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的资料可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和竹简,在反映汉初文字的隶变情况方面代表性。《合阴阳》一共有三二支简,简长为二三厘米左右,简宽为一厘米有余,每支简上的文字有二十余字不等,其内容是对房中养生术具体技巧的描述,属于医简。这批简的简幅较宽,书写时便于发挥书法技艺。这批简的抄手在书法方面本身也有较高的造诣。这组简,从笔画上看,书写者颇能随心所欲地将刚柔不同的笔画揉合在一起。例如其横画,虽也如马王堆一号墓《遣策》上的文字一样,都讲究方起尖收,但在其方起处就往往兼有圆笔或点墨,其用笔就并不太着意于棱角的分明与否。至于其折笔则方圆并重,或一笔弯下,显其圆转流畅,或分笔相连,呈其刚劲遒健。从文字构形上看,其中宫紧凑,四周舒展,左右避让,上下呼应,顾盼有情。特别是其波挑披佛之处,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研究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16篇论文,是长沙吴简研究的成果。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嘉禾吏民田家莂》为中心,分别讨论了“馀力田”、“常限田”的含义,“士”、“复民”、“诸吏”、“州吏”等社会群体的性质以及与孙吴政权赋役制度的关系,长沙郡一带的民风民俗与社会经济状况等问题。下编以《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为中心,对简文中的“复民”问题,孙吴政权的丁中老小制、口钱、算赋等赋役制度,赐爵制度,屯田制度,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