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家沈从文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的一些有关织锦类的考古鉴赏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沈从文把研究文物数十年里经手过眼数以万计丝织品所积累的经验按时代一一梳理,佐以实物图片,展现出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织锦文化。
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4万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000余件,经鉴定确认的国家一级文物159件。胡旋舞石刻墓门、鎏金铜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鉴定确认为重量文物,贺兰山岩画、红军西征和陕甘宁边区时期的革命文
南海Ⅰ号沉船的整体出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位于广东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陆续向世人展示它的神秘魅力。那么,南海Ⅰ号沉船是如何被发现、被命名的?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又重回人们的视线?整体打捞方案又是如何确定的?在它的新家“水晶宫”,它又将面临些什么?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向读者讲述了1987~2007年南海Ⅰ号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学大家沈从文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的一些有关织锦类的考古鉴赏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沈从文把研究文物数十年里经手过眼数以万计丝织品所积累的经验按时代一一梳理,佐以实物图片,展现出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织锦文化。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又有两处兵马俑坑出现在世人面前。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考古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并以兵马俑军阵所展现的线索,全景式地探寻了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皇帝秦始皇及臣僚妃嫔的不同命运,再现了秦始皇本人及他亲手创造的帝国盖世绝伦的风采。
本书是汉学家胡司德先生研究先秦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作。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中国的饮食以及食物供奉,与当时的道德、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记录先秦时期文化的历史文献中,对历代帝王、圣贤和政客的描述常常引用烹饪方面的暗喻,许多形象化的叙述都与食物和烹饪相关,通过分析这些文字,作者认为先秦时期的烹饪文化为中国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提供了许多关键的理念和暗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今的中国社会。
本书汇集了“帝国主义、艺术与文物返还”国际会议上,美国、土耳其、英国等国专家学者的论文。这些文章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观点,对人类文明进程中“帝国主义”掠夺文物的“不文明”行为,以及要求返还埃尔金大理石雕等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详实、理性的剖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常见文物生僻字:小字典》所收集的文物主要出自参考文献中所列的文物书籍,另有部分为全国省级以上博物馆所藏精品文物。 《常见文物生僻字:小字典》所收录的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文保单位)名称主要为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截止日期为2006年5月26日;另外收录有部分省级文保单位名称,以备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