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为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死后由他人整理而成。该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徐霞客毕生大部分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包括《游天台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白岳山日记》《游黄山日记》《游武彝山日记》《游庐山日记》《游九鲤湖日记》《游嵩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太和山日记》《闽游日记》《游五台山日记》《游恒山日记》等十七篇名山游记,以及《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二十二篇地方游日记。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既是一部科学著作,其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尤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又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著作,周宁霞女士评它 不假矫饰,不事雕琢 , 气势雄放 ,钱谦益先生说 霞客先生游览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是享誉国际的地理学家陈正祥先生的代表作,兼具现代地理科学的专业视角和宏阔的历史视野。作者学识广博,研究角度独特,重视从正史、方志、游记等各类传统典籍中汲取素材,纵论中国大地上的大江大河、名城古迹,展现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时代变迁及相互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特质的塑造。作者见识深邃,论证细密,并且非常重视数据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制作了大量精致图表,化繁为简,堪称妙品。
徙封是指诸侯国在始封之后受天子之命移徙。本书收集、整理与西周封国相关的文献、考古、古文字资料与研究成果,在对130多个封国进行通盘梳理的基础上,展开西周徙封问题研究。全书从地理变迁和封国秩序两个角度入手,考察西周封国分布的阶段性变化,分析分封制时代血缘与地缘的复杂关系;通过分区、分期的方法,把握王朝政治疆域内各地理板块发展的节奏,尝试为理解西周历史进程提供一个基础的时空坐标系统。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第三版)》主要收录全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古今地名的对照,县级以下地名不属本表收录范围。主要内容包括今地名和古旧地名(包括改置地名和废置地名)。分设所在地区、今地名、改置地名、设置年代、沿革变迁、废置地名六栏,其中今地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收词,沿革变迁包括改置地名和设置年代两个部分。本表地名资料截止2019年底(重要政区变动截至2020年6月底)。
西汉时期,先后封置八百余个侯国。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马孟龙的《西汉侯国地理》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对西汉近八百个侯国的地理方位进行考证。同时采用 水平横剖面 方法,复原七个具有明确年代断限的西汉侯国地理分布剖面,并对每一个剖面所呈现出的侯国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西汉侯国地域分布特征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后,本书还对有关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侯国迁徙等一系列专题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汉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变革。本书脱胎于全国百篇优博,是*部以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为研究方向的专著,全面展示西汉八百侯国的历史变迁及地理分布,考辨精详,新见迭出,辛德勇誉之为 读书得间 ,可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大运河传奇 京杭大运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书非常系统地梳理了以运河为载体的南北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展示了运河文化不一般的文化魅力。
漕运事关国计民生,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是历代朝廷最为重视的国家事务之一,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都有深远影响。所以漕运史及其相关研究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仍然较多地停留在一般性的情况介绍、基本知识普及等方面,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和细致。本书立足于国家视角把漕运作为重要的国家事务审视其特性,立足于社会层面关注漕运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尝试学科交叉的方法,对中国历史上的漕运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详细论述了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时期我国运河及漕运的起源、开创、发展、繁荣、盛衰和终结的过程,摆脱了单纯的制度史、经济史研究的窠臼,重新认识漕运的属性,从不同层面审视漕运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从
本书《书写 景观 图像》是汪涛教授的考古学、古代史、艺术史研究论文集,收有相关论文20篇,分为四个部分。部分集中讨论商代甲骨文,包括甲骨文中反映的商人颜色观、求雨祭祀、西方汉学界的甲骨文研究等。第二部分以出土文献为中心,研究古代 书写 的意义,涉及甲骨刻辞、出土帛书、唐宋墓志碑刻、国外出土的印章等实物。第三部分讨论古代艺术中的 形 与 象 ,青铜器的制造技术和纹饰、中国早期艺术中的怪异图案、考古发掘出土的面具等。第四部分探讨古代景观的构成,涉及古代 明堂 的考证、城市布局及建筑、园林造景等。
