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之多、之美令人目不暇接。这个项目就是解决初识古建者看什么、怎么看这两大问题。本书以山西省发展文化旅游所做的旅游公路规划为主线,按照长城公路、太行公路、黄河公路这三大线及汾河干流沿线布局,从古
甘肃古塔现存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发展历史绵长1600余年,展现了甘肃地域文化神奇而特殊的魅力。《甘肃古塔研究》在收集甘肃古塔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内容包括三部分:部分为概论,主要探讨甘肃古塔的现存状况、发展脉络、功用价值;第二部分以时代为序,分六个单元收录165处古塔和塔址的基本资料;第三部分附录甘南藏区80处较有代表性藏传佛教寺院及佛塔的资料。
本书希望通过充分发掘文献资料,系统吸收50年来的考研发掘和研究成果,将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紧密结合,相互印证,对这些问题作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做到言必有据,论必严谨,既有故事情节又不夸张演绎,将一个较为真实的汉长安城展现给广大读者。
中国的名楼遍布大江南北,东有阅江楼、城隍阁、天一阁、望海楼,南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天心阁,西有鹳雀楼、钟鼓楼、大观楼,北有蓬莱阁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名楼文化,2004年由岳阳楼等六大名楼发起,在湖南岳阳成立了中国名楼协会。协会成立至今正好十年,成员单位已由最初的六家增加到了十三家。中国名楼协会一直致力于名楼文化的保护,着力挖掘各楼深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名楼文化保护机制的形成,指导名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名楼的文化理念与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中国名楼协会力求通过对名楼的科学分类研究,以文化发展脉络为线索,探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和特色;通过对名楼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文化景观,引导人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品位。邹律资主编
在故宫博物院八十多年的岁月裹,有一些积极参与博物院初始创办并把自己一生贡献给博物院的人士。他们的辛劳,他们的业绩,他们的造诣,使他们也成为人所共仰的[国宝]。单士元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单士元先生一九0七年十二月出生于北京,自幼家贫,矢志于学。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逊帝溥仪出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开始清点清官物品,单先生当了一名书记,参与到当时的文物点查工作中。一九二五年十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单先生赓续供职在院,先后在文献馆、图书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故宫博物院建设和新中国文博事业中。一九五六年,单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二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一九八四年任故宫博物院顾问。
傅芸子(1902-?)满族,北京人,原名宝坤,字韫之,别号餐英、竹醉生,戏曲理论家傅惜华之兄。自幼酷爱国学,博识旧京名物掌故,早年在“燕京华文学校”图书馆任职,又为《京报》记者,曾主编《北京画报》和《国剧画报》并与梅兰芳、余叔岩、齐如山等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作品散见于天津《国闻周报》《益世报》和在北京出版的日文汉学杂志《文字同盟》等。1932年赴日任京都帝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讲师,主讲中国语言文学,在此期间,考察日本皇家宝库正仓院,遍访公私各家藏书,撰就代表作《正仓院考古记》和《白川集》,并为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十年代初回国执教北京大学文学院,同时任职北京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协助溥心主编北平《新生报》副刊《故都文物》,又与其兄傅惜华合作主编《华北日报》副刊《俗文学》主要著作还
甘肃古塔现存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发展历史绵长1600余年,展现了甘肃地域文化神奇而特殊的魅力。《甘肃古塔研究》在收集甘肃古塔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内容包括三部分:部分为概论,主要探讨甘肃古塔的现存状况、发展脉络、功用价值;第二部分以时代为序,分六个单元收录165处古塔和塔址的基本资料;第三部分附录甘南藏区80处较有代表性藏传佛教寺院及佛塔的资料。
傅芸子(1902-?)满族,北京人,原名宝坤,字韫之,别号餐英、竹醉生,戏曲理论家傅惜华之兄。自幼酷爱国学,博识旧京名物掌故,早年在“燕京华文学校”图书馆任职,又为《京报》记者,曾主编《北京画报》和《国剧画报》并与梅兰芳、余叔岩、齐如山等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作品散见于天津《国闻周报》《益世报》和在北京出版的日文汉学杂志《文字同盟》等。1932年赴日任京都帝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讲师,主讲中国语言文学,在此期间,考察日本皇家宝库正仓院,遍访公私各家藏书,撰就代表作《正仓院考古记》和《白川集》,并为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十年代初回国执教北京大学文学院,同时任职北京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协助溥心主编北平《新生报》副刊《故都文物》,又与其兄傅惜华合作主编《华北日报》副刊《俗文学》主要著作还
傅芸子(1902-?)满族,北京人,原名宝坤,字韫之,别号餐英、竹醉生,戏曲理论家傅惜华之兄。自幼酷爱国学,博识旧京名物掌故,早年在“燕京华文学校”图书馆任职,又为《京报》记者,曾主编《北京画报》和《国剧画报》并与梅兰芳、余叔岩、齐如山等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作品散见于天津《国闻周报》《益世报》和在北京出版的日文汉学杂志《文字同盟》等。1932年赴日任京都帝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讲师,主讲中国语言文学,在此期间,考察日本皇家宝库正仓院,遍访公私各家藏书,撰就代表作《正仓院考古记》和《白川集》,并为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十年代初回国执教北京大学文学院,同时任职北京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协助溥心主编北平《新生报》副刊《故都文物》,又与其兄傅惜华合作主编《华北日报》副刊《俗文学》主要著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