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书》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的名著。在书中康有为提倡“破九界”的人道主义原则,批判现实世界;设计“升平世”的范式,规划社会改造方案;进而展望“大同”境界,设计理想社会。汤志钧先生的《导读》,分析了康氏大同思想从孕育、发展到定型的历程,梳理了《大同书》从初创、增改到成书出版的经过。
《山海经》作为研究中国上古社会、领略古代神话传奇的珍贵史料,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一直存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本书作为袁珂先生精心整理的一个 译注 本,没有改变经文本来面貌,并且有校、有注、有译,更加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注释在《山海经校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删去繁琐的学术性探讨文字;译文则逐字逐句全部翻译,力求能准确达意,以直译为主,小部分译文采用意译。精校的原文附以吸收了袁珂先生研究成果的注释和译文,除了重视学术性和资料性,更强调了通俗性。
本书是首次发现的叶向高墓志铭的整理成果,包括铭文全文加上相关人物、内容释读。叶向高是明万历年间首辅大学士,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独相十三载。整块墓志铭近万字,以较大篇幅概述了晚明内忧外患,朝廷忠奸纷争和叶向高独撑残局,整饬朝纲,忍辱负重,力保忠良的高风亮节。该墓志铭具有重要的证史补史价值。同时,墓志铭颜体楷书,书法韵味隽永,风神超迈。书法者文震孟,天启二年状元,书法大家,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之曾孙,曾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其书迹遍布天下,可与曾祖文征明相媲美,有书法字帖行世。故出版这份墓志铭,具有重要书法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本辑刊由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全书收录十七篇论文,作者来自上海图书馆、上海戏剧学院、苏州博物馆、复旦大学等单位,内容主要涉及对诗词、名人日记、手札的整理,及相关典籍的版本考订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名人日记、手札整理为主,如《李文忠公尺牍》《愙斋公家书》《冯煦手札》《钱基博致陈灨一、费师洪手札》等等,为近现代相关历史及人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沙滩大院坐落京城中心,紧邻故宫,曾是清朝王爷府,五四时的北大、内战时的民主广场,文革时的“阎王殿”,而今天是党刊求是杂志社所在地。从清朝后期到民国到新中国,它一直是一个敏感而神秘的地方,严复、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毛泽东、马寅初、刘师培、辜鸿铭、梁漱溟、张国焘、陈伯达、周扬……都曾在这里。近一百年间,几乎每一场文化与政治的思想风潮都发端于此,然后形成席卷全国影响巨大的风暴。一个国家百年的历史风云奇特地集中展现于这个大院,载入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让大院有了鲜明的文化、政治色彩和厚重的历史感。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在时代大潮中载入历史的事件,当书中一一展开娓娓道来时,令人犹如穿行于风起云涌的时空长廊,不禁思远而意兴。
《清异录》该书采摭唐至五代流传的掌故词语若干条,每条下各出事实缘起,以类编排为三十七门,天文地理、人事官志、草木花果、虫鱼鸟兽、居室器用乃至仙神鬼妖,无所不备。《江淮异人录》该书记载唐代及南唐时道流、侠客、术士凡二十五人的奇异事迹。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近代史资料(总128号)》主要内容包括:抚东奏稿(八)、曾国藩致沈葆桢手书五通、弢园随笔、清末实行世界标准时史料、辛亥
《通鉴选》是史学大家瞿蜕园中国历史普及作品系列中的一部,也是《资治通鉴》的选注本。它有以下四个特点:1.作者在本书《前言》中对《资治通鉴》的知识都有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对读者了解这部史学巨著大有帮助。2.本书从鸿篇巨制的《通鉴》中选出了20篇能体现原著特色,并使读者开卷获益的篇目,颇具眼光。在朝代分配上,于战国、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均有涉及,而又以汉、唐为多,这就使读者对各时期历史都能有所了解。在内容方面,所选各篇大都侧重关键性历史事件的完整叙述,也有若干篇对社会背景与政策制度说明较多。3.本书各篇文前都有一篇数百字至千余字的题解。根据需要,题解的写法颇为灵活,而目的都是为了增进读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对本文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4.注释是选注者用力最勤之处,也是本
谢希德(1921-2000),我国 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七届上海市政协 。她为我国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倾往了毕生的心血。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全国政协文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师表(回忆谢希德)/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集纳了谢希德同志的学生、同事、家人、朋友所写“三亲”文章,讲述了谢希德的丰富人生、顽强精神、爱国情怀和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陈述编著的《契丹史论证稿》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分为七篇,分述了亚洲游牧民族、契丹民族的构成初兴传说的新解、选汗大会与帝位继承、阿保机建国的基础和政策、统治政策的演变与汉人地位的升降、辽季党争的起伏等问题,被誉为“辽史研究的杰作”。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
本书系“中国文化经典导读”丛书中的一本,此为中文版。书中汇集了《文史知识》杂志三十余年来有关《史记》一书的讲解、阐释、分析、欣赏类的文章,并收入了梁启超、朱自清等人的经典作品作为补充。作者有梁启超、朱自清、安平秋、韩兆琦、王齐、常森、田居俭、杜升云、方文一、瞿林东、覃启勋、诸海星、过常宝等十三位史学、文学名家,有概述,有举例,从各方面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现了《史记》一书的价值。
正史中《史记》关于商鞅事迹的记述最早使用了“变法”的说法。长期以来,“变法”也被看作“改革”的同义语。人们一般习惯于把王朝当政集团成员所策动和主持的,规模较大、影响也较大的改革,特别是法令制度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都称之为“变法”。《变法史话》简要地回顾和介绍变法史,希望通过对历代变法的理解和总结,增进对中国历史文化总体面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