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眼甘泉,她让不同的人在此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在这里人神交融,时空飞腾,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一切伟大的艺术和历史,都汇集在博物馆。 它为研究者存在,为学习者展示,为旅游者导引,是苦旅者歇息和充电的港湾,它期待着仰望的人群和执著的目光。人们在观看文物,同时也在观看自己。于是,博物馆既为人们构筑了艺术的殿堂和心灵的长廊,也为人们搭建了人与物,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桥梁。 本书用图片文字把读者引领到异地的云南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
英国有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有巴黎卢浮宫,日本有东京国立博物馆,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两个故宫博物院。 两个故宫 是东亚近代史的产物。故宫的魅力根源,来自于数次奇迹似的历史转折。两岸故宫不只是珍奇、瑰丽的宝库,更呈现出政治权力与文化深层结构的样貌。 两个故宫 的存在,串联了什么历史情结?潜藏了多少政治人物的历史思维? 《朝日新闻》资深记者、 中华圈的专家 野岛刚,历时五年,奔波全球亲身采访,从政治、外交的独特角度梳理了两个故宫的世纪纠缠。
近代以来的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军阀混战之苦。逢此多事之秋,宫廷国宝作为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积淀与结晶,其浮沉流转也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有多少国宝流失海外?有多少国宝毁于战火?又有多少志士仁人甘冒危险守护国宝?一部故宫国宝流传宫外的历史,既是近现代中国饱受欺凌、积贫积弱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儿女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守护民族历史与文明的奋斗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章。 《故宫国宝流传宫外纪实》作者向斯,供职故宫博物院整整三十年,对故宫国宝流传宫外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系统研究,首次破译故宫国宝绝密档案,以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笔法,为读者缕述千年瑰宝、皇帝御用、宫廷典籍的来龙去脉,以及国宝文物在流转迁徙过程中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故宫国宝流传宫外纪实》是故宫博物院的
梅兰芳纪念馆是中国名人纪念馆。在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馆址是当代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1951~1961年逝世前在北京的寓所,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面积为716平方米。1983年12月筹建,1986年10月对外开放。该馆现有藏品32421件,计分剧本、图书、照片、剧单、字画、信件、实物等类。其中绝大部分具有文物价值,如剧本中很多清代抄本,大都是善本或孤本。梅兰芳本人和一些著名老艺人历年的便、剧装照片,梅氏与国外知名戏剧家的合影照片以及从清末至现代在各剧场或堂会演出的戏单,均极珍贵。所藏字画中有宋、元、明、清和当代著名书画家如吴昌硕、陈师曾、陈宝琛、齐白石、徐悲鸿、陈半丁、张大千、溥心畲等人的作品。梅兰芳本人的绘画也藏有多幅。此外还有当代印度画圣难达婆薮为梅兰芳用中、西画法相结合绘制的巨幅油画《洛神》、日本
王龙正编著的这本《玉柄铁剑》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新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九大 镇院之宝 之一玉柄铁剑。 虢国玉柄铁剑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早冶炼铁,距今2800年。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剑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属西周晚期器物,河南博物院 九大镇院之宝 之一。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位於白下区南捕厅的甘熙故居内,故居共有三百多间房屋,因皇家规定民间住宅不得超出百间,甘熙曾在朝为官,深知法规,故对外宣称「九十九间半」。博物馆一九九五年被订为江苏省及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於甘熙故居不少房舍遭人侵占,目前整修恢复原貌的有南捕厅十五、十七、十九号,并以此分三大陈列主题。十五号是南京传统民居厅堂展示,游客可参观门厅、大厅、内厅、主人房、佛堂、洞房、闺房、书斋等,体会清末民居的居宅理念。十七号展示南京地区民俗技艺,展示现场有老艺师表演皮影戏、泥人、魔术、九连环、剪纸等,游客可花点小钱,当场学艺。十九号的南京传统民居图片展,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厅建筑、多进穿堂建筑及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是研究南京地区明清民居的
《云纹铜禁》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对云纹铜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做了深入解读。
英国有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有巴黎卢浮宫,日本有东京国立博物馆,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是东亚近代史的产物。故宫的魅力根源,来自于数次奇迹似的历史转折。两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是研究和宣传抗日战争,特别是武汉抗战的革命纪念馆。建馆以来,致力于武汉抗战历史的研究和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书在重点介绍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基础上,也记录了武汉抗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相关人物。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资料,也是一本好的教材:对那些曾经身历其境的老同志来说,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年代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本书将会帮助他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在民族危亡之时为中国人民开辟光明前途的。愿我们中华儿女,从这一历史回忆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淌过博物馆》由梁进所著,《淌过博物馆》介绍的各类博物馆是我们大千世界方方面面的精致模型。作者以她科学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和读者一起分享了她淌过世界各地各种博物馆的感受和领悟,从科学到艺术,从古远到民俗,从自然到文明,有考证有悬疑,有灿烂有黑暗,有故事有趣味。让读者和她一起欣赏博物馆的精彩。
张俊儒编著的这本《杜岭方鼎》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新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九大 镇院之宝 之一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中国商代中期的青铜器。1974年由一个名叫袁海军的环卫工在挖土过程中一镐挖出,地点为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共两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较小,高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