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的悠久历史 端砚的制作与使用历史悠久,用端石研墨的情况应该在唐以前就出现了,入唐后端砚逐渐由岭南一隅走向全国,并有所发展,中晚唐是端砚的成熟期及推广期,所谓“天下无贵贱通用”两宋时期,端砚以其自身优越的发墨性和观赏性,备受推崇,且傲然为首,端砚诸砚之首的地位此后从未改变。明代端砚逐渐趋于多样化,并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砚种的艺术面貌。到了清代,岭南文化对端砚制作的影响不断加强,端砚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走向成熟,形成了制砚界所谓的 “粤工”,且延续至今。清末民国时期,和中国国运一样,端砚业走入低谷,一度砚坑停采,制砚几近断绝。新中国成立后,端砚又逢新生,制砚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端砚制作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且从业人员及生产规模都远远超过以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
浙江慈溪上林湖为越窑的中心产区,其中后司岙窑址是烧造秘色瓷的*主要窑场。2015-201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发现晚唐五代时期的堆积,出土了大量的秘色瓷器,产品种类丰富,不仅为法门寺地宫和临安钱氏家族墓地出土秘色瓷找到了产地,许多器物为首次面世。沈岳明、郑建明主编的《秘色越器(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选取后司岙窑址出土秘色瓷器及窑具、装烧标本近200件,并选取法门寺地宫和临安钱氏家族墓地出土秘色瓷做比对,展示其*新发掘和研究成果。
《染缬集》通过绘图、论证,首次详细地解析了古代织物的编织、染缬等过程,并制作了实物作为例证。文中还收录了王先生有关中国古代纺织史研究的理论文章,如《中国纺织史研究的若干课题》、《中国丝绸文物出土与保护概况》等。另有染缬样品和染缬工序的详细图解,如汉代织绣品朱砂染色工艺、马王堆汉代印花工艺、骨螺染色工艺等。
本书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入藏的新疆和田(古代于阗)出土的13件粟特语文书的释读整理成果。这批文书不仅是近年来国内所出粟特语文献中数量*多的一批,也极富研究旨趣。文书内容包括经济文书、书信等世俗文献,年代约在8世纪下半叶,为了解唐朝在西域统治末期在安西四镇活动的中亚粟特胡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文物展具与装具的设计制作,是展览陈列、保管、产品设计、文物预防性保护的交叉领域,除了关注形式美,更要重视文物安全。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内容借助展览实践案例,论述文物展具设计制作的理念、原则、方法、工艺、技术,以及展具的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易拆解性、可持续性与绿色设计乃至新兴技术的使用等。下编借助装具设计制作和使用的诸多实践案例,介绍如何为文物设计、制作适宜的 合理包装 ,确保文物在日常保管及长途运输中的安全。另外还介绍了符合博物馆使用需求的多种新型包装结构,阐述装具设计制作与使用中的节能减排与环保低碳理念,这也是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书理论结合实践,书中所配1500幅彩色照片和线图均为著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一手资料,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各类文物展具与装具的制作流程。
《古玩图鉴:玺印古钱篇》共列出5章内容,分别是中国古代玺印概述、中国历代玺印、玺印的收藏与鉴别、中国历代钱币、古钱币的收藏与鉴别。本书对每种分类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包含器物的诞生、发展、原料、制作、品种、鉴别等多种内容,搭配历史资料和市场信息,较好的还原了玺印古钱的历史和品质,为玺印古钱鉴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古玩图鉴 系列丛书一共8册,《家具篇》《铜器篇》《玉器石器篇》《陶瓷篇》《书画与碑帖篇》《玺印古钱篇》《文房清供篇》《杂项篇》,根据民国收藏家赵汝珍《古玩指南》改编。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全面展示馆藏文房清供精华,我们分作四德春秋、墨润飞香、纸寿千年、砚田墨海和杂宝诸陈五个单元来陈列文人的书画工具和清供实物。并透过文物本身折射出文人的优雅生活和审美情趣,以及掌控文玩进行创作的高深造诣。让观众体会文人创作艺术品之儒雅,这些文房器具蕴含了中国文人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才华。在展厅中还通过不同文房景观及古人进行书画交流活动的绘画作品再现文人创作的环境。
为配合城中村减挂钩试点项目 沂南河阳社区 民生工程建设,2013年6月9日至7月26日,山东省文 物考古研究院、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临沂市、沂南 县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了三座清代墓葬,从M1中室 和M3二室棺内发现大量丝绸织物,随即进行了初步清 理。 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由山东省文物保护修 复中心、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和沂南县博物馆联合成立 项目组,对文物实施了保护,修复的纺织品包括帽、 衫、袄、褂、袍、裤、靴、袜、腰带、丝带、被、褥 等。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丝织品文物的显 微结构、花纹图案、服装款式、剪裁工艺等信息进行 了深入分析研究。 这批精美的丝织品款式多样、织造细腻、纹样复 杂,对研究沂南县当地清代望族家族墓地的葬俗、礼 仪、婚姻、服饰风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王传昌主编的《煌
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这些功能各具的文房清供构成了笔耕丹青的必要条件,成为书斋中不可或缺的陈设雅玩。本书以实用简明的图文形式,提供一个令人愉悦的阅读空间,让读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品味文房清供之美。 《古玩图鉴:文房清供篇》共列出7章内容,除我们熟悉的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本书还收录了印章、笔格、笔筒、印泥等常见文房器物,在本书的结尾,还收录了关于古琴和和一些非铜乐器的介绍和品鉴,几乎囊括文房器物的方方面面,并主要介绍经典文房器物。本书对每种器物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包含器物的诞生、发展、原料、制作、品种、鉴别等多种内容,搭配历史资料和市场信息,较好的还原了器物的历史和品质
木器是古玩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吃饭离不开桌案,睡觉离不开床榻,休息离不开椅凳,放东西离不开橱柜匣盒,劳作离不开木制工具。本书主要介绍了包含紫檀、红木、花梨木在内的12种材质的家具品种,其中囊括了七大种类和三大流派,同时介绍了不同朝代家具风格的流变,*后还对家具的鉴别和鉴赏给出了实际参考建议,实用性非常强。 《古玩图鉴:家具篇》共列出10章内容,首先作为丛书开篇,对古玩进行了整体介绍,接下来分别介绍了家具的整体情况、中国古代家具的演变、明代家具、清代家具、髹漆工艺与家具、雕刻工艺与家具、镶嵌工艺与家具、家具的鉴别与家具鉴赏。不仅从宏观上介绍了家具的材质、种类和派别,还细化到各个朝代家具的演变,详细介绍了不同朝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家具的造型特征、装饰特
清宫玻璃器从清早期的诞生到宣统结束,其发展历程虽然曲折多变,但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不变,那就是生产高等级的玻璃制品,为皇家服务,而不是普通商品。清宫玻璃器材料珍稀、造价昂贵、工艺复杂、成品稀少、美伦美奂,加上皇帝亲力亲为的监督与指导等等,都让同时代的其他器物望尘莫及。 本画册围绕清代玻璃的起源与演变,展现中国玻璃艺术发展长河中这一段辉煌的历史,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康、雍、乾三朝皇帝是如何把一直被中国边缘化的玻璃蜕变成为玻璃中的奇珍——宫廷玻璃器,成为宫廷御用之珍品。
本书是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对南阳出土铜镜整理研究的一个报告。发掘工作是在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文化局、南阳市文物局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同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南阳出土铜镜》是对1995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内出土的铜镜进行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