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为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死后由他人整理而成。该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徐霞客毕生大部分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包括《游天台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白岳山日记》《游黄山日记》《游武彝山日记》《游庐山日记》《游九鲤湖日记》《游嵩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太和山日记》《闽游日记》《游五台山日记》《游恒山日记》等十七篇名山游记,以及《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二十二篇地方游日记。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既是一部科学著作,其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尤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又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著作,周宁霞女士评它 不假矫饰,不事雕琢 , 气势雄放 ,钱谦益先生说 霞客先生游览
《人文地理学通识》因内容丰富全面、资料更新及时、文字平实生动、结构框架清晰而享誉全球,畅销30余年,是美国多所大学相关先修课程的教材。本书是其第12版,内容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的方方面面:前半部分集中于人类生活的文化特征,解释人口、流行文化、语言、宗教和族群等的分布情况及迁移、改变之原因,并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老龄化、贫困化、流行病、移民与种族冲突等与现代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后半部分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探究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城市的发展模式等,其中粮食安全、能源困境、气候变化等世界热点问题均有涉及。人地关系,全球化与地方多样性之间的张力,则作为两条隐形线索贯穿全书。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内设多个独具特色的版块,旨在帮助读者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其中既有对国际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是一本以地理为视角,以将各大文明联结一体的大航海时代为切入点,解读世界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以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欧洲人航海线路的开拓为行文脉络,通过地形图和航海图,对航线经由地区的地理、气候、季风、洋流作了简练介绍,对它们和航线走向及人类历史进程的关系作了得当分析。本书也梳理了大航海时代的推动者与波及者的文明形态,分析了各个文明的特性及其背后的地理因素,解读了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各个文明所做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命运。颠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认知,为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独特视角。 《透过地理看历史》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要读通几千年的史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 风云如何变幻,地理因
本书是谭其骧经典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本书分上、下、续三册。上册收有解放前的论著36篇,内容主要是对古地理的考证,对古籍中地理沿革的考证,对几种地理史籍的校补、评校、关于古代若干少数民族的论述和考证、对近代几种关于历史地理的史籍和工具书的评述、作者与师长、友人的通信等。 下册收有解放后论文31篇,内容侧重对历史地理的探讨:东汉黄河安流 局面出现的原因,西汉以前黄河 下游的河道,渤海湾西岸的海侵, 上海地区成陆年代的探讨,建镇时间、上海得名以及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等问题,并对古代制图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历史 文物上反映出的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等等内容。谭其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 理学家。正如他在本书序言中所说,他是“一辈子做学问的人。” 一生不追求个人著作,而把毕生精力放在教学和历史地理的研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是一本以地理为视角,以将各大文明联结一体的大航海时代为切入点,解读世界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以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欧洲人航海线路的开拓为行文脉络,通过地形图和航海图,对航线经由地区的地理、气候、季风、洋流作了简练介绍,对它们和航线走向及人类历史进程的关系作了得当分析。本书也梳理了大航海时代的推动者与波及者的文明形态,分析了各个文明的特性及其背后的地理因素,解读了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各个文明所做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命运。颠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认知,为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独特视角。 《透过地理看历史(2025修订版)》尽管朝代更迭,历史风云变幻,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因素始终对中国历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地理单元为轴心,通过纵向讲史的
