团的演变等方方面面,为读者勾画了中世纪欧洲骑士阶层独有的面貌轮廓,诠释了西方骑士制度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展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史蒂文 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