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区西临汾水,东倚太行,区位独特,历史上长期作为晋阳城和太原府的城郊之地,是省城太原的南大门。小店区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代名相狄仁杰,明朝三代重臣王琼,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山西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纪廷梓等,皆出于此。
众所周知,长阳是一块风水宝地,不仅历年的考古发掘充分证明,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古代文明,而且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它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今天的长阳,更处于鄂西大通道的地位,300里清江航道、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三线并列,贯通东西,它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大形势下,其战略位置更不可等闲视之。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承认,现代文明的强劲势头正以其猛烈的力量冲击着古老的山村,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其剧烈的程度前所未见,一切均处在激烈的震荡和变化之中。历史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催新和新旧矛盾的交织,同样与时俱进。以此看来,检视《长阳县志》,愈发使我们懂得,观兴衰、明得失、察民风、促教化,突破局限,开先风气,为古老的长阳焕发生机与活力,推进小康进程,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以作出科学的
《中国运河开发史》是由我国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领衔主编,邹逸麟、王守春、朱士光等学者分别担任相关部分的编撰。本书详尽论述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主要运河的起源、发展、演变、现状和历史作用,全书分八篇,分别论述了黄河以北运河、山东运河、里运河、关中豫东与皖北皖中、江南运河、杭州段运河、浙东运河、灵渠等各段运河,是目前关于运河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平遥县编修志书的历史大概是:自金代(1115-1234)首纂《平遥图经》始,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方有志书之修。明万历初年,以嘉靖志颇多阙略,虽经增修,仍未能完善,历经四十余年,至万历四十五年(1617),杨廷谟来掌斯邑,集县内文士,历时数月,成《平遥县志》十二卷。清初政局初定,于康熙十二年(1673)由陈以恂、梁雉翔纂修《重修平遥县志》二卷,内容过于简略,内容过于简略,下至康熙四十六年(1706),邑令王绶鉴于旧志简略,乃邀学者康乃心,共同商榷纂修,记平遥的山川、田赋、文物、风俗,历时七月而成《重修平遥县志》八卷。这部康熙四十六年纂修的八卷本县志,洋洋洒洒,十几尤字,为我们展现了三百年前康熙盛世时的平遥古城,已是物阜民康、人文荟萃;展现了古城平遥城池巍峨、衙署森严、街市井然、商铺繁陈、民居鳞盜栉比。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1986年建城两千五百年之际,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与出版社合作标点重印了《吴地记》、《吴郡图经续记》、《吴郡志》、《吴门表隐》等九种苏州地方历史文献,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民间的欢迎,由此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苏州地方历史文化的工作者和热爱者。
近代上海,景观怪异,结构独特,历史奇谲,实在是异数,不可复制的特例。本书是一位旅居海外三十多年的老上海的思乡之作,也是一部上海寻旧指南。作者花费十年精力收集了上千幅有关老上海的旧照片、明信片以及其他资料图片,其中很多图片属面世。 本书将视线集中在上海美法租界,作者选用四百三十余幅珍贵的图片,配以生动有趣的文字,形象还原了上海美法租界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