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是抗战的动脉血管,日军的大轰炸,是为了炸断滇缅公路、封锁滇缅公路。而滇西各族人民为了修筑滇缅公路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滇缅路——血肉筑成抗战路》所收录的文章,以当事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叙述,反映出滇缅公路修建的大体过程,从而彰显在民族存亡之际,云南人民上下齐心共同抗击侵略者的坚毅精神。
滇西抗日战争的胜利,除了中国远征军士兵的英勇作战,也与滇西各族人民的奋起抗日分不开。《英雄谱——滇西各族人民的抗日战争》一书所收录的文章,系统展示了滇西各族人民为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生动再现了滇西各族人民修公路、架桥梁、运粮食、送弹药,积极支援前线的壮举,特别是在隔江对峙的两年多抗战岁月里,他们成立各种游击队、自卫队,以各种方式打击敌人,写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英雄谱。
滇西各族人民的苦难是从日本轰炸滇缅公路开始的。1940年10月18日,日军出动飞机轰炸滇缅公路,1942年5月4日,日军对滇西重镇保山的轰炸是其中最为惨烈的一次,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空袭造成伤亡及财产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大轰炸——滇西的血色记忆》所收录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留下了滇西各族人民在日军的空袭面前顽强生存的血色记忆。
本书是首次发现的叶向高墓志铭的整理成果,包括铭文全文加上相关人物、内容释读。叶向高是明万历年间首辅大学士,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独相十三载。整块墓志铭近万字,以较大篇幅概述了晚明内忧外患,朝廷忠奸纷争和叶向高独撑残局,整饬朝纲,忍辱负重,力保忠良的高风亮节。该墓志铭具有重要的证史补史价值。同时,墓志铭颜体楷书,书法韵味隽永,风神超迈。书法者文震孟,天启二年状元,书法大家,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之曾孙,曾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其书迹遍布天下,可与曾祖文征明相媲美,有书法字帖行世。故出版这份墓志铭,具有重要书法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大同书》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名著。在书中康有为提倡“破九界”的人道主义原则,批判现实世界;设计“升平世”的范式,规划社会改造方案;进而展望“大同”境界,设计理想社会。汤志钧先生的《导读》,分析了康氏大同思想从孕育、发展到定型的历程,梳理了《大同书》从初创、增改到成书出版的经过。
本辑刊由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全书收录十七篇论文,作者来自上海图书馆、上海戏剧学院、苏州博物馆、复旦大学等单位,内容主要涉及对诗词、名人日记、手札的整理,及相关典籍的版本考订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名人日记、手札整理为主,如《李文忠公尺牍》《愙斋公家书》《冯煦手札》《钱基博致陈灨一、费师洪手札》等等,为近现代相关历史及人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古往今来,谋略家多有。司马懿却颇受诟病,皆因今人对他的看法多出自演义小说,特别是《三国演义》。而正史中有关司马懿的作用,也仅有 “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之句。 司马懿从东汉的基层小吏起步,在曹魏位极人臣,成为西晋的实际奠基者,是继曹操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以军功登龙的枭雄,可以说是三国的大赢家,也是史上被严重低估和曲解的谋士、政治家之一。 作者秦涛从人性角度切入,以三国真实的诡谲政局为背景,梳理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三国权臣谋士在不见硝烟却攻城略地的时局政变中,如何混迹朝堂、如何谋身立世、如何攻心角逐……透过司马懿,读者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的独特生存哲学,透视我们个人的生活状态,感悟圆融通脱的。
沙滩大院坐落京城中心,紧邻故宫,曾是清朝王爷府,五四时的北大、内战时的民主广场,文革时的“阎王殿”,而今天是党刊求是杂志社所在地。从清朝后期到民国到新中国,它一直是一个敏感而神秘的地方,严复、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毛泽东、马寅初、刘师培、辜鸿铭、梁漱溟、张国焘、陈伯达、周扬……都曾在这里。近一百年间,几乎每一场文化与政治的思想风潮都发端于此,然后形成席卷全国影响巨大的风暴。一个国家百年的历史风云奇特地集中展现于这个大院,载入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让大院有了鲜明的文化、政治色彩和厚重的历史感。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在时代大潮中载入历史的事件,当书中一一展开娓娓道来时,令人犹如穿行于风起云涌的时空长廊,不禁思远而意兴。
对史书典籍《史记》进行研究,作为近代经学家的作者从《史记》属“今文经学”为立足点,对著作进行仔细的校阅与辨正。
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著《古书句读释例》一书,针对古书断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误读的类型、贻害、原因、特例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举例、评述。作者对误读的类型剖析尤详,将经典例句的多种注疏逐一进行列举、对比,最后判明是非、取之以理,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古书句读的基本原理。书中例句全都来自《诗经》、《礼记》、《尚书》等古代经典,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古文字功底,旁征博引,简洁畅达地游笔其中,立论精深,条理清晰,使该书颇具可读性。
