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本书将根据这6个分类,挑选代表性瓷器对宋瓷进行详尽介绍。
本书立足于外销于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这一文化特色产物,结合国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考古发现、私人收藏和专业研究的成果,深入挖掘中国外销瓷器的发展历史,以精良的编排、深入浅出的文字,力求让读者轻松读懂瓷器文化历史,同时了解瓷器作为中国的 国器 ,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向世界所传达的中国文化、所弘扬的中国精神、所传播的中国价值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了世界
一本书看懂“ 人造物”宋瓷,在宋瓷里见证中华美学高光时刻!为什么有历史学家认为“宋瓷是贯通古今东西、人类所能得到的 器物”?为什么宋瓷被称为中国美学的 ? 重要的是,为什么宋瓷这么重要这么美,你却一直看不懂、也没机会看清楚?如果你心存疑问,那就让《遇见宋瓷》给你一个看懂宋瓷的机会。 本书是许晟对 宋瓷片做的一份“审美报告”。作为哲学与艺术理论家,作者具有独到的审美洞见与审美直觉。在本书中,为了让读者一次性看到 的宋瓷,他针对80余片 瓷片,拍摄并精选了百余幅高清照片,并逐一对宋瓷的艺术特色与美学成就进行赏析,向读者介绍了宋瓷及各 窑口的传奇与荣光,以及它们所提醒的、纯粹而抽象之美的境界。可以说《遇见宋瓷》为普通读者和宋瓷搭起了一座赏心悦目的“沟通”桥梁,也为读者提升审美力提供了一次很好
《史前彩陶纹饰解读举例》在现今学术界,存在着汉字的源头为甲骨文还是陶文的问题。在经过十多年对大量岩画的研究,方知那些被今人所称的岩画,实为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祭祀的圣书。也就是,汉字在大谐声时期的形态。岩画,是具有年代层叠性的史书,记载着中华民族在商周以前祭祀华族古帝的史实。因此,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岩文。
瓷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瓷器则是数千年瓷器发展史不可断缺的重要一环。《民国瓷器》是一本赏鉴民国瓷器的小书,既是对作者高士国多年来鉴定鉴赏民国瓷器心得体会的一点总结,也希冀能为广大读者了解、认知、发现民国瓷器的美与内涵提供些许帮助。
清代金石学家、山东潍县陈介祺簠斋,为陶文发现、鍳定、考释之人。古器物收藏家向以鼎彝为重,未闻有以古陶器置诸邺架者也。考陶器古于金器,陶文早于金文。委弃瓦砾间之陶器文字,则从未引人注目。簠斋收藏金石之富,早已闻名海内,而晚年忽得陶器文字,诧为继金文、货布文、古玺文后,古文字之最重要数据也。欣喜万分,自号曰“齐东陶父”、“有周陶正之后”,齐名曰“三代古陶轩”,又曰“宝康瓠室”,语出“贾谊传”“吊屈原赋”“斡弃周鼎,宝康瓠兮”,其意趣可见也。 簠斋发现陶文之年代,前辈学者以为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乃取资于簠斋手札。近年,李学勤先生得见簠斋手跋陶文拓本,时间定为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着文发现表于《齐鲁学刊》。余翻检旧册,亦得同年题跋一纸,始得之陶片,抑有田陈氏之印记,系得自
叶德奎1934年出生于浙江云和,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当代青瓷诞生地——龙泉上垟瓷厂学习先进的制瓷工艺,同时也对传统的制瓷技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60年代中期,由于政治原因被迫离开上垟瓷厂,长达十几年,奔波于浙闽许多瓷厂。多年的磨练,让他的制瓷技艺日趋成熟。 70年代后期,受邀组建云和县大均瓷厂,任厂长兼技术总工。开发研制了乌金釉兔毫、油滴、满天星等制品。 1982年,国营云和陶瓷厂组建,历任技术总工和试验室主任。其问,深入研究了青瓷开片釉的机理和工艺。 1991年,德奎先生与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孙会元等达成共识,共同研究“传世哥窑”的制瓷工艺。 其后的15年,德奎先生与专家组一道,对传世哥窑的原料类型、胎釉机理、形制特征、施釉技巧、装烧形式、窑炉结构、烧制曲线、纹片沁色等几十项专业课题进
198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做了大量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并对一些重要的水下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成功的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发现和大量珍贵的水下文物资料。这些考古实物资料中的大部分是中国外销瓷,这些外销瓷都能够与古窑址考古出土、海外发现的同类器物相对应,从而为研究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又有称之为“陶瓷之路”)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以及中国陶瓷史、世界贸易陶瓷史,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实物依据和参考。
《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内容简介:这套《鉴定入门百家谈》立足于尽量向读者提供鉴定实物、鉴定过程与鉴定结果,同时,在思维程式上,要求作者的思路向其他领域发散,以求将读者引到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 本册是《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由于古陶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它的升值是不争的事实。早收藏早获益,多收藏多获益。
本书广泛搜集外沉船资料,对照各类陆地遗址出土的陶瓷器遗存,图文并茂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古代陶瓷经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销的历程及阶段特征,揭示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变迁的历史及不同阶段中国在世界海洋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展示窑址资料的基础上勾画出中国古代外销瓷业生产变迁的脉络,并以个案的形式讨论了以陶瓷贸易为媒介的中外文化交流,生动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本书是一部陶瓷藏品鉴赏集,主要介绍如何收藏和鉴别隋唐大运河宋瓷的综合性知识,重点展示作者30年来收藏的大运河宋瓷。有北宋定窑黄釉龙纹印花盘、北宋定窑白釉双凤戏龙印花大碗、北宋定窑白釉鸭鱼纹印花盘、北宋定窑绿釉乌龟、北宋定窑绿釉龙纹印花盘、北宋定窑深酱釉龙纹印花盘等等,件件瑰丽奇珍,淡雅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