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变》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作。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 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 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个人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国家解体,使一个时代终结。但在戴蒙德看来,二者并无差异,国家甚至可以借鉴个人化解危机的逻辑框架以实现自救。就此,戴蒙德再一次跳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设的知识壁垒,重建自然状态与文明秩序相融的历史叙事线索,巡礼7个案例国家的危机应对历史。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自谦视角,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出发,给出了 危机应对12个步骤 : 1. 直
古巴,是加勒比海上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1492年哥伦布在首次美洲航行中最先踏足的土地之一。这里丰饶的水土,加之一船又一船非洲黑奴,使得古巴成为西班牙帝国王冠上的明珠,为欧洲带去源源不断的蔗糖、咖啡和烟草。然而财富的背后,是无数土著和黑奴所付出的汗水与鲜血。因此从一开始,追求自由和种族解放就成为了贯穿古巴历史的主线。 随着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西班牙殖民者黯然退场,但新生的古巴共和国(1902 1959年)迅速被美国所控制,成为后者对外扩张政策的战利品,不得不开始了新一轮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1959年,卡斯特罗所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古巴人才终于建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独立国家。而美国,这个危险又强大的邻居,从未将目光从古巴身上移开。 事实上,这段长达五个世纪的古巴历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
传统社会对现代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充满冲突与混乱的蛮夷之地,还是尽享田园生活的世外桃源?但无论如何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部族社会的社会实践要比现代国家社会更久远,它在如何组织一个人类社会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成千上万次自然的实验。普利策奖得主贾雷德 戴蒙德在新书《昨日之前的世界》中就一探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能为现代社会带来哪些启示。在新几内亚部落生活了近50年的戴蒙德通过对部落社会生存环境、生活习俗、行事方式的观察、记录来剖析人类社会的演进,这本书就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 戴蒙德在书中再次展现了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生理学、营养学和演化生物学等角度剖析区域划分、战争冲突、人际关系、养育孩子、对待老人、应对危机、
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了主动。为了减少伤亡和速战速决,美国人绞尽脑汁,而日军考虑的却只是如何 光荣赴死 。 在 七生报国 的心态驱使下,从莱特湾战役起,日军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 万岁冲锋 。无论是以 神风 为代表的特攻部队,还是海上巨无霸 武藏号 和 大和号 ,通通走上了不归路。日本媒体将一场场惨败美化为大捷,在东京遭遇伤亡超过十万人的空袭后只强调皇宫完好无损,天皇安然无恙。日本政府则要求民众展示 大和魂 ,为国家做出更大牺牲。连妇女儿童也被训练用竹枪迎战,准备 一亿玉碎 。而在马尼拉,自知行将毁灭的日本兵,展现出人性至深的黑暗面,犯下罄竹难书的兽行。 在美军攻克硫黄岛与冲绳岛,获得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基地后,一部分日本领导人开始暗中推动停战,先前的好战论调反成阻碍。即便蘑菇
公元前550年,波斯人在居鲁士大帝的领导下,推翻统治他们的米底王国,独立建国。随后,在三代人的时间内,波斯先后攻灭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埃及王国,以及色雷斯地区的许多小邦,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帝国。公元前490年,波斯 万王之王 大流士一世将目光瞄向了西方:爱琴海彼岸的希腊诸城邦。 这时的希腊小邦林立,彼此之间相互攻伐。面对 万王之王 的大军,很多希腊城邦感到恐惧,它们有的听天由命,有的作壁上观,有的和敌人暗通款曲,有的甚至直接投敌。后,两个实力为雄厚的城邦 斯巴达和雅典 站出来领导各邦开始反抗。 万王之王 信心满满,认为这些蕞尔小邦会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马拉松之战,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联军以不到200人的阵亡为代价,重创波斯大军,造成数千波斯军人死亡;温泉关之战,斯巴达300勇士力抗新的
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墓葬被誉为2O世纪埃及考古学最 伟大的发现之一。历经15年苦苦追寻,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 卡特于1922 年底,在古埃及新王国首都底比 斯的尼罗河西岸帝王谷找到了它。在墓葬中,共发现 了 5OOO 余件精美绝伦的各式随葬品,其中法老的黄金面具、成套的金棺、各类宝石与黄金制成的装饰品尤为出名。图坦卡蒙的墓葬不再仅仅是一个考古发现,更是一个持续了百年的文化现象。图坦卡蒙也因这些宝物成为所有埃及法老中最知名的一位,尽管他死后数千年不为人知。 英国的埃及考古学家托比 威尔金森在《图坦卡蒙的号角》一书中,采用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来看这座墓葬及出土物件。他没有把重点放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发现该墓葬的过程上,也没有对这位少年法老短暂的一生以及他统治期间埃及在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过多着墨,而是通过法老的随葬品
......
《恐惧与自由》是继《野蛮大陆》之后,基思·罗威的又一力作。作品深刻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变化,它既是毁灭性的,又是建设性的。作者对各大洲、各个阶层饱受战争之苦的幸存者进行了深入探访,把那些看似孤立的个人故事整合起来,对战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进行创新性解读——广至家国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复杂。他对历史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清醒认识,无疑是我们思考今日世界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引导我们对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本书是看理想的口碑 节目《古今:杨照史记百讲》 精编而成。作者打乱《史记》原来的篇章次序,以 历史式读法 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解释重大事件的因由,以 文学式读法 去接近司马迁的视角、态度与理念,把经典带入今天的时空。他从《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开始,解读司马迁的切身遭遇,进而从《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后本纪》等篇章分析汉代初期的历史,表现司马迁对汉初政治运作的锐利观察。在多重时间维度的观念中,《史记》中的 表 和 书 可以突显司马迁的突破性创意;而本纪和列传的布局谋篇中,也可以发现司马迁眼中谁才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典范,哪些价值才是让他耗尽全部心神写完《史记》的动力所在。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如果你看见过我曾见到的。”母亲总是一再重复这句话。“亲爱的上帝,请让我感觉她感觉到的,只要一瞬间就好。”多年之后,女儿这么说道。娜塔莎·沃丁十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 魔幻, 戏剧化,也 惊心动魄。《暗影中的人》“人们一眼就能
这场战争摧毁了旧的世界,将20世纪塑造成另一番模样:在*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几大帝国土崩瓦解,革命爆发,意识形态的时代宣告开始。赫尔弗里德 明克勒(Herfried M nkler)对这场战争做了很全面的描述 包括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争中政治的因素和人性的因素。他重现了运动战与阵地战中将军和士兵们的形象,讲述了后方民众的生活、痛苦与希望。本书宛如一幅时代全景图,再现了那场划时代的大型冲突,重新评价了战争中的多个事件,凸显了这次大战从深处撼动旧世界的力量。
俄罗斯的伏特加酒与惊人的酗酒文化举世闻名。伏特加酒是很多俄罗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对于研究俄罗斯历史与政治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伏特加政治》一书中,马克 劳伦斯 希拉德认为,俄罗斯人酗酒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的政治体系带来的,这个政治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将伏特加酒作为一种国策。通过回顾自伊凡雷帝到弗拉基米尔 普京之间的俄罗斯历史,《伏特加政治》一书展示了俄罗斯这个国家的一段秘密史,一段泡在酒里的历史。仔细研究(而不是忽视)酒精在俄罗斯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更加微妙的理解俄罗斯自身历史的视角:从沙皇时代的宫廷密谋到苏联和后苏联时代领导层醉酒后的胡闹行为,伏特加酒的身影都无处不在。 抛开野史传闻,希拉德搜寻翻阅了很多原始的档案文献以解开纷争已久的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