本书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经典著作中的一卷,汇集了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周振鹤教授的经典著作和论著。周振鹤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书将其一生中在历史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成果汇集成册,从他的两本经典专著《西汉政区地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和他重要的学术论文三个部分展示了周振鹤教授的学术成果和在史地研究中的贡献。
尧风舜雨,代表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而古代中国的营建与规划,其思想正在于达致这一理想。 本书以中国古代典籍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天文考古学为研究方法,从元大都齐政楼溯源中国文明创制时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渊源与承续。全书分两篇,甲篇为《齐政楼名称方位考》,对齐政楼的名称、方位、中轴线制度加以考证,揭示了其取义《尚书 尧典》的意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 继道统而新治统 的包容性与稳定性,其思想支撑了中国多元文化与民族的融合;乙篇为《元大都规划的阴阳法式》,结合古代天文律历数术之学,说明元大都作为古代中国营建制度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呈现了其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典型意义。 忽必烈的元大都,以一座城市的建造,证明了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渊源以及重大意义,以不朽
地理学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把握世界的基本路径和基本形式之一,就是地理空间秩序的系统识别与系统划分,其最主要的系统划分就是地理区划的划分和地理类型的划分。本书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和历史及其关系的有关思想和理论,以长期以来的地理学思想方法及其历史研究为基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支持下,在前续有关著作和论文等基础上,完成本书。本书系统研究和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秩序的识别与划分。 本书是地理学学术著作,也可以用于地理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有关课程如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学思想方法 地理学思想史 等的教学及其研究。
本书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经典著作中的一卷,汇集了著名历史地理学者邹逸麟教授的经典论著。邹逸麟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建中起重要作用。本书精选了邹逸麟教授一生中在历史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并汇集成册,从 黄运史研究 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环境变迁研究 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及综论 四个领域展示了邹先生一生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学术成果和在史地研究中的贡献。
本套书主要从中国的环境文献、天文历法与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波动、气候状况)、水环境(黄河、淮河、济水、长江等及湖泊的变迁,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海岸变迁,水利工程建设,各地的水系,黄河的水患、危害及治理,运河治理,对海洋海潮海岛海疆的认识,对滨海的开垦与保护等)、植被环境(森林分布、森林状况、植被分布、植被隐忧、文化用品对植被的消耗、造船业对植被的消耗、建筑对植被的消耗、对植物的认识、种植的风气种类、引进的植物、植被破坏、植被保护、各地的植被概况)、动物环境(有关动物的文献、动物的种类、动物的饲养、对动物的保护、动物的分布与变迁)、土壤与地貌(对中国地理大环境的认识、农业生态环境、土壤分类、从地质和农业角度认识土壤和地貌等)、矿产分布与利用(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瓷器、
青海地处祖国的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三山高耸于此,三江发源于此,一湖碧水,无穷旷野。它东接中原甚至远跨长江流域,西达新疆南道,北通河西走廊,南临西藏雪域,道路畅通,盘踞要津。 丝绸之路青海道开拓甚早,但其繁盛则在吐谷浑时期。公元4 世纪初,鲜卑族慕容吐谷浑率部西迁青海,约于313 年建吐谷浑国,至663 年被吐蕃所灭,历时约350年。 西海长云:6 8世纪的丝绸之路青海道 展览简述吐谷浑国历史,并以近40年来海西地区吐谷浑 吐蕃相关考古发现为依据,通过一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精美观赏效果的文物,展示6 8世纪(包括吐蕃时期)吐谷浑人的生活、文化和艺术史,揭示青海道在沟通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历史过程的重要地位。 西海万里路,长云暗雪山。让我们来倾听青海更西的众多珍贵文物讲述的丝绸之路青
《中国边疆学年鉴2021》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年鉴,以总结边疆研究学术信息、引领学术前沿为宗旨,由2020年中国边疆研究综述、学术活动、新书选介、论文撷英、2020年中国边疆研究大事记和附录构成。本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国家有关边疆民族的政策,较为系统地阐述2020年中国边疆研究各领域的学术成果,重点介绍了220年中国边疆研究的主要学术会议、代表性论文、主要学术专著、重要事件。
本书是作者花了10多年时间撰写的一部有关上海历史地理的著作,他在阅读上海史地方志图书时发现许多疑问,并通过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对比,乃至实地考察遗址遣迹,对这些疑问加以考证研究,提出一已之见,一己之论。在多次学术论坛和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引用。这是一部学术探索性图书,实为抛砖引玉,让上海历史的探讨研究中,有些看法希望学术界再商讨,有些立论还需用更充实的历史资料作进一步证实。初衷是还原更多历史本来面目,更加多地接近历史的原貌。
