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是一本以地理为视角,以将各大文明联结一体的大航海时代为切入点,解读世界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以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欧洲人航海线路的开拓为行文脉络,通过地形图和航海图,对航线经由地区的地理、气候、季风、洋流作了简练介绍,对它们和航线走向及人类历史进程的关系作了得当分析。本书也梳理了大航海时代的推动者与波及者的文明形态,分析了各个文明的特性及其背后的地理因素,解读了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各个文明所做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命运。颠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认知,为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独特视角。 《透过地理看历史》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要读通几千年的史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 风云如何
《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彩图版)》主要收录由外国人测制、描绘今中国范围内城市或城镇的近代地图。同时,为了完整展现外国所绘中国城市地图演进的历史全貌,本书编者也收录了部分创作于前近代或近代早期、但未运用近代实测技术的外国人所绘中国城市地图,以及一些由荷兰、英国、日本等国人士或机构绘制的内容表现较为细致的城市鸟瞰地图或绘画地图,以便于比较研究。 本书为迄今为详细的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联合目录。书中编制的相关地图条目总数达2336条,涉及城市地图近2500幅,测绘者来自英、法、美、日、俄、德等20余国,地图涵盖我国各大城市及众多中小城镇,合计约700余座,基本囊括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测绘质量较高的各种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其中不乏测绘年代较早,尚未公开或传存稀少且具文物价值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原书名《支那文化史迹》)由东京大学教授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合著,于 1941年出版发行。原书为日文版,按民国时期的行政省区进行分类编辑,全书共计图版2531幅,分12卷,每一卷附有10万字左右的解说。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迹建筑等的大型著录,作者从 1906年开始,历时三十余载,先后数十次来华实地勘察,搜集、拍摄的照片、拓片几乎囊括当时保存尚好的名胜古迹,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上的一大图鉴。从取材范围之广、收录内容之丰富、附加解说之详细等方面看,时至今日无有出其右者。 梁思成等专家学者都把此书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在讲义、著作中多有引用,书中涉及的名胜古迹几经战乱、天灾等,能保存完整者已经很少,其图版资料更显珍贵,这对于宗教、建筑、书画、造型等传统文化研究,古迹修
在中国,舆图的绘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但是明以前的地图保存下来的数量极少,其对世界的认知水平和绘图手法更是远逊于清代。现存的古代彩绘地图绝大多数是清代绘制的,而在大量的清代地图中,最惹人注目是彩色的手绘地图,我们简称之为彩绘地图。 清代彩绘地图传世总量约有数千种,绘制时间自清初至清末都有。在类型上,有全国地图、各省府州县地图、江河水利图、海防边防图、道路里程图、土地丈量图,以及盐业物产图等各类专题地图。在风格上,有的绘制精美,如同山水名画;有的反映历史事件,甚至有人物错杂其间,好似历史图卷;有的图文并茂,别具一格;也有的虽色彩鲜艳,但绘制粗略,只存梗概。总的来说,清代的彩绘地图传世数量虽不是很多,但类型丰富,风格多样,最能反映中国的地图绘制传统和特点,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审
这本《温州古旧地图集》是上海师范大学“温州通史课题”的一部分研究成果,编者钟翀搜寻各地的文献地图资料,编录从南宋时期至今的温州地图。所收录有台北“故宫国务院”藏图、日本尊经阁文库以及上海、浙江、温州等地的博物馆、图书馆藏图,内容丰富,图片效果清晰。这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文献的价值,同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一农汇编的《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精)》以长期被忽视的古籍中收录的舆地图为主要对象,并结合各图书馆已经公布的绘本、刊本以及刻石的舆地图,共收录清代之前的地图500余种。书中首先对收录舆地图的古籍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比照分析,按照谱系将具有渊源关系的舆地图分类列出,并简要说明各谱系所属地图之间的关系和重要差异。 部分则以舆地图为主要材料,对古地图研究中被忽视或者有着错误认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各藏图机构和古籍中收录的清以前的全国总图为研究和整理的对象,在判定地图的成图年代的基础上,对这些全国总图按照谱系进行整理,以期展现清以前全国总图的发展脉络。本图录以古籍中全国总图为主要的整理对象,展示了以往被忽视了重要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助于今后中国古代国家疆域、国家意识等问题的研究;此外按照谱系的方式进行整理,可以比以往更为全面的展现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发展脉络,有助于今后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研究。
《地图上的中国史》重点向读者展示了各段历史时期的疆域版图,结合专业地图和珍贵图片阐述了该历史时期的重大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事件,同时还介绍了读者感兴趣的历史名人、趣事、地名、文物等等内容。力争根据史料典籍,用地图以客观的角度为读者真实地还原各段时期的历史。《地图上的中国史》用地图重现中国历史的变迁,用文字追溯中国历史的底蕴,用图片记录中国历史的沧桑。让读者能够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
“ 案”后,谭广濂先生对美国、菲律宾等 的仲裁法庭罔顾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裁定 愤怒。作为海运世家,其家族多年来一直有收藏海事地图的习惯。谭先生说服族人,将散落世界各地的 古今中外老地图整理出来,包括中国、日本、葡萄牙、美国、德国、东南亚 等 早可上溯到日本中世纪的老地图。清晰地证明太平岛是岛不是礁,东海、南海自古就在中国版图内。作者将每张地图的背景和地图的珍贵数据融入历史事实中,用古今中外老地图来证明我东海与南海的主权并无争议