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博士丛书 之一,以马王堆帛书为研究对象,从帛书的缀合切入,在总结和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帛书缀合的理论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对马王堆帛书进行缀合、拼接。一方面,本书对马王堆帛书开展了重新拼缀、继续整理的工作,修订了一些释文,对部分文字进行了讨论,并对一些残片提出了待验证的缀合意见,为马王堆帛书日后的整理研究工作方向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作者结合个人整理、拼缀帛书的经验和体会,系统梳理了行之有效的帛书缀合方法和缀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供同类出土简帛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参考借鉴。
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涉及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北大汉简、乌程汉简、天回汉简、睡虎地汉简、马王堆帛书、睡虎地秦简、北大秦简、郭店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等,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对子部做出调整(如析出墨家),以书籍写作时间或出土先后为序,一般先描述其出土信息,然后着录其简帛形制、字数等,再叙述简帛文献的基本内容,记录原简收藏地,然后对具体文献的数据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或引述各家意见,或申述自家判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皆有文献可征。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书籍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着录,将大大便利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与推进。
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评为一九九一年和 八五 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者一万八千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保存*为完好、出土文物*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位于今安西、敦煌之间,经过1991 1992年四次集中发掘,共掘获汉简2万余枚(经过整理编号者18000余枚)。悬泉简中*早的纪年简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晚的纪年简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一〇七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
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评为一九九一年和 八五 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者一万八千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保存为完好、出土文物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悬泉简中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一〇七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之路的实时档案和原
本书为2014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文字编》的修订版。在全面收集已刊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贰)、(叁)的图版基础上,由清华大学贾连翔副研究员使用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字形图像的提取方法 (国家专利申请号:201210414370.0)进行编辑处理,相较于扫描粘贴的编纂方式,大大改进了字形图片质量。 本文字编按《说文》部首次第排列,凡不见《说文》之字,概附在该部首之后,以星号 * 识别。凡隶定字形与《说文》字头部位稍有差异的字,在《说文》该字上标注方括号[ ]。为提高读者研究和使用的便利性,本文字编表上端附有《说文》部首字头序号,更附有拼音、笔画索引,方便检索。 本次修订,完善了前一版的细节,并根据近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修正了部分字形的隶定,使本书更符合当前读者使用的需求。
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简帛及其他出土文献资料持续大量涌现,源源不断地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新课题。本书旨在促使秦汉史研究扭转碎片化的趋势,为未来的研究设立 高的起点和提供 广阔视野,同时也将方便不同领域的学者了解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分为文字发展、文书行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军事制度、政区地理、时间秩序等九章,分别由九位出土文献与秦汉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学者撰写。梳理该领域的主要出土资料和研究进展,归纳核心问题,阐发自己的 研究见解,力求揭示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已在秦汉史研究的各领域中取得何种新认识,可以提出哪些新问题,开辟哪些新领域。
敦煌留存的禅籍写卷计有300余件,分属百余种文献,事关禅宗经典及其注疏、早期禅宗语录、禅宗灯史、禅僧偈颂铭赞等众多内容,《敦煌写本禅籍辑校》撷取其中与禅宗史、禅宗思想研究密切相关的38种重要文献进行辑录和校释。这些文献大多虽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系统的整理刊布尚付之阙如,前有日本学者田中良昭《敦煌禅宗文献的研究》,后有姜宗福《敦煌禅宗文献研究》、黄青萍《禅宗北宗文本的价值及禅法》、韩传强《禅宗北宗敦煌文献录校与研究》等,但收录文献有待丰富,从校勘学上讲,由于照片不清等技术原因或其他原因,鲁鱼亥豕时有所见。就本人的观察所见,《敦煌写本禅籍辑校》不论在文献收录还是在校勘方面,都在前贤的基础上有较大进步,所作录文、校勘等严格遵循文献整理的学术规范,所整理的文献数
本书为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学科成员学术论文汇编,选录论文19篇,既有近年已公开发表的,也有未刊的新作。本辑所收文章依专题归为四类,分别是 甲骨学与殷商史 青铜器、金文与殷周史 古史钩沈 汉学研究 ;研究对象为出土材料和文献典籍,研究视野由国内延伸至域外,涵盖中国早期文明和国家形态、商周古史、商周考古、甲骨学、青铜器与金文、简帛学、科技考古、汉学等方面的新成果,综合性较强,学术价值较高,体现了先秦史研究室的学术传承和创新。
2008年,清华入藏一批战国竹简,约2500枚,经近两年之努力研究,终2011年初,其成果面世,名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印有竹简正反面原色、原尺寸照片以及放大两倍之文字照片,以及释文、注释和文字编等。 共包《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等九篇文献,前八篇皆似《尚书》之类文献。
