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关于一个地点,也关于一个世界观。 本系列丛书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为主题线索,以读者陌生的视角和开阔的国际观念解读世界历史影响和人文价值的地点。并力邀国际知名的张耀工作室倾力打造。 本书将目光投向地跨欧亚的伊斯坦布尔,其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是混合了迷幻想料气息的生活场景:清真寺起伏如海的大圆顶、苏丹王的华丽宫殿、阿拉伯风情的嘈杂市集…… 本书文字生动,图片精美,书后附有历史咨询和旅游常识,极具欣赏和知识性,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梁启超是一位融汇中西学问的大学者,虽然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感情,但他并不因循守旧,在西学东渐的时代中,他主张以开放的态度借鉴吸收,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王颖著的《听梁启超谈国学(经典珍藏版)》立足梁启超著述中的代表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文学、史学、儒学、佛学、教育、修养、伦理等,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进行解读,是阅读经典、普及国学的辅助读物。
杨绛是从容优雅的女性代表,虽生于乱世,历经百年沧桑,心中却始终有一份与世无争的淡泊宁静。 杨绛的才华与修养,是岁月历练出来的陈酿,历久弥香,越品越醇。 本书讲述了杨绛先生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从中可以读到她大智若愚的处世智慧,怡然自得的生活哲学。这些越过光阴隧道与生活沧桑获得的珍贵阅历,会帮助你找到更本真的幸福。
齐桓公是怎样取得“春秋首霸”地位的?《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为何能以少胜多?我国古代是怎样排兵布阵的?……本书为“传统文化面面观丛书”之一,以专题形式写成,详细介绍了兵家文化的基础知识,涵盖古代军事史中重要的人物、事件以及兵家典籍等内容。作者总结历代兵家文化的特点和精义,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兵家文化所蕴涵的深厚文化积淀,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知识性的通俗读物。
祥物,又称“吉物”、“吉祥物”,作为福善、嘉庆的文化象征,是民俗生活中充满意志力量和美学情感的艺术符号,它遵循物物、物事、物人相感的生成逻辑,主要服务于祈福的功利目标。祥物既是情趣浓郁的民艺物品,又是心愿寄托的俗信凭物,它始终保有艺术生活的风韵,构成中国民间文化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类型之一。陶思炎编著的《中国祥物》讲述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坛例的起源、性质、特征、体系、功能、演进、价值等,以及祥物作为福善、嘉庆的文化象征和充满美学情感的艺术符号,在民俗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