本书收集整理了钱业大家秦君安家族的主要史料和史事,包括宗谱祠堂、人物传略、工商金融、慈善公益事业、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等史料文献,还按照时间顺整理了从明代至今秦家的重要史事,全面记述了作为一代旅沪甬商的秦氏家族在工商金融领域的风起云涌,也展现了秦氏后人在收藏、传统文化领域的成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和贡献。全书史料翔实,行文严谨,每处史料均有出处可以查证,是不可多得的研究甬商以及上海金融工商业历史的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古旧地图收藏首屈一指,本书在对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代地图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材料,对中国古代各专题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此为基石,从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中拣选出可以代表各专题地图发展脉络的地图加以专门介绍,由此更为全面、综合地展现中国古代地图的发展脉络。本书共收录国家图书馆舆图组组员论文59篇,从国图的业务工作、古旧舆图的全面俯瞰、专题舆图的源流考辨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传统舆图的面貌,也介绍了国家图书馆长期以来在舆图方面的工作情况。
本书主要从明清时期的环境文献、天文历法与气候、土壤与地貌(对地理大环境的认识、农业生态环境、土壤分类、从地质和农业角度认识土壤和地貌等)、水环境(人们对水环境的认识、各地的水系、水利建设、黄河的水患危害治理、运河治理、对海洋海潮海岛的认识、对滨海的开垦与保护等)、植被环境(对植物的认识、种植的风气种类、引进的植物、植被破坏、植被保护、各地的植被概况等)、动物环境(有关动物的文献、动物的种类、动物的饲养、对动物的保护)、矿产分布与利用、环境观念与环境保护(环境情节、环境哲理、环境观念、环境管理等)、区域环境、城乡建筑环境、自然灾害与影响(旱灾、水灾、蝗灾、地震、疫病等,应对灾害的举措,环境灾害与明清的衰亡)等角度研究明清时期的环境变迁。史料丰赡,论证有力,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
本书介绍了沈阳的历史沿革,沈阳城市建设的历史阶段。全面地介绍了沈阳市百年来,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等方面取得的发展与成绩。包含早期民族变迁与城市功能的确立,满族文化初步的形成与都城建设,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与总体布局,经济空间布局等内容。对更好地纪念沈阳的历史、发展沈阳的未来有深刻的意义。
兼具和超越地球上大多数生物能力的人类,依赖其日益发达的组织、生产、消费和繁衍能力,逐步演进为地球上的主人,这一过程不仅未曾被其他力量所阻挡,而且还在按其本质驱动,向着未来迈进。此种势头对于地球环境产生出来的巨大压力和扰动,自然引起了世界上不同层面人士和民众的普遍忧虑。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科在考察解说个体人和群体人类社会此种能力及其演进方向时,因谙识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研究方法,而具有一种特别的角度和阐发优势,学界有关这样的研究工作已经做了一些,但可能仅仅是开始,更多的期待则俟之于今后。
《北平历史地理》是侯仁之1949年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 《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地理
徙封是指诸侯国在始封之后受天子之命移徙。本书收集、整理与西周封国相关的文献、考古、古文字资料与研究成果,在对130多个封国进行通盘梳理的基础上,展开西周徙封问题研究。全书从地理变迁和封国秩序两个角度入
本书为浙江地方文化特例研究著作,研究对象为五桂楼。五桂楼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学堂弄。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是诸生黄澄量的藏书楼,聚书五万余卷,有 浙东第二藏书楼 之称。黄氏上代有兄弟五人,同科中举,故称 五桂楼 。本书充分利用文献检索、田野调查等方式,对五桂楼的历史沿革、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发掘和阐释,揭示了五桂楼作为重要的浙江文化地标的历史样貌和对浙江文化的深刻影响。由于五桂楼在古代文化界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对五桂楼的研究不仅对当地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浙江乃至全国的地方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历史文化建筑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名片,它们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幻。做好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留住人民群众的共同记忆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本案例集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的对广州市本地的老建筑的修缮、维护、活化等实践为载体,对广州市名城保护利用工作进行回顾,并梳理、总结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在内的多项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优秀案例。通过案例集总结实践经验,同时为未来保护路径的探索提供启发和借鉴,推进名城保护宣传全民普及,提高全民保护利用意识,将政府主导、专家领衔、企业参与、民众互动的形式引入到名城保护工作中去。
《北平历史地理》是侯仁之1949年于英国利物浦完成的博士论文。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于今天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北平历史地理》中含54幅地图,为作者亲手所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