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历时14年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其内容依历代“正史”体例,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 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氲纫话俣嗳耍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资料,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系统地了解清代史事。同时书中的一部分志和清末人物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史料,另有所本,亦具有文献价值。 本书点校由启功、王钟翰等学者完成,点校质量较高。本次在繁体竖排点校本《清史稿》基础上,转为简体横排,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本书收有《春秋》三传研究论文15篇,主要涉及《左传》的校勘与疑难词语考释,中古以前文献征引三传研究,以及与三传有关的古书流变研究等几组文章,这些论文原刊于《中华文史论丛》《中国史研究》《汉语史学报》《语言科学》《中国经学》等重要学术期刊报纸,对于《春秋》三传文本以及古书流传研究皆具参考价值。
《国科大文丛:科技考古进展》简要介绍了陶瓷、冶金、玉器、建材、生物、农业、有机残留物和盐业共八个领域的科技考古进展,较为系统地展示了王昌燧教授及其团队28年来在科技考古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不乏原创性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定能使读者耳目一新;而一些司空见惯的“常识”受到挑战,并被证明是谬误时,读者亦可体味到科技考古的乐趣和魅力所在。 对于考古学、科技考古学、科学技术史、博物馆学以及文物保护专业的研究生,《国科大文丛:科技考古进展》似可作为专业教材;而对于文物爱好者和收藏家而言,它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其记载有水族古代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內容博大精深。《水书·贪巨卷》为水书先生家藏的珍稀卷本,内容涉及天文历法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33)·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是1980年夏和1981年的头几个星期在大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一系列讲座的修改文本。这些讲座设定了许多目标,但首要的任务是要阐明最近的研究进展,即我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或是我正在探索的观点,还没有形成论文或是专著。这也意味着这《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33)·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不像已经完成的研究一样,汇聚各种观点和研究进展,评论相关的研究。我们都知道考古学家出版著述常常是工作完成许久之后的事;类似之,启发灵感的讨论和交流,这些构成研究乐趣的东西往往只在朋友和同事“圈内”才会有,直到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迟到的报告出版之前,很少会播之大众。讲座则填补了研究的乐趣与准备报告的乏味之间的空白。我希望通过出版我现在的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