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探寻宝藏背后的中华遗产》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代关于宝藏的神秘传说和历史典故,涉及秦始皇陵宝藏、定陵宝藏、清东陵宝藏、马陵山十字坡藏宝、金沙遗址、黑水城、瞿塘峡夔门黄金洞、方腊石窟藏宝、张献忠窖金、石达开藏宝、雷峰塔地宫、乐山大佛 藏宝洞 、 南海一号 沉船、 阿波丸 沉船 内容详实,考据严谨,装帧精美,带您发现藏在精美古画里的国家宝藏。 《消逝古国:寻觅古国废墟的中华文明》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沉睡了千年的楼兰美女、因 汗血宝马 而闻名天下的大宛、狂妄自大的夜郎、天籁之音龟兹、因金庸武侠小说而被人们熟知的大理段氏和西夏 探求这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国文明,追踪考古遗址、遍考史书古籍,真实再现消逝的古国。让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得清晰,让斑驳迷离的真相逐渐明朗,让亦真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重要的藏馆之一,朱凤瀚先生主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青铜器卷》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大规模地系统地对馆藏青铜器整理著录、深入研究,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五个分册,全面展示了国博所藏之国之重器。 国博西周青铜器尤其引人注目。晚清陕西出土的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号称 四大国宝 ,名扬海内外,而其中的大盂鼎和虢季子白盘就展陈于此。国博收藏的著名西周青铜器还有南宫柳鼎、禹鼎、柞伯鼎、觉公簋、利簋、宜侯夨簋、天亡簋、琱生簋、颂壶、康侯爵、盠方彝、召卣、作册吴盉、士山盘、燕侯盂、逑钟等,件件都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与语言文字的直接材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西周青铜器
画像砖是中国古代在建造砖室墓葬中用来装饰墓室的泥制砖块,砖块表面通过不同的制作方式,如印、刻、画等,呈现不同的人物动物植物的画像,故称 画像砖 。考古发现的画像砖主要分布于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西、山东等地,时间上从战国晚期到宋元时期一直延续使用,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制作、使用的画像砖均有不同的形制和特点。比如,汉代的画像砖就有空心大砖和实心小砖两种,空心大砖主要流行于中原地区,实心小砖则多见于四川地区。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 收藏有一百多件汉代至宋金的画像砖,其中汉代的空心大砖数量最多,有108块,其余的数十件是宋金时期的实心小砖。藏品中的汉代画像空心砖有出土于洛阳地区的阴纹画像砖和出土于郑州、许昌地区的阳纹画像砖。因为阴纹画像砖仅见于洛阳地区,流传甚少,且制作精美、画像
《福建省博物馆概览》(上、下册)由福建省文物局、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主编,系福建博物馆专业普及类概览,记述福建省各级国有、非国有的综合类、专题类、行业类等博物馆的发展轨迹,收藏、研究、保护与展示,社会贡献等。收录进该书的,即是经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设立或登记备案设立的104家国有博物馆、39家非国有博物馆。内容包括博物馆性质、历史沿革、建筑布局、陈列展览、馆藏精品、文物保护、研究成果、对外交流、文创衍生、机构设置、参观指南等条目,并附馆区、馆舍和展厅面貌、重要馆藏精品照片。旨在全面展示福建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概况,总结回顾福建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在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以来取得的成果,宣传普及各家博物馆之绚丽风采。
《楠书房书系·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对于金丝楠木深入而又宽广的陈实,堪为一份指津式文籍——它秉承学术,为中华精神绵延不倦之召唤;它就日瞻云,千载而下,令人怡然共喜,获为几代人的知己,为木器制作心灵向往的里程碑。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收录俞伟超先生的近 70 种论述访谈录 3 篇,收录论述内容全面、分类合理,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俞先生的学术成就、 学术贡献和学术人生。
本书选取60件福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馆藏文物(涵盖福州各个区、县博物馆),挖掘文物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人文内涵及文物背后的故事,打造福州第一本可移动文物精品导读图书,全面、翔实、系统地介绍福州地区代表性文物,方便广大文博爱好者寻图索骥、赏阅珍藏。每件文物均配以专业手法拍摄的图片,充分展示细节。全书融知识性、普及性、鉴赏性、收藏性于一体,集中展示福州丰富的历史遗存、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助于推动闽都文化传承创新, 让文物活起来 。
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院和展览会的发展过程,是清末民初思想文化转变和知识结构转型的缩影。贯穿《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编著:丁蕾)的两个核心概念是“私藏”和“公共展览”,以广州市市立博物院、1933年广州市靠前次展览会和1940年广东文物展为研究对象,考察原属于私人的藏品走进公众视野的历史过程,并通过具体而微地分析各种展示物品和展示方式,解读其背后的各种人群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引发对传统收藏和现代展示理念接驳过程的思考。
楚,一个曾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一个浪漫乐观的民族,一种开放融合的文化。八百余年江山尘与土,楚造就了一个风华绝代的世界,楚区域文明成就了东方巨子的崛起,了后继者从物质到精神、从制度到风俗的潮流,揭开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新篇章。《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遴选200余件楚、汉文物精品,分尊礼崇乐、蕴美求奇、问天求索、楚启汉风四部分,揭开楚的神秘面纱,品味楚文化的神奇与浪漫,管窥汉承楚绪的薪火传承,领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真谛。
此次展览有别于大英博物馆此前在中国举办过的专题展览,是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多年来,首次将完整反映世界文明发展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展带到中国,送到北京。对于广大中国公众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机遇难得的艺术享受,从中更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与对接。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115件套(272件)展品,内容丰富,精品迭出,包括出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不同时期及东亚与南亚、大洋洲、美洲、非洲等不同地域的艺术珍品,展品种类有雕塑、绘画、珠宝、金器、铜器、石器、陶瓷器等,其中有人类最早的人工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