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澳门问题的学术研究,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极快,80年代初还几乎是一片荒芜,而至90年代则已呈百花争妍之态。数年前,澳门的朋友提出“澳门学”这一概念。“澳门学”提出后,赞成者不少,异议者有之。异议之一,称“澳门学”概念不确,不如称“澳门文化”或“澳门历史文化研究”,含义广而概念明确。异议之二过去,凡以“××学”命名的区域性研究,多是研究者对异国或异域的称谓,如西方早期所谓之“汉学”和“东方学”,多少带有一些殖民主义色彩,澳门学的提出似乎也会带有这类嫌疑。异议之三,此时提“澳门学”恐怕为时尚早,建立澳门学的条件尚未成熟。先谈第一个问题,澳门学的概念。这里关键是这个“学”字,这里的“学”不是指一般的知识学问,而是指一种学术分类或一定的科学领域,也就是说,这个“学”字是指学科而言。前面又
该书由管仁富主编,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写,是目前方志界有关乡镇志编修工作的部公开出版的工具书。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即:“专题讲义”——编写乡镇志各个部类的方法、技巧;“相关论文”——方志专家探讨乡镇志论文的精选;“国家标准”——收录国家公开出版物行业标准;“修志规范”——修志工作种种规范;“领导讲话”——上级领导有关志书的精神、要求;“篇目集萃”——各地出版乡镇村志精品目录及点评。汇集众多方志专家智慧,从多个角度阐释了编修乡镇志的编纂意义、志体结构、篇目设计、编修技巧、资料搜汇、特色突出、精编精校、行业规范等内容。具有的指导、理论意义,突出修志工作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是目前我省正在开展的乡镇志编修工作的指南和书目,对科学、创新编修乡镇志,出版方志精品佳构,有着重要的参考使用功
1921年,喜仁龙得到民国总统特许,考察了民国政府驻地中南海、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并在溥仪的陪同下,进入故宫实地勘察和摄影。本书正是这次考察的精华集锦。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原名《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首版于1926年。收录了14幅建筑绘图,300余张照片。全面展现了紫禁城的城门、角楼、殿宇等建筑的结构与装饰特点,如实记录下了中南海、北海、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的原貌。 下册原名《北京的城墙和城门》,首版于1924年。收录了十余万字工程勘察记录,50余幅测绘图,详细考证了北京城墙和城门的建筑构造和历史变迁,并附有130余幅极具艺术性和视觉震撼力的照片。这是现存记录老北京城墙和城门*翔实可靠的文献,更是后世学者无法超越的*之作。
本书是“中国东南区域史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2001)的论文选编。研讨会代表包括吴承明、MarkElvin、PeterKBol、岸本美绪、RichardvonGlahn、JosephMcDermott、苏基朗(BillyKee=longSoo)等国际著名学者。本书以江南为中心,主要论述宋元明清城市工业的发展,地方文化的演进。这是目前国际中国经济史学界的前沿研究领域,本书所收录的论文反映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中国古代史、经济史研究者。
这部书稿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全书包括了宋代成都府的组织机构、宋代成都府的财政经济管理、宋代成都府的司法审判与行政监察、宋代成都府的社会治安管理、宋代成都府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