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带你看中国》一套五册,是考古学家根据其多年的考古一线工作经历和研究,撰写给孩子们的考古科普书,寻找印刻在中国版图里的历史印记。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让孩子们知来处,明去处,何以中国。 《我们的文明古老到多久》:考古专家冯时认为,天文学是中国文化的源。西水坡墓中的北斗和龙、虎星象组成了一幅天文图。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天文图,距今约6500年。冯时从这幅天文图中揭示了古人是如何观象授时的,以及先民眼中的宇宙与四时。冯时还向孩子们描述了西水坡遗址给人们的启示。 《三星堆》: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广汉,是中国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遗址总面积达12平方千米。考古专家黎海超向孩子们介绍了青铜器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青铜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是谁制
这是一部写给大众读者的以文物中的动物视角讲述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书。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人在动物身上寄托了丰富的情感;这些带有特殊寓意的动物融入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一件件历史文物保留了下来,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古老悠久的中华文明的精彩瞬间。在《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一书中,以每一种动物主题来安排章节,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中动物意象背后的故事。这些文物跨越了神巫时代和礼制社会,历经了太平盛世与乱世 迭,见证了中西方世界的交流与融合;透过每一件文物上的动物意象,我们得以窥探不同时代古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这本书所呈现的500余件文物,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在这些文物中,有一些或许是你 次看到,还有一些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目前一条很好有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全书分为两编。上编为考古调查,主要内容为陕西段、甘肃段、青海段、四川段、西藏段唐蕃古道考古调查;下编为理论研究,主要内容为唐蕃古道路网结构的考古发现与重构、唐蕃古道沿线佛教遗存的文化特征、唐蕃古道沿线棺板画遗存的艺术特征、唐蕃古道沿线石狮的造型特征。
本书是汉学家胡司德先生研究先秦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作。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中国的饮食以及食物供奉,与当时的道德、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记录先秦时期文化的历史文献中,对历代帝王、圣贤和政客的描述常常引用烹饪方面的暗喻,许多形象化的叙述都与食物和烹饪相关,通过分析这些文字,作者认为先秦时期的烹饪文化为中国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提供了许多关键的理念和暗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今的中国社会。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墎墩山海昏侯刘贺墓园,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共出土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文物5万多件(套),其中青铜器5000多件(套)。刘贺墓所出青铜器,绝大多数属于西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即册封昌邑王刘髆之年)至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即刘贺下葬之年)间昌邑王国和海昏侯国时期的青铜器,以前者居多,质精器美。本书为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器修复、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分三章,通过大量精美的文物图片和专业的文字描述,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刘贺墓出土青铜器的类型、组合方式、工艺功能等,以及对编钟、青铜镜、青铜灯、青铜镇、青铜熏炉等的专题研究,为专家、学者、历史爱好者研究汉武盛世至昭宣中兴这一重要历史时段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用制度、埋葬礼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历经2400多年而从未放弃祭祀,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庙宇,也是中国现存最为的古建筑群之一;孔林延续使用2400多年,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延用时间最长的氏族墓地;孔子嫡孙保有世袭罔替的爵号,历时2100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其府第孔府是中国现存规模、保存、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