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为一部大型专科辞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 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1998 年版)的全面修订。按照专业性、全面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充分吸收 20 世纪末以来海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修改完善原有词条、附录,增加新词条、新附录和新门类,主要包括敦煌学通论、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和考古、宗教、学术史 7 大部类,石窟艺术、佛教典籍、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社会、石窟考古、人物、天文历法、医学、著作、版本等68个门类,收录词目 12000 条,图版 1200 余幅,总篇幅 400 余万字。与第一版相比,新增词目 5000 余条,新增图版700余幅,新增字数160余万。大辞典全方位总结、反映了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当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敦煌是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交会的圣地,敦煌莫高窟是不同地域文明交融的艺术时空隧道。《敦煌艺术大辞典》正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独特艺术魅力、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收录敦煌艺术领域词目近3000条,图版1000余幅,分门别类,编为综合,石窟形制与相关遗迹、遗物,各时代艺术 代表窟,彩塑,尊像画 说法图,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 瑞像图,密教图像,传统神话画,供养人像及题记,生产 生活 民俗,古代科技,服饰,音乐 舞蹈,建筑画,山水画 动物画,装饰图案,壁画技法,石窟保护,藏经洞艺术品,书法 印章,版本,地理,历史,历史人物,著作,敦煌学者等28个类别,以全面展示敦煌艺术的研究成果。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国家兴建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由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33年倡议建立。作为中央地方共建的国jia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人耕耘与奉献,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今日 一院六馆 展馆布局:历史馆展示 江苏古代文明 ;特展馆举办清宫文物特展和文化交流临展;艺术馆分类展览历代绘画、书法、雕塑;民国馆呈现民国一条街,重点展示南京地区民国社会风情;非遗馆通过小剧场、老茶馆等动态方式展示江苏非遗项目;数字馆以数字技术呈现中华文化的28个片断,带给观众全新体验。 一院六馆 奉献给观众的不仅是文物与展览,而是由众多不同主题的文化空间组成的文化休闲场所,呈现给观众的是全新的博物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体验与感受。 这本书不是文物的堆砌,
《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收录了500余幅麦积山石窟的高清大图,辅以洞窟信息介绍,并梳理了历代麦积山石窟艺术的风格和特色。整理过程得到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亦参考了大量相关著作、论文等资料。为增加互动性,书中部分洞窟还附上了二维码,扫码可 体验实景洞窟展示,以便读者沉浸式、多角度了解麦积山石窟造像之美。全书分为“石窟造像”“库藏造像”“壁画”三个部分,即打开麦积山石窟的三把“钥匙”。 “石窟造像”部分,收录了麦积山石窟几乎所有可抵达的造像;“库藏造像”部分,展示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近百件珍贵文物中的精华;“壁画”部分呈现了麦积山价值非凡的壁画,同样信息量满满。
这是一套海外馆藏的中国文物艺术精品的集合,收录了自世界各大博物馆拍摄的近千幅中国文物照片,分为 书画 敦煌遗画 青铜器 陶瓷器 金银器 等九个部分,每件(组)文物均配有相关专业人士撰写的文章,包括围绕文物本身的介绍鉴赏,及对其历史乃至器制渊源的考证与回溯,既是难得的历史文献资料集成,也为普通读者了解和鉴赏中国文物提供了流畅、易读又全面的观赏指南。
本书对当下考古学方法和理论作了最全面的介绍,为21世纪的世界考古学提供了一种全新和准确的综述,被誉为“考古学百科全书”。本书架设了“考古学框架”,并向六个经典W发问,即“何物”(what),“何处”(where),“何时”(when),“他们是谁”(who),“他们的环境”、“他们的生计和食谱”、“他们的技术”、“他们的贸易与交换”(how),以及“社会文化为何演变”(why)。本书因通俗易读,广受赞誉。
本书在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首版基础上, 充分吸收20世纪末以来海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 修改完善原有词条、附录, 适度增加新词条、新附录和新门类, 收词涉及敦煌学通论、敦煌石窟考古、艺术、历史人物、版本、语言、文学、体育、教育、近现代人物、书法、地理等近20个大类, 预计收词8000条, 图片900幅, 总规模350万字, 增幅45%; 突出专业性、全面性、世界性和时代性, 全方位总结、反映新世纪以来敦煌学的近期新成果。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撰
本书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历时14年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其内容依历代“正史”体例,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 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氲纫话俣嗳耍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资料,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系统地了解清代史事。同时书中的一部分志和清末人物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史料,另有所本,亦具有文献价值。 本书点校由启功、王钟翰等学者完成,点校质量较高。本次在繁体竖排点校本《清史稿》基础上,转为简体横排,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本图录以2012年以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主,汇集全国43家文博、考古机构的近400件近期新考古出土文物,以“走向文明”“协和万邦”“海宇攸同”“殊方共享”四个部分,生动讲述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较为完整呈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
大同博物馆:本书是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 一本博物馆 中大同市博物馆分册,全面介绍了大同市博物馆 沧桑代地 魏都平城 辽金西京 明清重镇 等常设展陈以及部分专题陈列。本书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内容翔实,知识严谨,趣味性强。读者通过本书,既能了解大同市博物馆的整体面貌以及博物馆珍藏的众多文物,又能知晓文物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 辽宁博物馆:本书是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 一本博物馆 中的辽宁省博物馆分册,是一本全面介绍辽宁省博物馆馆藏 书画、雕刻、陶瓷、丝绣、铜器、碑志等文物的出版物。本书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还原了博物馆展区导览顺序,精选高清图片,结合细节文字描述,穿插讲述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社会风貌、人文精神,内容翔实,知识严谨,趣味性强。通过本书,既
“新疆历史文物展”展览通过大量文物及相关材料,系统宣传新疆璀璨的历史文化,展现多元一体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深刻地阐明,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地区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辉煌历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新疆是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为丝绸之路上文明的互鉴融通,做出过重要贡献。本书为同展图录。
近年来,新出唐五代墓志大量问世,有益学林。然而其出 散,体量庞大,查考不易。仅有的几种索引,或收録墓志较少,或仅为墓主人名索引,导致墓志中出现的大量人物,无法 查考。本书汇集近二十年来新出土之唐五代墓志9000余方,时间下限至2022年。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墓志目録,详列文献出处;一为人名索引,收録墓志中出现的所有唐 五代人物。读者可由索引检索人名,再由目録追寻所在墓志,从而快速定位相关人物,为学术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江西道教碑刻辑录》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江西道教碑刻收集、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16BZJ039)的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而成。书稿内容全面系统搜集江西道教庙宇碑刻存在的数量、类型、特点、分布区域等相关信息,并对有价值碑刻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为:1.所涉主要内容以当代江西行政区划为依据,以涉及江西道教为主。2.收录范围包括道教碑记、宫观记、阁楼堂记、墓志铭、地券等。3.少数包含道教内容的民间宗教和砖刻、钟铭、瓷碑等,亦酌情收入。4.少数虽非碑文,但内容重要、史料价值高,作为附录收录,在篇目后加*号。5.碑文时限:上起西汉,下讫清末,少数民国和当代有价值碑文亦酌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