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篇: 本书上起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奠定战国七雄格局,下讫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以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讲述二百余年的战国历史。作者基于翔实的历史素材,结合全书的政治形势图、战争战役图以及地形地貌图等89幅地图,以地理与历史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战国历史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地形地貌、自然条件、水文气候等地理因素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全方位还原历史场景,为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历史沉浸阅读体验。 春秋篇: 本书上起周幽王攻打褒国(前779年),下讫三家分晋(前453年),以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讲述三百多年的春秋历史。作者基于权威的历史素材,结合全书的政治形势图、战争战役图以及地形地貌图
清末民初,中国的行政区域边界管理由传统逐渐走向现代,其间发生了大量的界限纠纷事件,这些事件解决的标志便是争议地区政区边界线的划定。本书以这些边界纠纷事件为研究案例,以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政区边界法定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展现了近现代政区边界从界限到界线的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背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相互影响。本书的研究既有传统政治地理学方面的学术意义,也有为将来行政区划改革提供历史借鉴的重要现实意义.
葛书徵先生为民国时期有名收藏夹、印学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通过笔者对先生残缺、零落、琐碎资料的拾掇,缀集成先生年谱,以此勾勒先生家庭出生、家族成员、社会关系、兴趣爱好、毕生情志、人际往来诸方面史料,为读者提供索引之便。西泠印社陈振濂先生曾于《葛昌楹先生研究专辑》中写道:/并以此来为虽无叱咤风云之英雄记录,却曾为百年西泠印社默默作出重大贡献的前辈们的传神写照。/西泠印社早期诸公都刻印,唯葛昌楹先生不热衷刻印,而以藏印集印为一生之任,且以此而成专门之业绩与人才。今年为葛书徵先生诞辰125周年,编者特推出《葛书徵先生年谱》,以志纪念。
《长安学丛书:李之勤卷》从李之勤先生不同时期撰写的上百篇论文中精选40余篇代表作,分为四个部分:1.西安周围古驿道,是李先生用力最勤的研究领域,也是全书的核心部分。2.陕西史地丛稿,围绕西安或古长安的重要问题展开研究考证,所涉及地名更改、棉桑兴衰、名胜古迹定位,虽系历史问题,亦与当今政情和经济文化发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3.唐朝宰相杜佑及其史学名著《通典》,是李先生数十年来一直关心的问题之一。《长安学丛书:李之勤卷》所收论文三篇,意在阐明杜佑进步的史学思想及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重要贡献,纠正旧史对其政治活动的诬陷和偏见。4.泾阳王徵,是明末较早信仰基督教、热心传播西洋科学技术的学者和中级官员,对中西思想文化交流有重要贡献。王徵著作甚丰,李先生所撰写的两篇文章,可供读者了解王徵著译的全貌。
本书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经典著作中的一卷,汇集了有名历史地理学者邹逸麟教授的经典论著。邹逸麟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建中起重
本书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经典著作中的一卷,汇集了有名历史地理学者周振鹤教授的经典著作和论著。周振鹤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古代舆图数量众多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可以从 加形象直观的角度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以图明史,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本书按照中国古代舆图的类别——天下寰宇图、疆域政区图、沿海图、河工图、交通图、城市图,进行研究整理,不囿于中国古代舆图研究传统的技术层面的探讨,而是能够专注于中国古代舆图作为史料价值的挖掘和其所蕴涵的思想信息的揭示。同时拓展了海内外所藏中国古代舆图调查与整理的成果,披露了迄今为止尚未被深入认知的舆图资料信息,并利用传世古代舆图图像作为基本史料,进行中国历史或历由地理学的专题性研究。
本书是作者花了10多年撰写的一部有关上海历史地理的著作,他在阅读上海史地方志图书时发现许多疑问,并通过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历史,加以分析对比,乃至实地考察遗迹,对这些疑问加以考证研究,提出一己之见,一己之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古代舆图数量众多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可以从 加形象直观的角度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以图明史,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本书按照中国古代舆图的类别——天下寰宇图、疆域政区图、沿海图、河工图、交通图、城市图,进行研究整理,不囿于中国古代舆图研究传统的技术层面的探讨,而是能够专注于中国古代舆图作为史料价值的挖掘和其所蕴涵的思想信息的揭示。同时拓展了海内外所藏中国古代舆图调查与整理的成果,披露了迄今为止尚未被深入认知的舆图资料信息,并利用传世古代舆图图像作为基本史料,进行中国历史或历由地理学的专题性研究。
故宫收藏着明清两朝遗存的近百万件室内文物。《故宫辞典(増订本)》是一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故宫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型工具书,共收辞目5100余条,10余万字。全书分部分:明清宫殿建筑之部,明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廷文化史之部、古代艺术及历史文物藏品之部,介绍了在故宫发生过无数视为神秘的宫廷生活景象。
莫高窟在中国丝绸之路的最西段,靠近敦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片绿洲就是已知的文明世界的最西边的尽头。这些沙漠中的洞窟,连同里面的壁画,雕塑和手写的书籍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奇迹之一。它们的存在惊人地保留了四到十四世纪间壮观的中国佛教艺术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