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文学大辞典》共收录中国文学学科词目一万八千余条。分作家、流派社团、作品、名词术语、研究著作、报纸、刊物、文学人物等大类。全书词目分十二个单元,按时代依次编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及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史通论总集及其他。每一单元内的词目以类相从。每类词目一般按时间先后编排,年代无从查考或界限不明的置同类之末,以见其文学发展脉络。书后附有 中国文学大事记 本辞典主要征引参考书目 。自1997年出版以来,屡次修订,以符合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中国历史大辞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中国历史学界众多名家参与,整个编纂出版过程历时近二十年。共收录词目六万七千余条,九百
《中国经学史》全书分为先秦、汉唐、宋明、清代四编,共计120万字。《先秦编》主要讲述经学的形成史,包括介绍经的定义与内涵、阐述各专经的文本组成与主旨大义、探析经学酝酿和形成的历史背景等内容。《汉唐编》《宋明编》《清代编》主要论述经学的流传史,力求呈现经学发展、演变的基本图景,以及解释这种发展、演变背后的社会与思想原因。 本书是学界从价值观的视域对两千余年的经学形成、发展与演变历程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经学史著作,通过对传统经学的传承和文本的分析,梳理出经学发展的脉络;通过对经学上 典型人物、典型著作、典型问题 的探讨,剖析传统经学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以中华传统经典中所蕴含的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重新审视经学,将经学以其应有的面目重新带到人们面前,焕发新的时代光彩,重建人文信仰,
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即 行政权力支配社会 (马克思语)。 刘泽华先生把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提炼为 王权支配社会 这一核心观点。这种王权是基于社会经济又超乎社会经济的一种特殊存在 这种靠武力为基础形成的王权统治的社会,就总体而言,不是经济力量决定着权力分配,而是权力分配决定着社会经济分配,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是权力分配的产物;在社会结构诸多因素中,王权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结构,并在社会的诸种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现实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便把行政权力看得高于一切,看成一切的归宿。因此,在意识形态中,政治思想占有特别的地位,以至成为了整个思想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哲学的、经济的、教育的、伦理的等等思想,不仅离不开政治,而且通过不同的道路*后几乎都归结为政治。 本套书 先秦卷
几百年来,攀登者们凭借勇气、耐力、技能和团队精神,不断将自己推到极限,去实现更高、更难、更完美的攀登。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这些伟大的登山者也带来新的科学发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 本书讲述了从首批登山先驱到当今登山巨匠的故事,以大量珍贵的文字和图像资料,记录了百位登山者的生平事迹,更辅以登山者自述和精心绘制的路线图,再现了他们克服万难、终登*的不凡经历。
本书的两位作者胡可先和杨琼在2021年出版了《唐代诗人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书,是唐代诗人墓志的专题辑集,并将释文、拓片、叙录、校订融为一体进行综合考述。这部《贞石留芳:唐代诗人四十家墓志疏证与研究》是在《汇编》的基础上分初盛中晚四阶段选取四十位诗人的墓志进行研究,这次研究就更加细致全面,将揭示更多的信息,为唐代诗人研究提供新的成果。
内容简介 在德尔布吕克撰写的四卷作品中,卷讨论了从希波战争直至 恺撒 麾下罗马武功的全盛时期的战争艺术。第二卷主要论述早期日耳曼人,但也论及罗马军事机器的衰落、拜占庭帝国的军事组织和 封建制度 的起源。第三卷用于论述战术和战略在中世纪的衰败,乃至近乎消失,其结尾部分展示了战术形式在瑞士- 勃艮第 战争中的复兴。第四卷将战术方法和战略思想的发展一直论述到了 拿破仑 时代。 这部著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国家体制与战略战术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战争艺术本身,而在于认识世界史。 在本书里,汉斯 德尔布吕克运用还原历史的方法。搞清楚过去战争中那些 微不足道的事件 和 琐细的事实 ,只要历史学家知道过去的战斗在其中发生的地形,他就能用现代地理学的所有知识核实流传下来的报道,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
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基于中西 方科技对比提出了著名的 李约瑟问题 ,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简称 SCC,又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更是以出版的规模 之大、周期之长,成为了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这部大器晚成的鸿篇巨制中, 李约瑟用大量翔实的证据,证实了许多中国古代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很多成就不仅在时间上领先于西方,而且 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约瑟的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年是 具有开创性的,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人们常识的一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著作不仅成为了世界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
《中国货币史》,于1943年开始撰写,初稿十几万字,作者经过数十年的修改和补充,1965年出版时,全书已近77万字。是一部真正钱币学巨著。更是中国国货币史与钱币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划时代著作。 本书从上古时代使用的贝币写起,以近代银元、纸币为结点,清晰、详细地梳理了中国自有交换、买卖以来,钱币变更的历史,其中也大量提及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历史。 作者学识渊博,引用广泛,对古今中外的相关书籍进行了详细的借鉴与研究,还配备了相关的钱币实物图像,更简单直观的展示出中国钱币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