本书的目的,在于使高等学校历史系的学生和有志于史学的青年,在自己能初步阅读古代史籍的基础之上,了解中国历史方面有哪些是重要书籍,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参考,哪些仅备检阅;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书籍是什么人做的,什么时候做的,站在什么立场说话的,什么时候印行的,它里面记载些什么重要史料,它是用什么方法记载的,这些记载和见解对不对,这些书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我们对这些书应该怎样批判和利用。
吴德(1913—1995)河北省丰润县人,学生时代就追求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1932年参加中华民族反帝大同盟,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至1937年,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历任全总华北办事处驻唐山市工会特派员,唐山市工联党团书记,华北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北平市委副书记、职工部部长,华北铁路工委书记。他曾代表河北省委参与领导唐山开滦煤矿大罢工和唐山市总同盟罢工,在我国工人运动中有较大影响。1937年4月,赴延安参加了苏区党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1937年抗战爆发后,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冀东分委书记,代表河北省委参与组织冀东武装起义,直接领导发动开滦煤矿工人起义,为建立、壮大冀东抗日联军,坚持和发展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任中央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5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一部经典的普及性学术读物。全书篇幅不大,主要是为学习中国历史的专业学生和历史爱好者介绍了一些历史书籍,指出了一些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作者从讲授史籍入手,而涉及史学的许多方面,进而又涉及历史评价的诸多问题,全书贯穿了作者的史料通识观和学术创新精神。该书文字通俗,但内容的学术性、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性,与专门的学术著作相比毫不逊色。读透本书,对于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清晰脉络、掌握读史治史方法,极有帮助。
吴德(1913—1995)河北省丰润县人,学生时代就追求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1932年参加中华民族反帝大同盟,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至1937年,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历任全总华北办事处驻唐山市工会特派员,唐山市工联党团书记,华北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北平市委副书记、职工部部长,华北铁路工委书记。他曾代表河北省委参与领导唐山开滦煤矿大罢工和唐山市总同盟罢工,在我国工人运动中有较大影响。1937年4月,赴延安参加了苏区党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1937年抗战爆发后,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冀东分委书记,代表河北省委参与组织冀东武装起义,直接领导发动开滦煤矿工人起义,为建立、壮大冀东抗日联军,坚持和发展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任中央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5
对史书典籍《史记》进行研究,作为近代经学家的作者从《史记》属“今文经学”为立足点,对著作进行仔细的校阅与辨正。
《国家记忆:〈人民画报〉820期封面故事精选》是从《人民画报》创刊以来的820期封面中精选92幅,并配上封面背后的故事及相关图片精心编写而成, 由《人民画报》诞生记、封面解读、国家印迹、风流人物几个部分组成,梳理、展示和回望了新中国历史上那些真实的人与生动的事。通过将《人民画报》封面及其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读者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本书不仅是新中国的记忆,也是一场视觉分享的盛宴。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不仅让中国读者,也让外国读者跟随一幅幅图片了解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本书的目的,在于使高等学校历史系的学生和有志于史学的青年,在自己能初步阅读古代史籍的基础之上,了解中国历史方面有哪些是重要书籍,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参考,哪些仅备检阅;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书籍是什么人做的,什么时候做的,站在什么立场说话的,什么时候印行的,它里面记载些什么重要史料,它是用什么方法记载的,这些记载和见解对不对,这些书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我们对这些书应该怎样批判和利用。
《齐东野语/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是历代笔记小说大观系列之一,“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本书是周密长期留意积累之作。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有关南宋的史料,如记张浚三战本末、绍熙内禅、诛韩伲胄本末、端平入洛本末、岳武穆逸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