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夏鼐发表于各时期的文章、课堂讲义及其家属提供的自存手稿共213篇(其中部分文章系首次面世),内容涵盖考古理论与实践、考古漫记及历史学研究与评述等,全面反映了夏鼐毕生学术成果和新中国考古研究的全貌。全书除夏鼐的论著外,还补充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原所长王仲殊及夏鼐秘书王世民撰写和整理的《夏鼐先生传略》《夏鼐先生的治学之路》《夏鼐先生学术活动年表》,是一部学术价值高、文字精练、图文并茂的考古学书。
本书汇集了南京大学在初创时期的校史材料,包括初创时期的呈文、规章制度、发展概况和教学状况。作为南京大学校史研究出版工程之一,是彰显南京大学发展轨迹,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研究近代学人生平、理念的重要资料,编选材料经过分类、核对,忠于原始史料,研究价值、学术价值较高。?本书是目前为止颇为全面的中国高等院校校史资料选编汇录之一。
本书为清代文人官员楼汝同撰写的日记。楼汝同为晚清官员、文人,今存《惜分阴轩日记》稿本一部,藏于清华大学图书馆。《惜分阴轩日记》起于光绪十年(1884),止于宣统 三年(1911),记录了作者近三十年的仕宦和生活情况,极少有辍笔间断,共计约九十万字。日记内容为研究清末政治、科技、思想、民俗、日常生活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参考, 如河道、漕运等科技史,清末捐官的政策、途径、金额,以及中西思潮剧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官员面对西学的心态等。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白云山樵、愙斋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散馆授编修。历官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职。晚清著名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吴湖帆祖父。著有《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字说》《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权衡度量实验考》《古玉图考》等。 《吴大澂日记》根据目前所见的七种日记稿本标点整理,按照年月先后顺序编排,起自咸丰十年(1860),讫于光绪十二年(1886),内容虽不十分连贯,却对太平天国攻陷苏州期间避难事、苏州光复后的生活、中进士前后、赴吉林帮办边务、参与中俄勘界收回中国领土等事,均有所记录,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作者中田整一曾是NHK电视台近代史记录片的制片人,在进行二战题材取材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和历代关东军司令官的“绝密会见录”。“绝密会见录”由一直担任着溥仪的随从翻译林出贤次郎暗中记录,内容包括溥仪和关东军司令官等日本要人的会谈内容,堪称伪满洲国的最高机密。 本书稿围绕《绝密会见录》展开,作者又进行了多方实地佐证,并在和其他资料进行比较对照的基础上完成了本书。作者从庞杂的绝密文件中,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和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有所不同的历史真相。内容包括溥仪与关东军司令官之间相互欺骗,相互利用的对话、“日满议定书”的签订 、关东军对“满洲国”的操控、溥仪的健康秘密、人事对立、关于帝位继承问题的密约、溥仪不得不放弃复辟清朝等,全书共计20万字。在出版后获得日本每日
西夏是一个文化事业极为发达的王朝,推崇佛教,发展儒道,创立西夏文字,翻译儒释道经典,尤其是佛教经典。西夏境内党项、汉、回鹘和藏族僧人等在佛经翻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将不同渠道传入的汉、藏等文本佛经由官方或私人翻译成西夏文。西夏文献以黑水城出土最为丰富,黑水城文献分为俄藏、英藏和中国藏。俄藏是1907-1909年科兹洛夫的收集品;英藏是1914年英国斯坦因收集品;中国藏是20世纪60-80年代我国对黑水城等地进行多次发掘所获文献文物等。 俄藏黑水城文献最为丰富,也较为完整,而英国斯坦因在科兹洛夫之后到达黑水城,所获文献比较残破,但可与俄藏互补研究。目前《英藏黑水城文献》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5册),刊布了近4000个编号,有世俗文献和佛教文献,以西夏文佛教文献最为丰富,约占90%左右。因英藏黑水城文献残缺
《国朝宫史》三十六卷,清乾隆七年(1742年)内廷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奉敕编纂,嘉庆十一年(1806年)朱格抄呈进本。全书分为6门,其中训谕4卷、典礼6卷、宫殿6卷、经费3卷、官制2卷、书籍15卷。其“编目提要,皆穷理致治之作”,对研究清代的官修图书概况及学术流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世纪中叶,阿尔泰山地区的突厥部落摆脱了柔然的统治之后,开始强大起来,旋即征服邻近各部及西域诸国,在中亚腹地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突厥汗国。至六世纪末,则分裂成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国势强盛之时,东至阿尔泰山,西至里海,介于欧亚大陆上东、西、南文明区的中间,因此,除与唐朝接触之外,还与中亚诸游牧部落、东罗马、波斯以及印度各国有着密切的交流关系。有鉴于此,汉文及西文古籍中都保留了有关西突厥的大量资料(尤以前者为甚)。本书即是以汉文史料为根据,参考和徵引西方记载,编撰而成的一部较为完整的西突厥史料汇编集。尽管囿于时代和作者本人的局限,本书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由于作者在搜罗整比方面下力甚勤,故此书对于突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仍有着很大的参考作用。冯承钧先生的这一译著,最初由商务印书
一、本书收录的著作目录采用了中文和日文两种文字,读者需要查阅日文版图书资料时,请使用日文书目检索。著者的姓名为中文简体字。 ???二、著者简历中的学校均为最后毕业学校,对于著者学位、履历以及生年卒年未详者,均未记人。 ??? 三、本书收录著作的版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以版本为主,并附初版的年代。 ???四、本书收录著者的论著如有两部以上者,则在部著作介绍时附著者简历。其次,论文集的主编如没有收录其个人著作,也附其简历。其他如祝寿论文集、学术论文集中的执笔者则一律不附简历。 ???五、本书收录著作及介绍内容均侧重于中国古代史及相关领域,在介绍多卷本著作方面的取舍也如此。例如在《津田左右吉全集》、《白鸟库吉全集》、《江上波夫著作集》等著作中,凡与中国史无关的章节,均介绍从简。 ???六、本书所附著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