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按照文物用途、材质、主题进行分类,精选62件故宫国宝文物,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同时穿插讲述同时期的国宝故事。一套书涵盖历史、国宝、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让读者透过这些文物,了解一个多角度的故宫,进而了解伟大祖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
《考古中国 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南海I号、长城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彩呈现。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每一篇附考古小知识,零基础也能看懂。全书根据考古发现时间编排,从1921年至2020年,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致敬中国考古人。
史前的这个符号时代,正是孕育文明的前文明时代。 白陶、彩陶和琢玉艺术,是史前造神运动中兴起的三次艺术浪潮,艺术在传播中使得信仰获得大范围认同。 本书通过考古发现实证了史前中国存在着一个符号时代。在文字出现之前,符号已经统领着一些特定区域的人群,符号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也让他们彼此理解、彼此认同。这些早期符号具有的信仰性质,展现了中国古人对广漠宇宙和自然万物的认识,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从史前符号时代起,就开始了时空广大的交流融汇,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一体品格
在上世纪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战乱频仍,政局不稳。 深陷危难中,国宝亦无法自保。大量文物盗掘、盗卖活动猖獗,很多国宝漂流异乡,丧失了原始出土和保存的信息,不仅对学术研究造成了巨大困扰,也是 财富的损失。它们如今静静躺在国外知名博物馆中,接待着来自全世界游客敬仰的目光和赞美的语言,但同时也是文明遭受浩劫的重要证据。 本书以不同年代、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诠释了一个共同主题——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博大精深。对流失文物,从追溯丢失经过、复原原始保存信息、考证人物身份、还原古物用途、研究一个时代的风貌……各个角度,讲述了这些国宝蕴含的信息。同时,让我们看到在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内,文物的精美 伦和盗掘者穷凶极恶并存,文物保护者和贩卖者之间的博弈。这些故事现在都静静躺在距离它
名物学是涉及社会生活史、工艺美术史、文物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二十多年来,扬之水通过其扎实严谨的研究和勤奋著述,将名物学发扬光大,给这门古老的学问注入了新的内涵,正如作者所说:“在考古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情况下,今天完全有条件使名物学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解决文学、历史、考古等领域中遇到的问题。”本书涉及古代家具、宋代花瓶、香事、茶事、酒器、节令风物等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讲述和揭示名物学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功用,考据精审,文图并茂,一卷在手,既可以领略和体会名物研究的魅力,也可对作者治学的特点以及学问的如何养成等多所领悟。
内容简介 《金沙考古:探寻古蜀人的信仰世界》是一部面向大众解读金沙遗址出土器物的通俗读物。全书约20万字,分为金、木、水、火、土、玉、等9篇,作者通过对“太阳神鸟”“金面具”等器物细节的推敲,一题一文,阐释古蜀人信仰在器物中的体现,展现了古蜀先民高超的技艺与令人惊叹的智慧,帮助读者领悟古蜀人的信仰世界。本书曾以《金沙之谜:古蜀王国的文物传奇》(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之名出版,作者增补内容,本次为修订版本。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获得 发展,尤以文具制造业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唐代是文具流传广播的关键阶段,宋代则是文具 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具制造业的发展反映了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本书以文具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隋唐以前文具制造业的兴起与发展,唐宋时期文具制造业原料及技术的传承与革新,文具制造业的产地扩展与重心南移,文具制造业与唐宋社会变化的互动关系,文具制造业与唐宋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秦汉至宋代文具制造业的发展演进对重新思考“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唐宋变革论”等理论问题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考察唐宋时期文具制造业的发展,分析政治、文化中心向东移动,经济重心向南移动的发展态势;进而从环境史的视角分析文具制造业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加
“沉睡数千年,再醒惊天下”。2021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次大发现,青铜神树、铜顶尊跪坐人像、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大青铜面具、金面具等文物出土,引发了对三星堆新一轮探索和研究。 本书收录了王仁湘先生关于三星堆器物、纹饰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这些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其中包括近期新发掘的3至8号坑出土的青铜顶尊人像、神坛、屏风座、玉琮等珍贵器物。全书不仅图文并茂地勾勒了古蜀文化的神秘诡异,也展现了古蜀时代与中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正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我们希望能借此打开研究者和读者的思路,共同探讨古蜀文明和三星堆文化。
这本书是西域考古学家王炳华六十载新疆考古与研究之路的手记,真实留存了他从开创伊犁河流域考古开始,到发现孔雀河青铜时代墓葬、主持并参与楼兰、尼雅、克里雅、丹丹乌里克、小河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过程中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这当中有对新疆古人类迁徙的反思,也有论证古代丝绸之路人类文化交往故实而生的由衷赞叹。新中国 代考古人历尽艰辛却始终迎难而上,新疆考古事业从无到有、由沉寂到为世界关注,在王炳华先生的瀚海行脚历程中得到了圆满的见证。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53116785 书名:中国彩陶:庙底沟文化图谱 定价:13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一座千年汉墓,三千件珍贵文物,一代文博人的艰难探索。《马王堆考古手记》真实还原当年轰动世界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历程,以一手资料破除了流传甚广的谣言,以引人入胜的叙述回顾50年前发掘历程中的一波三折。 本书作者之一侯良,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工作的亲历者和领导者之一。侯良先生一生致力于马王堆的研究和普及推广工作,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老一辈考古文博人 择一事,终一生 的信念感。本书梳理了侯良先生留下的大量手稿、书稿和内部资料,并收录当年发掘现场的珍贵影像资料。 马王堆汉墓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全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马王堆出土的大量文物都堪称稀世珍宝,可以衍生出独立的学问,如帛书、帛画、简牍、漆器等。本书由湖南博物院提供高清文物图片,带来仿佛亲临现场的观赏体验,更从博物馆学的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大仰韶:黄土高原的文化根脉 出版社 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 作 者 王仁湘著 出版时间 20210301 I S B N 9787553113760 定价 96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0 (
新德里 博物馆成立于1949年,是印度 的博物馆,其中亚厅的藏品基础是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丝绸之路上的两次中亚考察所经百余座亚洲古代城市中搜罗来的壁画、绢画、雕塑、瓷器、金银器及文书等。对大中华文化圈来说,新德里 博物馆藏品中 重要的就是,斯坦因在敦煌获得并于1918年留存在印度的那批百年以来从未对外公开发表过的艺术品。 的敦煌海外流失文物主要藏于三处,分别是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集美博物馆和新德里 博物馆,前两座博物馆自半个世纪前已经陆续公布了馆内敦煌藏品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只有新德里 博物馆至今仍未公开过其敦煌藏品的情况,无论是数量、题材、图片、数据或保存情况,都只有各国研究者申请参观后的间接转述。因此,《新德里 博物馆中的敦煌艺术》一书就显得弥足珍贵--这是 一部关于敦煌海外流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