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的商朝祖先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习惯在甲骨上刻字,占卜问天。千年之后,祖先远去,但曾被埋藏的甲骨被一缕晨光照亮,于是我们发现了甲骨文,国内目前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什么是风?凤鸟煽动翅膀腾空而起,便有了风。 什么是念?整颗心都向你聚拢,想你时,我心无法思考其他。 什么是族?旗下一支箭,为同一面旗帜战斗的人,方为同族。 寻着甲骨文生动优美的线条,我们恍惚回到了祖先们创造中华文明的现场,看他们如何耕田织衣、占卜祭祀,如何送别亲人,又生养子女,如此生生不息,才有了千年后的我们,以及我们浸润其中的中华文化。 然而,甲骨文也是国内最冷门的专业之一,只有少数院校设置。本书作者李右溪是甲骨文硕士,学校那届学甲骨文的只有她一人,她一度担心甲骨文有成为绝学的风险。于是她写下这本书,希望更多
本书在夏塔图棺板画图像志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彩棺结构复原的尝试,还对它所反映的族群、 问题展开探讨,并从物质文化层面对棺板画中人物所着服饰、使用酒具和骑射 等进行了选择性研究。这些棺板画提供了解读吐蕃时期当地政治、 与文化艺术的诸多重要信息。
?:?
是什么样的金石之韵,凝固着古老的时光?是什么样的温暖色泽,散发着恒久的魅力?是什么样的因缘际会,浸润着动人的周秦之风?是什么样的智慧之光,铸就了不朽的青铜史书?让我们走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领略青铜文化魂之所在。本书是一部图录,从多个角度介绍了青铜器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艺和中华礼乐文明。
一书直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考古学不再遥不可及。 考古学家王巍,用大师级笔法再现隐于地层中的五千年古老文明,亲自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大发现:浙江余杭良渚,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山西襄汾陶寺,地层记忆中的尧舜时代;陕西神木石峁,早期 形态的城市;河南偃师二里头,城邦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二十余个塑造地方文化根基的区域性中心遗址。 400余位知名考古学家,20多年的田野探寻,珍贵的 手考古资料,庞大豪华的科研阵容,从地层中见证中华文明的兴起、勃发与繁盛。
这是一本将百年来仰韶文化的考古成果进行通俗转化的文博类大众读物。 1921年,仰韶遗址的发掘翻开了我国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 页,书写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的新篇章,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书是当今考古学家王仁湘所著的一本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博类通俗读物,它通过十章47个主题和近二百幅精美图片,将一百多年来我国考古界学者对仰韶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通俗性的转化,用科学清晰的语言生动讲述仰韶文化被发掘的来龙去脉、仰韶先民的衣食住行、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美学法则、仰韶时代的人口和社会特点、信仰与艺术特点等内容,完整、立体地阐释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此唤起公众对中华文明源头探寻的兴趣,进而读懂远古的中国。
宋金时期,砖室墓广泛见于中原北方地区。本书较为系统地探究了砖室墓的演变脉络,指出唐宋和宋金之际的政权 迭和社会变迁对墓葬材料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原北方地区出现了三个前后相继的墓葬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本书讨论了皇族成员和官员慕葬等级制度的生成和演变过程,并对砖室墓的整体布局和比较流行的装饰题材进行了研究。
作者萧易跟随《中国 地理》进行考古之旅,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集结19篇文章,汇成《寻蜀记》。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出汉代的石阙、唐代的石窟、宋代的古城、明代的陵墓、清代的建筑……这些文物串连起来,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
廖平是晚清以來今文經學和蜀學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國經學史和近代思想 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本“集”整理廖平著述,除收入廖平生前所編《六譯館叢書》中的幾乎所有文獻外(不含輯绿的個别前人文獻),同時盡可能地收錄《叢書》之外的廖平文獻,定名為“廖平集”,分册陸續出版。 今、古(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争是中國經學史上的千年難題,至清末因廖平提出今古學而得以釐清。 廖平的今古學著作以《今古學考》《古學考》《知聖篇》為代表,在當時學界即頗有影響。其中《今古學考》《古學考》以考辨為主,詳明兩漢師法,成書較早,故此合編為一書,收入《廖平集》。
瑶山是良渚遗址群内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核心区墓地是迄今为止良渚古城遗址内等级zg的墓地,也是良渚文化时期年代最早、等级zg的墓地。本书通过全面介绍瑶山遗址全貌以及瑶山遗址墓葬的考古发现,帮助大众了解瑶山墓地墓主身份、等级和地位,成组玉礼器的使用,以及墓地布局体现的社会组织,对良渚古城遗址良渚文化早期、太湖流域良渚文化早期中心聚落和周边区域中心之间的关系。这些对于大众深入了解良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