中国机构编制史是研究国家机构、职官与职能发展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国家机构编制主要围绕如何巩固王权、皇权等政权而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中枢机构的不断调整上。当皇权与相权产生矛盾,当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时,皇帝就会将身边的服务机构与服务人员由内官推上前台,使其逐步变成国家的中枢机构。当这一中枢机构对皇权构成威胁时,又会被新的中枢机构所取代。地方政权也是同样。在地方政权高一级的机构出现尾大不掉从而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时,统治者就会加以调整。当调整失败,皇帝也就会被取代。在地方机构编制中,县一级政权机构之所以延续两千余年不变,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皇权构不成威胁。国家机构编制围绕皇权而不断变化调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机构编制史的一条规律。中国机构编制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完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同名图书,展览热展中! 本书以历史时期分为 先秦服饰 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 隋唐五代服饰 宋辽金西夏元服饰 明代服饰 清代服饰 六个部分 ,从中国古代服饰的制作工艺、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 全面讲述了中国古代服饰复杂的演变过程 ,华夏衣冠与少数民族服饰互相吸收,礼教与时尚并存,含蓄与奔放交织。 除大量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图外,书中还绘制了大量 线图 ,并有特别制作的 15尊 不同时代的 服饰复原人像图 ,力求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
环球航行先驱者系列:《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 《海洋征服者与新航路》(套装2册)
本书为多卷本《中国城市通史》之《民国卷》,对民国时期城市发展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如城市等级体系的变迁、城市人口与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生活等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对这一时期城市的现代化转型问题做了深入剖析,同时还以城市婚姻生活与家庭变迁、城乡关系变迁为切入点,直观地展示出民国城市发展新旧混杂的过渡性特征。
本书为多卷本《中国城市通史》之《清代卷》,不仅重点研究了清代内地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过程,还将内陆边疆地区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展现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多元性特征。全书运用多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对清中前期城市的破坏与重建,清代城市形态、数量及规模的变化,晚清城市的发展及变迁等加以研究,深化对清代城市整体发展的认识,进而探讨城市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中国手工业调查1921 1930》展示了鲁道夫 霍梅尔在中国8年间的调查成果,他用影像和文字记录的中国人使用的工具、器物以及劳作的场景,构成了中国传统劳动工具和器物全景图,书中大量照片,更是弥足珍贵的实物图像资料。本书依据18世纪西方工具分类法,将工具分为基本工具、农业工具、制衣工具、建筑工具与运输工具五大类,每类之下再细分,共140余项,涉及劳动工具和器物千件之多,几乎涵盖中国人日常所用。该书涉及范围广、工具和器物多,文字与照相记录方式并用,且测量精准,在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本书为多卷本《中国城市通史》之宋辽夏金卷,分四编。编以宋代城市的发展变迁为中心,在分别梳理北宋、南宋城市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问题如城市分布、规模与内部结构的演变,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的变化,城市生活变迁等进行探讨。第二、三、四编分别以辽、夏、金的城市发展为中心,主要探讨了其城市兴起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数量、规模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及特点,居民结构以及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等。
本书是多卷本《中国城市通史》之《绪论卷》和《先秦卷》合集。绪论部分通过对中国城市史研究成果的细致爬梳,展开学术史评述,在聚焦城市研究核心关切的同时,对既有研究路径进行反思,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先秦部分以先秦时期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学、考古学等研究成果,对这一时期城市起源、历史分期、城市数量及规模、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等问题加以研究,从而深化对先秦城市整体发展的认识,进而考察城市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示文明发展的轨迹。
在明初重大变革之中,大的亮点就是宣布废除一千多年来的丞相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改革的重大事件之一,影响深远。废相以后的中枢政治如何运行,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极难定型。终明之世,阁权始终受制于皇权,阁臣在新的皇权体系中始终处于下风,不可能挑战皇帝。大礼议是明代中后期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其引发的人事更迭对明代历史走向产生了极大影响,明代阁权因此在嘉靖至万历前期出现了难得的“鼎盛期”。但扩张后的阁权在反对张居正“专擅”中发生逆转,并迅速疲软,明朝因此迷失了方向,使晚明政治与社会不可能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政权的瓦解不可避免。
从独特的视角根据历史物品追溯大战历史。图书包罗了齐柏林飞艇、防毒面具、丘吉尔的雪茄等标志性物品,及诉说着辛酸往事的私人物品、奖章和徽章等。通过回忆每一件物品的历史,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呈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全球大战。作者运用大战宣传海报、丘吉尔的雪茄、弗朗兹 费迪南的汽车 巧妙地编织对这次战争冲突身临其境的描写。图书精美的插图完美地展现了每样物品,各配以500字的说明,以突显其在历史情境下的特殊意义。
《选堂集林·史学卷(套装上中下册)》收文六十余篇,内容涉及史学思想与方法、古史考证、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历史上的中外关系、甲骨学、简帛学、敦煌学、潮学、香港史等诸多领域,是研究饶先生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的一手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外关系史的参考书。
《造纸与印刷工业分典》是《中华大典 工业典》九个分典之一,包括:造纸总部:造纸原料与工艺部、纸的生产与消费部、纸杂货部、印刷总部、印刷业与印刷工艺部、官府印刷部、民间印刷部,制墨总部:制造部、鉴赏部,制笔总部:制造部、鉴赏部,制砚总部等分部。编纂时,除严格执行《中华大典》和《工业典》有关规定外,对材料的收录以及对某些相关问题的处理也略有调整。
《中国玉器通史》是对中国玉文化次全面系统的总结,次以考古专家为主要创作队伍,以考古学者的视角全面盘点各时期考古发现的玉器,查阅并整理有关文献,分时段各自整合,努力展示出一个动态的中国玉器文化发展轨迹。可以说,《中国玉器通史》是中国玉文化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它的出版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出版社和主编提出“三个一网打尽”,即已有考古发掘资料必须搜罗完全、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必须全部查阅、有关研究论文和新动态必须全部掌握。请国内目前有实力的中青年作者编写,希望以优质的内容、美好的设计、精良的印刷,展现中国玉文化的历史面貌。 本套书共12卷,分别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卷》《新石器时代南方卷》《夏商卷》《周代卷》《战国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元卷》《明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