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的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一个代表,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体现,它在美术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至今仍然焕发着艺术生命力,感动着一千多年后的现代人。所以,怎样看待敦煌艺术在中国美术目前的价值?怎样继承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美术遗产从事现代中国的美术创作?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本书分十个专题,从美术发展史的角度系统探讨了敦煌艺术在中国绘画史、雕塑史、书法史乃至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此外,还涉及了敦煌壁画、彩塑、敦煌写本书法以及敦煌艺术与中国内地以及中亚、印度的比较研究。
屹立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是全世界ZUIJU辨识性、也最神秘的史前遗迹之一。在过去几百年间,无数人都为之倾倒,围绕着它的建造和用途,更是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理论和猜测——其中不乏一些耸人听闻的奇谈与怪论。在本书中,英国考古学家弗朗西斯·普莱尔吸收近期新研究成果,对巨石阵的历史和性质进行了严谨、可信的介绍,将这座史前时代的纪念碑置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之下,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几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文化学者、作家、艺术家等等对这一考古迷思的精彩解读。
本书综合梳理了中国商代晚期以前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格局和发展演变状况,提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其范围涵盖现代中国大部地区。本书认为早期中国是有
黄檗是一座山,是从福建到江西,从福建到京都的禅宗祖庭名山。希运禅师为唐代大宗师,于福建黄檗山出家,在江西新黄檗山传法,在唐宋时期形成 天下两黄檗 的历史格局。明清时期,隐元禅师应化西东,中兴古黄檗,东渡创建京都新黄檗,促成 东西两黄檗 的法脉传承。黄檗文化扎根于千年的闽赣浙沃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做出积极贡献。 本书系黄檗文库 走进黄檗系列之一,定位为黄檗文化的普及推广读物。 全书分为 黄檗文化之根 和 黄檗文化之花 两大部分。其中, 黄檗文化之根 包括黄檗之名、禅者的黄檗、诗文的黄檗、名人的黄檗、人文的黄檗、隐元与黄檗文化等章节,而 黄檗文化之花 则包括先进文化的黄檗、科学技术的黄檗、佛学东传的黄檗三个章节。 全书图文并茂,从历史、人文、科技各个领挖掘黄檗
《先秦秦汉时期岭南社会与文化考索:以考古学为视角》主要利用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尽的可能复原先秦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在运用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注意借助与考古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及其他史料,实事求是地释读考古资料,科学、合理地借鉴考古学研究成果,进而力求客观地复原历史。鉴于远古和古代关于岭南地区的史料的局限,并不强求研究历史的方方面面,只追求所涉及的某些方面的历史客观性。
这是一部马王堆汉墓发掘组织者的亲笔撰述。他以鲜活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再现了千年女尸挖掘时的艰辛、出土时激动人心的盛况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神奇的马王堆》由侯良所著,犹如一部精美的短片,再现了马王堆汉墓琳琅满目的出土文物和相关知识,让人感叹于我国古人神奇的技艺……
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的一些有关织锦类的考古鉴赏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沈从文把研究文物数十年里经手过眼数以万计丝织品所积累的经验按时代一一梳理,佐以实物图片,展现出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织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