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带你看中国》一套五册,是考古学家根据其多年的考古一线工作经历和研究,撰写给孩子们的考古科普书,寻找印刻在中国版图里的历史印记。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让孩子们知来处,明去处,何以中国。 《我们的文明古老到多久》:考古专家冯时认为,天文学是中国文化的源。西水坡墓中的北斗和龙、虎星象组成了一幅天文图。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天文图,距今约6500年。冯时从这幅天文图中揭示了古人是如何观象授时的,以及先民眼中的宇宙与四时。冯时还向孩子们描述了西水坡遗址给人们的启示。 《三星堆》: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广汉,是中国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遗址总面积达12平方千米。考古专家黎海超向孩子们介绍了青铜器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青铜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是谁制
本书作者实地考察梳理北京地区长城城堡,综合查阅文献,运用图绘和照片相结合的方式,*次系统完整地记录整理北京地区长城城堡类型古建筑。在田野调查的实践基础上,本书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科普性。目前市场上关于长城的读物虽有不少,但是立足于实地考察城堡类古建筑而编写的图绘出版物尚未见到,无论从内容角度还是记录表现形式,本书均是一次创新尝试。本书集知识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对传承中华文明思想、传播北京文化、丰富北京文化生活、增强中华文明的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温迪·阿什莫尔、罗伯特·沙雷尔的《考古学导论》介绍当代考古学技术、方法和理论框架的简洁的导论性著作,遵循与作者另一本《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同样的写作原则,但更为言简意赅。在不到300页的篇幅中,详略得当地全面介绍了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说明案例和个案研究体现了新旧大陆考古遗迹的时空平衡。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帮助,包括考古区域的地图、广泛的例证、章介绍和摘要、每章结束时的深入阅读指南、词汇表、参考书目和索引等。
夏商周考古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夏商周考古在取得丰硕成果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依然分歧重重。该书围绕夏商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对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若干方面进行梳理。深入其中,可以了解当前面临的问题,明确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夏商周考古颇具意义。 本书由十篇文章构成,以顾颉刚“古史辨”为开端,对夏、商、周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问题、代表性学者均有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作者秉持客观原则,“述而不论,点到为止”,不对各家观点的优劣进行评骘。
本研究以讨论主题的不同,分为四个部分。立足于国际考古学界公认的三个基石来昭示理论和问题意识的主导作用,介绍旧石器时代研究的新进展、人类起源研究、农业起源和文明和早期国际起源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以求将国际学界流行的理论方法与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隋唐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历史考古学。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下启宋元。这一时期不仅政治统一,经济文化繁荣昌盛,而且各类遗迹与遗物数量多、丰富多彩。如遗址类有世人注目的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等;遗物类有色彩绚烂的三彩器、金银器、各类栩栩如生的造像以及反映“丝绸之路”繁荣的异域遗物等。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对“汉唐雄风”的理解,可以触摸隋唐文化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