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瓷器卷》的第二册(宋 元分册),精选收录宋、辽、西夏、金、元传世与考古发掘瓷器共计228件(套),在国家博物馆丰富馆藏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兼顾时代和地域,所选器物窑口覆盖全面,造型优美别致。本卷分为这一时期瓷器概述、文物图版说明及附录研究文章两篇三个部分。文物按照窑系和时代顺序排列,每件均有高清全景图版,部分重要器物还有局部细节图,文字说明首列馆藏信息,然后详细介绍器型、胎质、釉质、花纹、来源等。
《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内容简介:这套《鉴定入门百家谈》立足于尽量向读者提供鉴定实物、鉴定过程与鉴定结果,同时,在思维程式上,要求作者的思路向其他领域发散,以求将读者引到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 本册是《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由于古陶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它的升值是不争的事实。早收藏早获益,多收藏多获益。
本书是从故宫博物院数十年来行世的重要图录中,为时下俊彦、雅士修订再版的图录丛书。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余年,梓印书刊遍行天下,其中多有声名皎皎、人皆瞩目之作,越数十年,目遇犹叹为观止,珍爱有加者大有人在;进而愿典藏于厅室,插架于书斋,观赏于案头者争先解囊,志在中鹄。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是一本为数不多的专门论述古代陶瓷纹饰的专业性著作。全书将内容分为总论、新石器时代、商周至六朝、隋唐、宋辽金、元代、明代、清代八章,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发展史。 本书由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是一部陶瓷藏品鉴赏集,主要介绍如何收藏和鉴别隋唐大运河宋瓷的综合性知识,重点展示作者30年来收藏的大运河宋瓷。有北宋定窑黄釉龙纹印花盘、北宋定窑白釉双凤戏龙印花大碗、北宋定窑白釉鸭鱼纹印花盘、北宋定窑绿釉乌龟、北宋定窑绿釉龙纹印花盘、北宋定窑深酱釉龙纹印花盘等等,件件瑰丽奇珍,淡雅宜人。
本书旨在完成一个崭新的课题,即勾勒出中国陶瓷鉴定历史的大致轮廓,并为现实陶瓷鉴定者提供陶瓷鉴定发展的历史线索。从目前一般的角度来看,陶瓷鉴定就是简单地面对实物,确定它的年代;然而陶瓷鉴定的内涵远比这丰富得多,即使是如一般认为的确定实物的年代,也应该看到真正准确地把握实物的时代需要有许多方面的准备,并且鉴定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因此要想真正展示中国陶瓷鉴定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幸的是,中国陶瓷鉴定的发展是与中国陶瓷史学的发展相同步的,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文献资料,从一个角度去研究,是陶瓷史学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就是陶瓷鉴定的内容。诚然,鉴定是实践,是面对实物进行分析和判断;然而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陶瓷鉴定大家把他们的鉴定心得写成著作出版,因而他们
浙江是我国瓷器的发源地和青瓷的主要产地,迄今已发现古窑址近二千处,从而构成了上起商周、下至清代的庞大瓷窑体系。自东汉成熟瓷器创烧后,制瓷业发展迅速,在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瓷业史中,出现了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世界“东方陶瓷热”不断升温的,研究、喜爱浙江古代瓷器的人与日俱增。然而,无论从历史研究、科学借鉴还是艺术欣赏的角度,正确推断瓷器的年代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出土的瓷器,以及刻有年号的瓷器,正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断代的依据和科学鉴定的标尺。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一本系统、可靠、可资参考的浙江古代纪年瓷图录,使得研究和鉴赏浙江古代瓷器者颇感不便。有鉴于此,本馆决定编辑这本《浙江
本书结合实物对龙山文化黑陶的由来、发现、影响、地位、真伪鉴定等进行了全面论述。山东龙山黑陶是龙山文化的标志性代表,是公元前约2500-2000年间中国文明(史)遗存的重要物证。从目前存世的龙山黑陶与蛋壳陶的特殊造型和烧制工艺判断,龙山文化与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类型烧造的陶器相比,存在较大地域差异。这些差异则显现出龙山文化自身超前发展的明显优势。从龙山黑陶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泥质黑陶的耐用性和装饰性均优于红陶和其他色泽的陶器。此外,龙山黑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美的装饰工艺,被视为人类史前文明和古陶瓷史上著名的代表作。龙山文化因此被史学界冠名为:黑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