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史话》叙述了台湾地区自考古发现人类生活遗迹始,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止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了自三国时期以来中国政府对于台湾的开发,台湾的政治建制、经济发展与贸易,大陆对台湾的移民拓垦,郑氏家族与刘铭传等对于台湾的经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日本的占领和殖民制度的建立以及对台湾人民的压迫与掠夺,台湾人民持续不断的反抗斗争,日本投降后台湾的光复,国民政府对台政策的得失,迁台人员与台湾土著的矛盾,等等。读后可以对台湾从史前到新中国建立前的开发、发展过程,台湾地区与大陆的关系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当今两岸交流频繁的情况下,对于普通读者及有关人员了解台湾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台湾史话》由程朝云编写。
卫家雄编著的《长江史话》以概略的笔触,讲述了长江自然与人文的历史变迁。它首先介绍了长江得名的由来、千百年来江源探索的历史、长江河道的历史自然地理变化、黄金航道的开拓。接着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对长江干道沿岸某些重要城镇的发展简史和大湖、名山的历史变化做了叙述。介绍了沿江的风景名胜,回顾了历 在长江曾发生过的一些战争乃至经济、文化活动。由于有大量流传久远的传说故事、民风民俗穿插书中,《长江史话》使人读起来倍觉趣味盎然。
《永乐大典》编修于明永乐初年,是我国古代优选的类书。全书依《洪武正韵》八十韵(按:另有七十六韵。)编排,正 文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为11095册。嘉靖、隆庆间曾重录《大典》,此后遂有两种抄本:一为永乐修纂本,又称永乐抄本、正本;一为嘉靖重录本,又称嘉靖抄本、副本。隆庆后, 大典正本即不见所踪,嘉靖抄本也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存仅810余卷,篇幅不过原书的4%。中华书局在1960年将收集到的730卷影印,分为10册出版;1984年,中华书局将后续收集的67卷,合入先前的730卷,仍厘为10册,重新影印出版,成为目前收集最全、流传最广的版本。 今将《永乐大典》卷之七千七百一《十九庚?京》"南京"条进行点校,收入《南京稀见文献丛刊》,径冠其名曰"南京"。此^t点校,即以中华书局I960年影印本为底本,参校文献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永乐
一代一代爱拼的闽南人,为求生存发展,远离故土,浮海荒岛,用智慧赶走外虏,把根基扎在台湾,在荒芜的土地上建起新家园。他们有了一个新名字 台湾闽南人 。 生命从此延续,文明从此传承,荆棘变成了鲜花,荒凉变成了繁华。他们有纷争,也有交融:有泪水,也有欢笑,更有那为抗击侵略、保卫家园而洒下的万丈豪气。这就是海峡两岸叙不完、割不断的浓浓五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