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shou部全面、系统勾勒和呈现康区整体历史面貌的通史著作。基于康区历史基本脉络及特点,分 古代卷 近代卷 两册。 康区又称 康藏 ,是藏族传统三大历史地理区域之一。该区域地处横断山区,是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云贵高原的重要连接地带,既是藏族同西南各民族密切接触交往的地区,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经营和治理西藏地方的通道和关键区域之一。本书以通史体例,将康藏历史置于历代中央王朝、西藏地方及汉藏民族交流互动之中,系统梳理和呈现了该区域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康藏地区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西藏以及青藏高原各民族同内地的政治交往、贸易往来和多民族文化交流,同时对理解藏族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是一部集资料与研究成果之大成的康藏史基础性著作。
本书是以专题形式对福建历史文化进行较全面介绍的大众读物,全书分上下册,共十个专题。上册五个专题分别介绍福建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移民与家族社会 、教育与杰出人才、学术思想与名著、历代文人与传世作品等。下册五个专题介绍了福建的传统艺术、科学技术、民间信仰、方言民俗以及闽台文化交融与海外交通等内容。 本书的特色是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化为通俗语言,向大众普及福建区域历史文化知识。全书从不同的角度对福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个领域著名人物的事迹、地方文化特色、民俗事象、逸闻趣事等都进行生动的描述,以有趣的专题条目设计,吸引读者一探究竟的求知欲,以点带面,描绘细节,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全方位地了解福建历史与文化。
青铜器是先秦中国重要的礼器。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包括兽面、龙、凤鸟等,这些纹饰在青铜器开始使用的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而在青铜器消失后的岁月里它们也继续存在,青铜器是它们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载体,而它们
内蒙古无论从地域角度来说,还是从民族内容而论,或是从建制去谈,在中国通史上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应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是,在迄今出版的中国通史著作中都没有也不可能作翔实系统的记述。对很多人来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使是历史学家也不是人人都详知这里从古至今的历史,至于其他学科的学者,更是了解甚少。在一些断代史或专门史、民族史中,对内蒙古地区历史的评说,姑且不说论点如何,就是史实也是众说纷纭。因此,我们一直认为需要撰写一部时空完整、内容全面、史料翔实、论证精确的内蒙古通史,而且企盼在中国通史中也要把这块历史加进去。这就是我们研究并编撰这部《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内蒙古通史(套装共20册)》的初衷。但是,是不是达到了这个目标,让读者评说、让历史检验吧。
景宁畲族自治县档案馆藏北洋档案为研究北洋时期地方政治、区域经济、基层社会秩序及整合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该档案几乎包括从国家制度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所反应的历史时期,正处于从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节点,恰可贴切反映历史转轨:基层政权建设既源自国家体制转型,而国家制度在基层落实又势必呈现在地化的“调适”,民众社会生活的变化又“迟滞”于国家政治层面。整理与研究景宁畲族自治县档案馆藏北洋档案有助于弥补既往北洋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路。
《台湾史稿》由台湾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组成,是在学术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大众性的台湾通史,平实客观,有明确的历史分期,阐述台湾的历史进程,重点在近代史和现代史。详细叙述了日据时期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资源掠夺和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台湾光复与二二八事件;深入分析了国民党退台后的改造与两蒋时期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对美对日关系;深度剖析了李登辉时期 台独 势力的形成和发展,民进党 执政 与 台独 危机,政党轮替、国民党再次上台,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海峡两岸关系;全面传播正确的台湾历史知识,说明台湾经济起飞的原因,研究西方列强侵略与台湾发展的关系,在一个中国的共识与立场上阐明台湾的历史进程与历史特点及其与祖国不可分离的关系,驳斥 台独 的无理谬说,推动 反独促统 的步伐。
