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改变世界》一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外销瓷的通俗读物。在传统的观念中,中国的外销产品主要是丝绸和茶叶,这也是丝绸之路的由来。实际上,中国的外销品中传世多、影响更大的是瓷器。从考古和传世文物的角度看,瓷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本书从外销瓷的海外考古故事、外销瓷的窑口探访、外销瓷本身承载的西方宗教、文化、艺术和生活,以及西方皇室、贵族和富豪定制的中国瓷器的相关内容。讲述被中国瓷器改变的西方生活,讲述中国瓷器的海外历程,讲述中国瓷器的世界影响力。
《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收录了500余幅麦积山石窟的高清大图,辅以洞窟信息介绍,并梳理了历代麦积山石窟艺术的风格和特色。整理过程得到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亦参考了大量相关著作、论文等资料。为增加互动性,书中部分洞窟还附上了二维码,扫码可 体验实景洞窟展示,以便读者沉浸式、多角度了解麦积山石窟造像之美。全书分为“石窟造像”“库藏造像”“壁画”三个部分,即打开麦积山石窟的三把“钥匙”。 “石窟造像”部分,收录了麦积山石窟几乎所有可抵达的造像;“库藏造像”部分,展示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近百件珍贵文物中的精华;“壁画”部分呈现了麦积山价值非凡的壁画,同样信息量满满。
1922年冬天,霍华德 卡特成为第 个窥见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人,他眯起眼睛,凑在他打开的小洞上,借着蜡烛的微光往里面看。到处都能看到金子的闪光。挖掘行动的赞助人卡那封伯爵拽着卡特的衣服,连珠炮似的问道: 你看见什么了?你看见什么了? 卡特费尽力气才说出: 我看见了奇妙的东西。 古老而美丽的事物令人颤栗,吸引着一代代人接近它们、挖掘它们。 这本书涵盖世界上二十余个主要的考古胜地,以及重要的考古发现,我们将看到埃及法老的黄金面具,希腊帕提侬神庙里的大理石雕像,墨西哥丛林中的祭献品 这些文物将尽可能客观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过着怎样的生活、创造过怎样的文明,其中的一些文明又为何走向毁灭。 这也是一群 寻宝者 考古学家 的传奇故事。1872年,谢里曼为寻找特洛伊,在土丘上挖开伤口一般的大沟;20世纪60
《穷穷集 古代文物与历史文化研究》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后晓荣所著。本书共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发表于考古方向专业论文三十余篇,通过对考古文物原始资料的充分研究,结合历史文献,开展有关讨论,得出一些见解和认识。 《穷穷集 古代文物与历史文化研究》分为四个板块,板块是围绕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考古和出土文物开展有关研究,第二板块是围绕中国古代印章文化展开的研究,第三板块为围绕孝文化所展开的研究,第四板块就是对古代文物较为具体的研究,时间跨度从商周青铜器到宋元瓷器,文物的质地从单一物种到多种综合,研究内容有历史研究到文学解读。 《穷穷集 古代文物与历史文化研究》从实际出发,充分依据考古实物和历史资料,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古代文物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
......
本书讲述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故事,带我们回到距今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原腹地,一览当时东亚很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的样貌。她有着300万平方米的面积,成为当时优选的中心性城市,她有很早的“紫城”、很早的中轴线
屹立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是全世界 辨识性、也 神秘的史前遗迹之一。在过去几百年间,无数人都为之倾倒,围绕着它的建造和用途, 是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理论和猜测——其中不乏一些耸人听闻的奇谈与怪论。 在本书中,英国考古学家弗朗西斯·普莱尔吸收 研究成果,对巨石阵的历史和性质进行了严谨、可信的介绍,将这座史前时代的纪念碑置于 广泛的文化背景之下,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几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文化学者、作家、艺术家等等对这一考古迷思的精彩解读。
考古人员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常常灰头土脸,偶尔惊天动地。 考古队员们编了顺口溜自我调侃: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文物调查勘探的。 考古人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一些生活细节,比如他们吃什么、用什么、扔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古学就是一门关于垃圾的学问。我们的发掘对象往往是废墟和垃圾堆,但是我们能从其中探出许多宝物来。 考古有啥用? 人的历史至少有两三百万年,如果把这两三百万年假设为24小时的话,那么到半夜11点57分之后,才进入有文字的历史。而这之外的漫长人类发展史,要想搞清它的过程,复原它的轨迹,回答诸如我们是谁、我们是怎么来的这类问题,只能依靠考古学了。
夏仁琴、卢海鸣编写的《南唐二陵发掘报告》详尽记录了五代南唐先主李昇与其妻宋氏合葬的钦陵和中主李璟与其妻钟氏合葬的顺陵的发掘成果,对研究五代前后的帝王陵寝制度有极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