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历史悠久,人文灿烂,底蕴厚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所在地。为记录好乐山历史,讲述好乐山故事,传承好优秀文化,2021年10月,经乐山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有关专家编纂《乐山简史》一书。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乐山简史》编纂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支持、指明方向。全书编纂历时一年多,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审读审改、编辑部成员集中审读修改,几易其稿,于2022年12月付梓,该书是全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乐山简史》采取史、志结合编纂体例,以今乐山市区划地域为基本视野,溯本求源、穷搜博采、去繁从简,史料翔实、实事求是,述而不论。全书上限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记述,下限原则上截至2020年底。全书以时为序,以史为据,以建制沿革
1938年,广州、武汉沦陷前夕,随着中日战争局势的变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各类机构、机关战略大转移。在这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下、西迁大转移中,桂林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短期内相继会聚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热血青年和文化人。一时间“文人荟萃,文化繁荣”的桂林成为当时国统区著名的进步文化中心,被誉为战时“文化城”,城市人口也从抗战之前的六七万人猛然增至50多万人。桂林成为抗日的大后方。从1938年10月至1944年9月的6年多时间里,在桂林“八办”的领导和引导下,在桂的进步文化团体和文艺团体达到了100余个。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当时许多文化名人聚集桂林,已远胜于武汉国民政府第三厅的“名流内阁”。先后到桂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文化界人士,比较知名的就有1000多人,
从18世纪开始,西方人就在十分认真地观察中国。他们画了大量的图像、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将其带回了西方,让西方人看见中国是什么样子。戛尔尼使团随团画家亚历山大,在从澳门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风土人情的画作,随后在欧洲引起轰动。这是西方画家**如此详尽地观察和描绘中国,也是将中国描绘得如此充满浪漫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后一个时期。书稿收集了亚历山大*有两本著作《中国的服装》《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及一些罕见单张版画。两本著作合并出版,这在外均为**。
摄山即南京栖霞山。撰写的《摄山志》是一部有关栖霞山的志书,作者是清代文人。本书内容丰富,既有对栖霞山和栖霞寺的介绍,也有相关名流和高僧的传记,还汇辑了不少有关栖霞山和栖霞寺的历代文学作品,具有文学价值与文献价值。
林京的《北京城百年影像记》,是他系列老照片图文书之一,述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北京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的建筑风貌、亘古地胜,九坛八庙、市井民俗,帝都城垣,内外双环,敕建庙宇、御苑夏宫,在内容上四本书各有侧重,互为补璧。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恣壮采的交响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顰一笑,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
21世纪,一个崭新的世纪。上海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和谐上海。经济上富裕了的上海人,精神文化上也开始逐步升华。上海人的文化素质更高、精神面貌更新。上海人对上海历史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上海历史上的今天也在逐步得到他们的关注,开始一步一步迈入他们的眼帘,映入他们的心海。那么,一天忙乱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上海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什么?在同一天的不同年代发生的事情又有什么不同?这是编者收拾精神放胆撰写本书的初始动机和目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以实录的方式,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方位、粗线条的勾勒出上海发展的脉络。
《北京通史》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一部系统叙述北京历史的多卷本学专著。叙述的时间,自经七十至二十万年以前出现“北京人”活动起,至本世纪80年代末止;地域范围大体上以当前北京市行政区划为准,并参酌历代的城区、政区和历史地理环境变迁情况适当伸缩。 本书依北京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特点,分编十卷;一、远古至魏晋北朝卷;二、隋唐五代卷;三、辽代卷;四、金代卷;五、元代卷;六、明代卷;七、清代(1644-1840年)卷上;八、清代(1840-1911年)卷下;九、民国卷;十、当代卷。 本书所用科学技术名词以有关方面审定的为准;未经审定和统一的,从习惯。中国历史的专有名词术语一般以二十四史或有关主要史籍为准。地名以中国地名委员会审定的为准;古地名,在不同时期次出现时,一律括注今名,地址不能确定注明方位或治
琉球群岛与中国福建省隔海相望,地处台湾地区地区省与日本九州岛之间,琉球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进程,随着相关文献史料的整理和解读,以及考古发掘的不断推进,琉球自身历史及其与中国尤其是福建的深厚渊源逐渐明晰。此书从历史层面解读琉球与福建尤其是福州地区之间的关系。包括十三章,如“中国史籍中的琉球与琉球的福州瓷”“中琉封贡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明清册封琉球”等,是一本研究琉球地区历史资料的重要著作。
本书是株洲一本较系统反映自己历史及文明演进的书,对株洲从上古到1949年以前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再现了株洲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透视了株洲文明断裂与链接。分为六个部分:章为走进南蛮文明;第二章汉族文明的拓展;第三章驿道上崛起的集镇;第四章
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陕西历史大事鉴览》收录的陕西历史大事,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其中,特别突显了文化及制度方面的内容,其所占比例近乎全书的三分之一。对于同民生有关的问题则给予了很多关注,如交通、水利等。通过这样的选择安排,力求改变以往那种“历史大事”非政治、军事莫属的传统观念,而使其视野大为拓展,以真实地反映社会复杂多样的原本面貌,同时也使之契合当今的社会需求。
《方志上海微故事——变迁与更新的印象》是作者选编的第二本有关老上海建筑掌故和文化的图书,内容选自上海地方志办公室自办的,选取了有关老上海的街道、公园、建筑物、河流和文化地标的13篇文章,从历史渊源、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讲述它们的故事。本书稿的内容资料详实,图片历史感浓郁,可读性比较强。《方志上海微故事——变迁与更新的印象》是作者选编的第二本有关老上海建筑掌故和文化的图书,内容选自上海地方志办公室自办的,选取了有关老上海的街道、公园、建筑物、河流和文化地标的13篇文章,从历史渊源、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讲述它们的故事。本书稿的内容资料详实,图片历史感浓郁,可读性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