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为青年研究人员整理馆藏法帖刻石的成果,也可以说是一部“读帖”的心得之作。全书共分为概述、敬和堂法帖、诒晋斋诸帖、录文、附录、后记六个部分。书中不仅对历代法帖的相关问题作了细致的描述,同时还对各朝代的书法大家们如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王铎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各家对此人的书法评价。这些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帖刻石背后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有关《敬和堂法帖》与《诒晋斋诸帖》的原刻石拓片及录文,这也使得法帖爱好者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研究。
《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一书共收录了十二篇论文,集中研究各种博物馆实践的理念与主张。各篇论文的作者包括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馆长、档案学家、学者、教师和收藏家,研究对象包括泰德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体验音乐计划等众多著名博物馆,从各个层次进行博物馆研究,范围涉及该领域各个热门话题。该书包括编者导言、问题讨论以及完整的参考书目,适合艺术史、绘画艺术以及博物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编者珍妮特·马斯汀是美国斯顿霍尔艺术音乐系副教授。“本书将主流博物馆理论的概述性视点与实际性的思考问题相结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博物馆学教学法。”——纽约教授弗洛拉·爱德维·S.卡普兰(FloraEdouwayeS.Kaplan)“一本给博物馆学专业学生的优秀。同时也为具有相当判断力的博物馆参观者提供了一套颇具创造性且行之有效的分
本书简要介绍了镇赉县从石器时代至清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脉络,精选镇赉县多年来发掘出土及收集、采集的文物集结成册,基本反映了镇赉县各时代考古学遗物的特点。精选镇赉县多年来发掘出土及收集、采集的文物集结成册,基本反映了镇赉县各时代考古学遗物的特点。
本书收入该馆从战国至清代铜镜近两百面,是从馆藏400多面铜镜中精选出来的,按时代划分为楚式镜、西汉镜、新东汉三国六朝镜、隋唐五代镜、宋元明清镜五大部分。前面有两篇重要文章,一篇是《长沙市博物馆藏铜镜综述》,对所收藏的铜镜进行了类型式的划分和扼要论述。另一篇是《中国古代铜镜及其思想文化概论》,“对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史及其蕴含在铜镜中的思想文化进行了剖析和总结”,“从宏观上展示出铜镜的思想文化发展脉络”,这是一篇比较系统深入地对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史、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做简明扼要论述的论文,其中有很多精彩和引人入胜之处。
《先秦书法艺术丛刊·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子羔鲁邦大旱》收录了《孔子诗论》、《子羔》、《鲁邦大旱》三篇。这三篇形制、字体相近,应是同抄于一卷者。其内容涉及先秦佚诗以及孔子的一些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佚文。这次出版,不仅包括楚竹书《孔子诗论》、《子羔》、《鲁邦大旱》的全景图、原大图版和释文,更有竹简的放大图版。一方面可以为文史研究者提供一份新的出土文献资料,同时也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二千多年前的书法墨迹。
深圳博物馆收藏匾额500余块,是这个年轻的博物馆独具特色的藏品,很受馆内外的关注。匾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匾额融建筑、书法、装饰艺术于一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和魅力。贞干表微,是深圳博物馆匾额精品展的名字,意思是用竹木表明微细的、隐而不现的人或事。该展览共展出精品匾额80多块,得到了观众的良好反响。为了与更多的人分享展览的成功,深圳博物馆编写了《贞干表微:深圳博物馆馆藏牌匾精品》。
《博物馆变迁:博物馆历史与功能读本》(2014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第一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作者爱德华·P.亚历山大的又一经典著作。《美国博物馆:创新者和先驱》介绍了美国博物馆形成时期(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13位博物馆领军人物如何将私人收藏打造成的各类公共博物馆的这段历史。这些首批建立起来的机构包括今日享誉全球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博物馆的创新者和先驱的远见卓识和引领作用,才有了今日美国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影响力。这本书记录了美国博物馆拓荒者们从初辟草莱到蔚成气象的开创、精进之功,梳理了博物馆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任何一位对博物馆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既可以作为入门书籍,也是了
《鲁迅藏拓本全集》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所藏鲁迅生前搜购历史拓本 5100 余种、 6000 余张,大略可分为刻石类,包括碑碣、汉画像、摩崖、造像、墓志、阙、经幢、买地卷等;吉金类,包括钟鼎、铜镜、古钱等;陶文类,包括古砖、瓦当、砚、印等。除了鲁迅生前编订目录、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汉画像选集外,大都没有公开面世。 《汉画像》卷,其分为上下两册。汉画像拓自刻有画像的石头,即“画像石”,准确的说鲁迅所藏汉画像是汉代画像石刻拓本。本书汉画像拓片多出于山东和南阳两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系列》阐述了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尤其以大量一手资料介绍了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以及20世纪60年代未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情况,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文物保护单位制度形成过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系列》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和探讨基础上,还对美国国家历史地标申报遴选情况做了介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系列》是一本系统介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中国基本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发生、发展及其作用的专著。对于读者了解甚至从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
近代是中国博物馆产生及初步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段。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中,不但从根本上冲击了中国古物私藏秘守的固有模式,同时宣扬了新的公共文化观念,拓展了公共服务空间,对此后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徐玲著的《博物馆与近代中国公共文化(1840-1949)》在中西文化冲突及交流的背景下,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产生及发展的社会环境,国人自主建馆的历程及学界对博物馆体制化建设的探索等,进而从公共文化角度重新审视近代中国博物馆的特性。以期还原博物馆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独特贡献。本书适合从事博物馆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博物馆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婺源博物馆藏珍书画》中婺源博物馆从一九五三年开始筹建,近六十年来,几经周折,几经坎坷,终积腋成裘而初具规模,现苋集藏品万余件,在县级博物馆有影响,其中明清书画是馆藏的重要组成,千余件作品中,汇集了如文征明、祝允明、谢时臣、文伯仁、吕纪、刘士儒、许邦本、周之冕、周天球、董其昌、陈继儒、俞可进、汪都、弘仁、查士标、汪梅鼎、七处、夏历、王武、胡湄、徐枋、郑燮、黄慎、边寿民、曹榜、恽冰、周璕、刘墉、翁方纲、程瑶田、秦大士、袁枚、王文治、杨守敬、何绍基等吴门画派、新安画派、金陵画派、扬州画派的众多名家的精心之作,以及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
《苏州博物馆藏历代碑志》中所收石刻均为苏州博物馆所藏,那些由杰出书法家精心写制的志铭,本身就是令人过目难忘的艺术佳构。远离喧嚣浮躁的尘世,当你面对这些无声的石刻,仿佛打开了神奇的穿越之门,重新播放着过去的一幕幕历史画面,那些已经随风飘逝的人和事再度鲜活起来,这一瞬,所有的生命与记忆都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