《老上海百业指南》一书的素材,取自《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39-1940年版、1947-1949年版)不同版次的内容精华,保留了原书的市区总图、交通邮区图、各区街道详图、大楼平面图、主要内容的各类索
一本书带你走访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回到多民族融合的盛世繁华 从展览到图书 珍贵文物聚焦鲜为人知的吐谷浑历史文化 长约一米的彩色长卷展现吐谷浑人的风俗场景 荣新江、韩建华、仝涛、陈国科、霍巍、赵丰等学者撰文 讲述丝绸之路青海道的故事 【图书简介】 青海地处祖国的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三山高耸于此,三江发源于此,一湖碧水,无穷旷野。它东接中原甚至远跨长江流域,西达新疆南道,北通河西走廊,南临西藏雪域,道路畅通,盘踞要津。 丝绸之路青海道开拓甚早,但其繁盛则在吐谷浑时期。公元4 世纪初,鲜卑族慕容吐谷浑率部西迁青海,约于313 年建吐谷浑国,至663 年被吐蕃所灭,历时约350年。 “西海长云:6—8世纪的丝绸之路青海道”展览简述吐谷浑国历史,并以近40年来海西地区吐谷浑—
《陕西古代文明》》一书,按照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展”的陈列体系,通过对史前、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和宋元明清等七个时期的历史的深度解读以及重点文物内涵的深度挖掘,全面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力求增进读者对陕西古代文明的了解和认识,充分感受陕西古代文明的辉煌与神韵。
本书辑录了历代出土的葬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墓志,十国墓志收录的下限以各国灭亡时间为准,并附录卒于五代而葬埋时间入宋者,及入辽或入宋的五代十国重要人物及其直系亲属墓志。所辑墓志按五代十国各政权分别编次;各政权下以志主落葬先后为序排列,五代部分以各朝年号编号,十国部分以国号编号;卒葬时间不详者编列于相应政权的 。 本书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力在剔除伪志误收;录文尽可能据较清晰的拓本予以校录,并于每篇后标注辑录出处。部分墓志原石及拓本已佚,录文仅见于历代金石文献,本书据相关著作迻录;同一墓志,各种金石文献录文不同处,酌情出校记说明。 本书体例上接续《唐代墓志汇编》及续集,收集、校录五代十国墓志400余方,并附有完整的人名索引。索引将墓志中出现的人物,除志主远祖及行文用典外,均行编入,并按
《 史稿》由 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组成,是在学术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大众性的 通史,平实客观,有明确的历史分期,阐述 的历史进程,重点在近代史和现代史。详细叙述了日据时期日本对 的殖民统治、资源掠夺和 人民的反抗斗争、 光复与二二八事件;深入分析了 退台后的改造与两蒋时期 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对美对日关系;深度剖析了李登辉时期“台独”势力的形成和发展,民进党“执政”与“台独”危机,政党轮替、 再次上台,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海峡 关系;全面传播正确的 历史知识,说明 经济起飞的原因,研究西方列强侵略与 发展的关系,在一个中国的共识与立场上阐明 的历史进程与历史特点及其与祖国不可分离的关系,驳斥“台独”的无理谬说,推动“反独促统”的步伐。
本书共十二卷,记载了光绪时期遂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等情况,对于研究光绪时期的遂昌各方面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以光绪二十二年尊经阁刻本为底本,以新式标点点校,对其中错讹之处进行校勘,对其中漫漶不清之处,据他志予以补出。本书采用繁体竖排方式排版。本书为光绪遂昌地区详实的地方文献资料,是研究光绪遂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手资料。
本书是基于滇藏川三省跨界毗连区域整体性基础之上系统研究近代滇藏川毗连地区治理开发的学术著作。书中客观真实地梳理展现了晚清民国时期滇藏川毗连地区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族际的关系跌宕起伏、本土势力之间竞合角逐的历史情境;并深入系统地解析了中央政府基于国内外形势变化自上而下调整布局对滇藏川毗连地区的治理开发状况,重点关注研究了基层民族社会对于国内外形势变动和国家开边治边的适应和响应进程及其发展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