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处江河湖海间,湖塘密布、河汊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和著名的 东方水城 。千百年来,苏州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是城市最鲜明的特质。为了进一步梳理苏州水文化资源,做靓江南文化的水文章,特编纂本书。本书着眼苏州全市域,从多个方面制作水文化地图若干张,标注相应的文化资源点位、游览线路及注意事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包括地图、古地图、手绘地图、照片、老照片、文字介绍等元素),在文化展示、文化科普、文旅推广、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涵育人人爱水、护水、亲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是享誉国际的地理学家陈正祥先生的代表作,兼具现代地理科学的专业视角和宏阔的历史视野。作者学识广博,研究角度独特,重视从正史、方志、游记等各类传统典籍中汲取素材,纵论中国大地上的大江大河、名城古迹,展现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时代变迁及相互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特质的塑造。作者见识深邃,论证细密,并且非常重视数据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制作了大量精致图表,化繁为简,堪称妙品。
本书是作者在近二十年来发表的历史城市地理与历史社会地理研究领域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整理、补充而成,在讨论了历史城市地理学、中国古都学与中国都城地理学、历史社会地理学与区域社会史的相关理论问题的同时,对中
《长江与莱茵河》为2017年10月举办的“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之论文结集,共收录论文25篇。论文作者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高校,以及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法国 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外研究机构。所收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河流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河流与社会文化,河流、港口与城镇文化,河流、交通与商业,河流、技术与人地关系,河流、环境以及产业文化,等等。本书的内容有助于学界进一步认识因地理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关系,将其结集出版,旨在鼓励学者拓宽研究视野、开展 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跨文化研究。
本书是作者带队到国家重点扶贫县——黑水实地采访以及对这次活动研讨的结晶。鲜活的人与事,初显了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们“找故事的艺术”。
本书的*卷写北京城建筑的“象天法地”,以古城建筑、天神地祇坛庙遗迹为主,配以相关的天文、星象实拍图片,以为“天”卷;第二至四卷,写京畿地理山川的前世今生,配以实拍地理景观图片,以为“地”卷;第五卷主要写北京地区古人类文化遗址与历史上的民族构成,配以历史遗迹实拍图片,以为“人”卷;自第六卷开始,则按历史年代划分,以京畿内地理、历史人文遗迹景观为索引,发掘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民俗、神话、传说、故事等文化内涵。书中的篇什都各自成章,是为一套碎片化的历史读物。
书作家埃里克·韦纳不是天才,变成爱因斯坦一样智商的人是不可能了,不过他的女儿可能还有机会。因此,他踏遍全球7座文化名城,研究历史上创造型天才涌现的时间和地点,进而思考如何在家中创造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将旅行游记、人物传记、历史与社会学的思考合为一体,一路上有很多发现:为何混乱的环境有利于天才涌现(贝多芬是个十足的懒虫),为何行走有利于思考(即使是在跑步机上),为何牡蛎对于启蒙运动至关重要,为何没有瘟疫爆发文艺复兴可能不会发生?…… 天才不仅仅是基因或勤奋与否的问题,孕育天才关键在于文化。这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大众责任,正如《天才地理学》中所述“村落抚养孩子,城市培养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