《清华简研究》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以关于清华简的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为基础。本辑收录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论文33篇,从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思想史等诸多方面,对清华简与其他新见出土资料进行了深入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论集》收录叶玉英教授2005年至2022年在各类学术刊物中发表的28篇论文,包括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与历史问题研究,出土文献与汉语语法史、词汇史、语音史研究等。其中,古文字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古文字考释、古文字构形研究、谐声系列的整理和字词关系研究等;出土文献与史学研究部分主要是利用汉简讨论两汉时期的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及经济史问题等;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则包括汉语词汇史、语法史和语音史三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共收录竹简五种八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四告》记周公旦、伯禽父、周穆王、召伯虎四人的四篇告辞,其中*篇内容与《书 立政》相关。这四篇告辞,各自独立,体现了书类文献的特点。《四时》、《司岁》与《行称》三篇皆是数术类文献。《四时》与《司岁》原系连续编号,抄写在同一卷。《四时》记一年十二月三十七时的星象和云、雨、风等物候,自成体系,对研究战国时期的天文星象和历法时令有重要价值。《司岁》述太岁运行一周十二岁所值之辰及其吉凶,系迄今所见*早完整记录十二岁名的文献。《行称》与《病方》抄写在同一卷。《行称》记一月 六称 之期、利弊和成效,所记称行之事均属政事,是目前所知首篇专述一月内政事宜忌的先秦文献。《病方》载病方三种,前两种属酒剂,末一种为汤剂,是迄今所见抄成
本书收录了作者整理和研究河西汉简的重要成果,是近年来汉简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 全书以肩水金关汉简的整理和研究为重点,共分四大版块,内容涉及释文校订、词义考释、散简缀合、历谱考释、名物考证等几个方面,创获颇多,对汉简研究贡献较大。 本书所收论文除少数几篇,多曾陆续发表,此次结集出版,作者又重新加以修订和增补。 此外,本书还涉及整理和研究汉简材料的基本程式,对于研究汉简的初学者具有方法论上的示范意义。 该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汉简文字的整理和研究,而且对推进河西地区历史人文、名物制度等相关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汉字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早可上溯至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的饰纹和刻书符号。然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文字的定型当在上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此前应属草创阶段。周继殷而王天下,此后八百余年,汉字历经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钟鼎文、石鼓文及不同诸侯国流行的〔一字数形,随意增省〕的形形色色的籀文,至秦始皇统一为小篆。全国始有了统一的文字。汉兴后的四百余年间,汉字又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隶变〕。这是一个由篆书逐渐演进为隶收的过程,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史上*创时代意义的变革。其特征为〔简省笔划,划圆为方,划转为折〕。这一变革,突破了汉字象形、指事、会意等的造字准则。如此,隶书较之以前的各种书体便更加符号化,定型化,成为了一种结构规整而风格庄重的书体,盛行于两汉、魏晋。〔隶变〕的创时代变革,不仅成就了
隨着西北漢簡整理出版工作的迅速推進,新近由甘肅簡牘博物館等多家單位合作整理的新成果《玉門關漢簡》和《懸泉漢簡》*卷先後由中西書局出版發行。關於《懸泉漢簡》的相關情況另有專文介紹,此處僅就《玉門關漢簡》一書的内容和價值作一簡要説明。 《玉門關漢簡》收録歷年來在敦煌地區各烽隧遺址出土並且收藏在敦煌市博物館的全部漢晉簡牘729枚(有晉簡2枚)。其中包括1998年在玉門關遺址發掘出土的381枚、1987年至1990年在懸泉置遺址採集的懸泉漢簡57枚、1990年以來在其他各烽隧遺址採集的零星漢簡79枚,均屬首次公布。另外212枚雖在此前已有發表,但此次重新整理,有清晰的圖版和更加準確的釋文,都將以新的面貌呈現給讀者。 《玉門關漢簡》是整個西北漢簡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内容可以和已經出版的《敦煌漢簡》《居延漢簡》以及正在陸續出版的
现有秦简算书有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田书》(2012~2023年刊布)和岳麓书院藏秦简《数》(2010~2022年刊布),本书校释2023年以前刊布的秦简算书文献。秦简算书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数学在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发展状况,是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手材料,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极具研究价值。本书汇集了2023年以前所见秦简算书文献,把秦简算书置于中国数学史的大背景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研究,在简文释读、简文句读、简文释义、简文今译等方面有新突破,在疑难古算用语诠释、疑难算理算法阐释、疑难算题解读、传世文献讹误校正等方面有新进展。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供中外学者进一步研究之用,可供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用。
《商周图形文字编》得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研究中心资助立项。此书是著名文字学家王宁教授的弟子经数年的收集、研究、整理编写而成。全书将商周时期的图形文字尽可能全面的加以收集鉴别,取其精品集于一编。这不但是古文字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书法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此书的编纂成功,得到了文字学界专家的广泛好评,她的面世,文字学界和书法界将获益匪浅。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4上下)(精)》由李学勤主编,内容介绍:2008年7月,一批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经校友捐赠,入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之后又一批珍贵的战国书籍。清华简的特点是数量大,而且其内容具有*性,多为经、史类典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清华简中有多篇《尚书》及体裁与《尚书》相类的文献;同时还有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周初直到战国早期史事。此外,清华简中类似《国语》的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与《周易》有关的书等,均为湮没两千余年的佚典,将对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古代史、学术史等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推进作用。
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伍)》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四百五十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四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