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首次发现的叶向高墓志铭的整理成果,包括铭文全文加上相关人物、内容释读。叶向高是明万历年间首辅大学士,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独相十三载。整块墓志铭近万字,以较大篇幅概述了晚明内忧外患,朝廷忠奸纷争和叶向高独撑残局,整饬朝纲,忍辱负重,力保忠良的高风亮节。该墓志铭具有重要的证史补史价值。同时,墓志铭颜体楷书,书法韵味隽永,风神超迈。书法者文震孟,天启二年状元,书法大家,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之曾孙,曾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其书迹遍布天下,可与曾祖文征明相媲美,有书法字帖行世。故出版这份墓志铭,具有重要书法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国家记忆:〈人民画报〉820期封面故事精选》是从《人民画报》创刊以来的820期封面中精选92幅,并配上封面背后的故事及相关图片精心编写而成, 由《人民画报》诞生记、封面解读、国家印迹、风流人物几个部分组成,梳理、展示和回望了新中国历史上那些真实的人与生动的事。通过将《人民画报》封面及其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读者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本书不仅是新中国的记忆,也是一场视觉分享的盛宴。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不仅让中国读者,也让外国读者跟随一幅幅图片了解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史》下册,主要记述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杰出人物、著名侨办学校(含侨建助)和奖教学基金会三个部分。 在《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史》一书中,要把这众多的杰出人物都载入史册,显然有困难,也不现实。所以我们对人物入史提出了几点基本要求,符合要求的,所送的资料比较丰富的,特别是捐资办学事迹感人的,我们都将他们收录入史。我们原则上以因捐资办学而获得省政府立碑(累计捐资1000万元以上,其中捐资办学达600万元以上)表彰的福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同为主,和虽捐资未达1000万元但事迹特别感人、影响大的海外乡亲。《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史》下册,共记载80人,有的海外乡亲,虽然事迹符合入史要求,但没有报送材料,只能深表遗憾。
......
《通鉴选》是史学大家瞿蜕园中国历史普及作品系列中的一部,也是《资治通鉴》的选注本。它有以下四个特点:1.作者在本书《前言》中对《资治通鉴》的知识都有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对读者了解这部史学巨著大有帮助。2.本书从鸿篇巨制的《通鉴》中选出了20篇能体现原著特色,并使读者开卷获益的篇目,颇具眼光。在朝代分配上,于战国、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均有涉及,而又以汉、唐为多,这就使读者对各时期历史都能有所了解。在内容方面,所选各篇大都侧重关键性历史事件的完整叙述,也有若干篇对社会背景与政策制度说明较多。3.本书各篇文前都有一篇数百字至千余字的题解。根据需要,题解的写法颇为灵活,而目的都是为了增进读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对本文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4.注释是选注者用力最勤之处,也是本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上代以来的书,故名。《尚书》就是中国上古历史文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有些篇目像《尧典》、《皋陶谟》、《禹贡》、《洪范》等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有28篇,就是《今文尚书》。我们这部书所说的“今文全本”就是指此而言。 另外还有《古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两种,前者传说是汉武帝时期在孔子家宅的墙壁中发现的,后者为东晋梅颐(一作枚颐)所献。《十三经注疏》版的《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尚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山海经》作为研究中国上古社会、领略古代神话传奇的珍贵史料,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一直存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本书作为袁珂先生精心整理的一个 译注 本,没有改变经文本来面貌,并且有校、有注、有译,更加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注释在《山海经校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删去繁琐的学术性探讨文字;译文则逐字逐句全部翻译,力求能准确达意,以直译为主,小部分译文采用意译。精校的原文附以吸收了袁珂先生研究成果的注释和译文,除了重视学术性和资料性,更强调了通俗性。
《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史》是部全面、系统反映福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爱国爱乡,为发展福建教育事业,慷慨解囊,捐资办学的历史面貌与现状的史书。编写工作得到海外乡亲及侨乡教育行政领导、广大侨办(含捐助)学校的大力支持。为了不辜负海外乡亲的殷切期望,为了使史书能真正达到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注重科学性是确保史书质量的关键。一是丰富翔实的史料。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近200年,有档案详细记载的资料很少,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资料,只有一些刊物、报纸的零星记载,大量的史料是由有关侨办学校提供,因年代久远,对所提供资料只有通过整理、甄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多方印证,才能入史;二是史书结构科学合理,突出特色。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历经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各个历
本文详细梳理了《汉书》特别是庆元本《汉书》的版本状况,明确了庆元本与景祐本、殿本的关系,庆元本与景祐本属于不同版本系统,二者各有所长,庆元本和殿本属于同一系统,殿本质量不如庆元本。考证了宋人校语,补正了前人说法之不足,指出了庆元本对于点校本《汉书》修订本的重要意义。 全稿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部分回顾《汉书》版本的概况,以及历代《汉书》版本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梳理针对宋庆元本《汉书》的研究成果,以见前人争议、庆元本《汉书》价值。第三部分从现存三种庆元本入手,讨论庆元本基本特征、版本关系以及庆元本的底本问题。第四部分利用版本比勘,认识庆元本的优劣之处,通过大量例证,印证了庆元本、景祐本属于两个不同的版本系统,各有所长。第五部分证明了殿本刊刻质量不如庆元本,二者属于同一版本
《清异录》该书采摭唐至五代流传的掌故词语若干条,每条下各出事实缘起,以类编排为三十七门,天文地理、人事官志、草木花果、虫鱼鸟兽、居室器用乃至仙神鬼妖,无所不备。《江淮异人录》该书记载唐代及南唐时道流、侠客、术士凡二十五人的奇异事迹。
翻开由文史知识编辑 的《名家讲史记(插图本)》一书,梁启超、朱自清、韩兆琦、田居俭、瞿林东、安平秋、覃启勋、常森、过常宝、杜升云、方文一、王齐、诸海星等十三位史学、文学名家将带您走进《史记》与司马迁的丰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