中华民族创世史诗是我国多民族创世史诗的总称。中华民族创世史诗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诗学表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本书开篇讨论中华民族创世史诗的定义、文本,进而分析中华民族创世史诗共性与个性辨证统一的特点,最后阐述中华民族创世史诗的价值等议题。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概述、精彩诗篇故事情节举例、诗歌美学、诗性智慧的结构论述了我国27个民族的32部创世史诗。本书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边疆学年鉴2018》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年鉴,由《2017年中国边疆研究综述》《学术活动》《论著撷英》《边疆学人访谈录》《2017中国边疆研究大事记》五篇和附录构成。该书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国家有关边疆民族的政策,在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2017年中国边疆研究各领域的学术成果,重点介绍了2017年中国边疆研究的主要学术会议、代表性论文、重要事件,并收录了边疆研究知名学者的访谈录5篇和当代中国边疆治理重要文献1 篇。
《中国边疆学年鉴2022》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年鉴,共计66.9万字。该书稿以总结边疆研究学术信息、引领学术前沿为宗旨,由特载、2021年中国边疆研究综述、学术活动、新书选介、论文撷英、2021年中国边疆研究大事记和附录构成。该书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国家有关边疆民族的政策,较为系统地阐述2021年中国边疆研究各领域的学术成果,重点介绍了2021年中国边疆研究的主要学术会议、代表性论文、主要学术专著、重要事件。
什么是数字化园林遗产图录计划?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新技术带来的机遇,我们于2018年启动了数字化园林遗产图录(GHDD)计划,运用前沿数字技术探索中国古典园林遗产记录和保护的新途径。该计划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数字化文化景观研究工作小组领衔,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流团队科研基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共同资助,并先后受到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建筑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等一系列高校、组织和单位的支持和协助。 GHDD计划选取10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遗产,采用国际文化遗产档案框架和标准,利用新型数字技术建立高质量遗产图录,弥补现有古典园林记录资料的不足。我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古旧地图收藏首屈一指,本书在对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代地图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材料,对中国古代各专题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此为基石,从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中拣选出可以代表各专题地图发展脉络的地图加以专门介绍,由此更为全面、综合地展现中国古代地图的发展脉络。本书共收录国家图书馆舆图组组员论文59篇,从国图的业务工作、古旧舆图的全面俯瞰、专题舆图的源流考辨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传统舆图的面貌,也介绍了国家图书馆长期以来在舆图方面的工作情况。
本书共收录广东全省254处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史迹,这些史迹涵盖海港设施、文化交流、外销品生产基地、海神信仰建筑、航线遗存五大类,五大类之下又细分为十三小类。这些史迹基本可以代表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各类史迹的精华。
本书遵循地理环境整体性、分异性、人地性、尺度性、过程性等基本原理,系统研究和阐述了云南省各市州及所辖各县(区、市)等 行政区域 的 综合地理 。包括每一个市州、县(区、市)的自然地理(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人文地理(人口地理、历史地理、教育地理、民族地理、社会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系统阐述。 本书对于科学地、系统地认识云南地理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也可以成为高等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等本科专业、地理科学硕士研究生、地理科学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中国边疆学年鉴2019-2020》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年鉴,共计82万字。该书稿以总结边疆研究学术信息、引领学术前沿为宗旨,由《特载》《2018-2019年中国边疆研究综述》《学术活动》《论文撷英》《新书选介》《学术机构》《中国边疆研究大事记(2018-2019)》专题七篇和附录构成。该书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国家有关边疆民族的政策,在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对1998 2019年20年间中国边疆研究各领域成果进行回顾、展望与评述,较为系统地阐述2018-2019年中国边疆研究各领域的学术成果,重点介绍了2018-2019年中国边疆研究的主要学术会议、代表性论文、主要学术专著、重要事件,选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边疆历史系、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两个学术机构,并收录了2018-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涉及当代中国边疆治
内容简介: 本书《丝绸之路:连通伊斯坦布尔和中国西安的历史之路》,是以图文的方式对丝绸之路西方名城伊斯坦布尔至东方古都西安路段进行的全景展示,通过图片将遥远的丝绸之路呈现于纸上,通过文字科普丝绸之路沿线的久远历史和灿烂文明。本书从丝绸之路西段的伊斯坦布尔出发,分为北线、南线,然后进入丝绸之路中段,从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开始,经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喀什,从而走进了丝绸之路东段,后途经我国新疆、甘肃、陕西而行至丝绸之路的终点西安。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上,世界遗产云集,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 丝绸之路:长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