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时代汉文史籍对卫拉特蒙古诸部的能称,蒙古语oira (复数为oirad或oyirad)的汉译。蒙元时期译为斡亦剌、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偎剌,时代译为瓦剌,清代译为卫拉持、额鲁特、厄鲁特等。汉语意为“亲近”常引申为近亲者、邻近者。有的学者认为其名来自“oi-yin-arad(森林民)”一词,即拉施特《史集》所说的“林木中百姓”。此外,还有其他的解释,不一一列举。 在有明一代两百多年中,瓦剌既有千军万马乘风驰骋,大地为之颤动的强盛时期,又经历了四面受敌,陷于困境的艰苦岁月,但瓦剌人民始终顽强不息的拚博、奋斗着。本书就是要提示这一历史进程,并触及瓦剌社会生活诸方面,以献给至今尚生息繁衍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的卫拉特蒙古族人民。
本书分东北诸民族、北方诸民族、西北诸民族、西藏、西南诸民族、中东南诸民族六编。各编以单一民族史成章,各章以各民族的形成和演化为脉络,清楚地叙述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法高远,史料丰富,线索清晰,行文流畅。一册在手,各少数民族之史迹一目了然,可极大地方便广大历史爱好者对于各少数民族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本书是我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为我国民族院校的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为我国民族院校相关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了一本全面系统的。
本书介绍黎族的民族传说、饮食文化、节日信仰、婚丧嫁娶、民居建筑、服饰文化、风景旅游等。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鲜明特点的重要历史阶段。女真后金政权的兴起,满蒙联盟的形成,蒙古大汗廷的覆灭,明朝的灭亡,清军的入关,农民军的失败以及清朝统一全国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认真研究这段历史,对加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清实录蒙古史史料抄·清朝太祖太宗世祖朝实录蒙古史史料抄:乾隆本康熙本比较》对清朝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实录中的蒙古史史料加以整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