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以中国测绘科技馆地图厅的展览内容为基础,主要以地图和图片配以简洁的文字的形式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疆域变迁与地图的发展。书中精选了历史上的一些优秀地图作品,简要地介绍了历史上的地图代表人物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测绘水平。书中还用少量篇幅展示了各朝代的历史、测绘大事记。是一本快速了解中国疆域变迁及地图发展历史的科普读物。 书中地图、图片精美,文字简洁,色彩搭配和谐,令读者赏心悦目。 本书适合的读者范围较广,既可通过新华书店发行,也可进入图书馆馆配系统,还可以进入“农家书屋”。
本书从全球视角,深入古老的地图世界,透过不同地域和时代的地图文化,勾勒出主流地图的发展脉络,划分出世界地图史上重要的时空发展阶段,回溯了从上古绘图到18世纪的地图发展历程,同时还介绍了历*著名的地图作品与地图学家。作者以学者的严谨态度、记者的求实精神,讲述了古往今来制图家、探险家和地图测绘者精彩纷呈的故事,重走地图史几千年的漫漫征途,讴歌了人类探索与发现的科学精神。
坦桑尼亚全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于1964年4月26日合并建立,初称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1964年10月24日改为现名。改国名前,举行过全国选国名评选活动,*后内阁选中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 一词分别由代表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的词头Tan与Zan,加上斯瓦希里语名词自拉丁语借用的意指地名的后缀一ia构成,意为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起来的国家。坦噶尼喀得名于坦噶尼喀湖。1858年英国探险家理查德 伯顿来到此湖地区,从当地土著人中调查得知, 坦噶尼喀 源于班图语动词 Kutanganyika ,为 汇合 、 聚集 之意,指无数河流在此汇集成湖泊,许多部落在湖畔聚集生息。桑给巴尔一词则来自于波斯设拉子方言, 桑给 意为黑色人种, 巴尔 意指土地,全名意指黑人居住的地方或黑人的国家。在我国古书中也早有记载,称之为 僧袛 、 层拔
该书以中国测绘科技馆地图厅的展览内容为基础,主要以地图和图片配以简洁的文字的形式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疆域变迁与地图的发展。书中精选了历史上的一些地图作品,简要地介绍了历史上的地图代表人物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测绘水平。书中还用少量篇幅展示了各朝代的历史、测绘大事记。是一本快速了解中国疆域变迁及地图发展历史的科普读物。 书中地图、图片精美,文字简洁,色彩搭配和谐,令读者赏心悦目。 本书适合的读者范围较广,既可通过新华书店发行,也可进入图书馆馆配系统,还可以进入“农家书屋”。
哥伦布1492年首先发现美洲,麦哲伦1519年起历时三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大航海、大探险带来“地理大发现”,这些都是教科书中的历史常识。然而至02001年,《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的蓦然现身,揭示在141 8年前中国人已经抵达美洲,并且完成了环球的航行。本书即由此图溯源,层层剥开中国人发现世界的谜团玄机—— 一幅隐藏在11纪古墓中的世界地图,寓示当时中国人已经完成了对美洲大陆的测绘,而且航遍了澳洲大陆的海岸线;数幅马可.波罗遗传的古地图,显现出北美的部分轮廓,证明马可.波罗从中国获悉了北美大陆的信息;利玛窦及其世界地图,占有中国地图史学界极重要的地位,然而他的地图隐藏一个惊人的秘密,即利玛窦曾经参考过中国古代航海家探险美洲的地图资料;还有一些中世纪地图,描绘出南极陆地的轮廓线,说明中
该书通过《拜春》《消夏》《护秋》《贺冬》篇章,按时序较全面地梳理和描述了苏州古今主要的民间风俗,既包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以及除夕等大节俗,还介绍了接路头、拜天公、赛猛将、轧神仙、浴佛、翻经晒书、雨中赏荷、盂兰盆会、围炉闲话、腊八施粥、灶君上天等小节俗,也呈现了文人雅集、开蚕党、寻梅、斗草、扫晴娘、卖凉冰、虎丘曲会、斗蟋蟀、祭旗纛、舂米、烧畲田、卖痴呆等旧节俗,并配以古典与现代的插图,翔实而精美。
海地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岛国,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东接多米尼加,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1492年被哥伦布发现后,先后沦为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海地是西半球富庶的殖民地之一,被誉为 加勒比海上的一颗明珠 。1804年,海地成为拉丁美洲个独立的国家。海地文化融合了非洲、欧洲、印第安等不同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海地在解决贫困问题、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依然不断地进行探索。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地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外交等,对于国人了解海地的历史与现实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