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通史》是中国社科院“十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的中国近代史著作,也是一部完整地叙述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的学术专著。该书改变过去单纯政治史的传统模式,以革命范式为主,以现代化范式的补充,全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转型的历程。该书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其中许多重要史料是近年来新发现并披露),吸收港、台及国际研究的新成果编纂而成。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上海、华北乃至全中国的战争和亚洲太平洋战争。由于这一连串的战争不是“零散、孤立”地发生的,而是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命名为“十五年战争”。著者指出,这场侵略战争的根源,在于日本存在着“对美英协调主义”和“亚洲门罗主义”两条路线的矛盾,其结果是亚洲门罗主义抬头、扩张直至破产,作者的论述自始至终是围绕这一理论观点展开的。本书是日本现代史学家江口圭一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正义感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无
本书叙述了日本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明治、大正、昭和等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想,并对不同时代的日本文化与教育发展进行评价,后附有日本教育史年表。体例系统,脉络清晰,对日本教育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归纳和总结,是日本教育史方面的作品。
这是一本讲大正文化的书,但并不是只讲文化的书。 它讲的是世界史里的一段日本史、一个激荡巨变的日本社会,通过关注这一时空里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性,考量日本史上首次出现的大众消费社会、民主主义萌芽,达成对这一时代的宏观把握。 如作者所言,为写出世界范围的人们能广泛理解的 同时代史和日本文化论,避免陷入日本社会科学研究上对这一段历史普遍偏重政治史研究的岛国自闭性研究倾向,他放弃使用只在日本通用的“大正民主期”的时期划分,采用了重视世界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九一零年代---一九三零年代”的时期划分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写社会史、写文化论,在理性文字里不吝放入感性的“自己”。那个骑着自行车绕着球场悠悠转,透过高高的白杨树叶看到蓝天上大朵大朵白云的少年,也许不曾想到多年以后
他历仕嘉靖隆庆两朝,死后毁誉参半;他是张居正的恩师,张居正却对他诸多不满;他对海瑞有大恩,却几被海瑞家毁人亡;他是严嵩的对头,却手下留情严嵩终老;他砍了严世蕃,却引来世人无数诟病;他知人善任,却被高拱逼出内阁;他情深意笃,青丝白发一生相随;他生于斯葬于斯,充满宿命轮回。他就是大明名相徐阶。历史的尘埃湮没不了他的光辉,一生的是非功过任凭他人评说。本书是部翔实记录徐阶生平的人物传记,部全景展示大明历史的扛鼎之作!
昭和陆军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打倒了一直推行国际和平协调外交、在也比较稳定的政党政治。它是怎样逐步走向侵华战争,然后对美开战,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领导这个时期日本陆军的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等人,持有什么样的政治军事构想?本书的焦点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